导叶调节机构及膨胀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082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叶调节机构及膨胀机,所述导叶调节机构包括:动力源,与所述膨胀机固定连接;第一传动件,一端连接所述动力源,另一端设有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传动件受动于所述动力源而旋转;第二传动件,一端设有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啮合,另一端设有一配合部;第三传动件,与所述配合部啮合;多个导叶,均位于所述第三传动件的一个端面所在的一侧,并环绕所述第三传动件的旋转轴,各所述导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件铰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膨胀机铰支连接,各所述导叶旋转而聚拢或者散开;所述膨胀机包括所述导叶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叶调节机构及膨胀机,提升了导叶的调节精度,并且降低了对动力源的载荷要求。源的载荷要求。源的载荷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叶调节机构及膨胀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膨胀机
,具体涉及一种导叶调节机构及膨胀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径流式透平膨胀机通过设计可调导叶机构,在变工况下适当调节膨胀机入口导叶安装角,改善叶轮进口处气体速度三角形,从而降低流道内气体流动损失,大幅提升变工况下主机效率。但是,现有的可调导叶机构大多通过气动或电动执行机构,推动导杆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再通过一系列传动元件将直线往复运动转化为导叶旋转运动。其主要的缺陷是:1、导杆运动所需驱动力由执行机构直接提供,对驱动源的驱动力要求较高;2、受限于膨胀机壳体内空间尺寸,导杆直线往复运动行程较小,导致入口导叶调节精度不高。
[0003]因此,如何解决现有导叶调节机构调节精度低并且对驱动源的驱动力要求高的问题,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叶调节机构及膨胀机,以提升导叶的调节精度,并降低对动力源的载荷要求。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导叶调节机构,用于设于一膨胀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叶调节机构,用于设于一膨胀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调节机构包括:动力源,与所述膨胀机固定连接;第一传动件,一端连接所述动力源,另一端设有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传动件受动于所述动力源而旋转;第二传动件,一端设有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啮合,另一端设有一配合部,所述第二传动件受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而旋转;第三传动件,与所述配合部啮合,并受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而旋转;多个导叶,均位于所述第三传动件的一个端面所在的一侧,并环绕所述第三传动件的旋转轴,各所述导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件铰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膨胀机铰支连接,各所述导叶旋转而聚拢或者散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三传动件包括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相互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端面朝向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轴向相同;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轴向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轴向相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的端面朝向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轴向相同;所述第二直齿轮的端面朝向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轴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一直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直齿轮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叶调节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安娜袁玮玮王键孙远郭冬琴许星吴佳梅谢楷窦春李聪王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