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隔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04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隔离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隔离器。技术方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侧形成有安装腔,在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接线模块;所述壳体上间隔开设有接线槽,所述壳体上且位于相对平行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散热格栅;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散热格栅与所述接线模块分割;所述隔离板和所述散热格栅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在所述隔离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上可拆卸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散热通道内侧设置有吹风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隔离器散热效果的前提下,能够隔离外侧灰尘,保证隔离器内侧清洁,进而提高隔离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隔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隔离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隔离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控制需要用到各种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它们之间的信号传输既有微弱到亳伏级、微安级的小信号,又有几十伏,甚至数千伏、数百安培的大信号;既有低频直流信号,也有高频脉冲信号等等,构成系统后往往发现在仪表和设备之间信号传输互相干扰,造成系统不稳定甚至误操作。
[0003]隔离器是一种采用线性光耦隔离原理,将输入信号进行转换输出。输入,输出和工作电源三者相互隔离,特别适合与需要电隔离的设备仪表配用。
[0004]隔离器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的长期稳定运行,需要使得隔离器处于正常温度范围(

30℃

70℃)之内,现有的隔离器,散热主要是通过在隔离器外壳上开设散热口,通过散热口形成散热格栅,使得外侧与隔离器内部连通,使其保持一定的散热效果,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散热效果,但是,由于该散热格栅使得外侧与隔离器内侧连通,长期使用后,会在隔离器内部积累一定的灰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隔离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隔离器,在保证隔离器散热效果的前提下,能够隔离外侧灰尘,保证隔离器内侧清洁,进而提高隔离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隔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侧形成有安装腔,在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接线模块;所述壳体上间隔开设有接线槽,所述壳体上且位于相对平行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散热格栅;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散热格栅与所述接线模块分割;所述隔离板和所述散热格栅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在所述隔离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上可拆卸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散热通道内侧设置有吹风组件。
[0009]优选的,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嵌合于所述插接口处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侧间隔设置有第一半导体柱和第二半导体柱,所述第一半导体柱和第二半导体柱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隔离板的两侧,且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半导体柱和第二半导体柱一端串联,另一端连接有接线柱,通过接线柱连接电源;所述插接口的中部一体成型有支撑片,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第一支撑槽,所述支撑片插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槽内。
[0010]优选的,所述插接口内还设置有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块,所述导热块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插接口处,在所述导热块上且位于靠近和远离所述散热格栅的一侧面分别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所述若干散热槽之间形成散热板;所述导热块上开设有第二支撑
槽,所述支撑片可插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槽内。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面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处盖设有外盖;所述壳体在远离所述接线槽的一端形成有底板;所述隔离板呈“几”字形;所述吹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隔离板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吹风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微型风机和第二微型风机,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微型风机和第二微型风机之间开设有进风孔。
[0013]优选的,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隔离板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卡接槽,所述第一微型风机和第二微型风机的安装端分别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
[0014]优选的,所述壳体内侧且位于所述隔离板转角位置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散热格栅和所述吹风组件之间,所述导风板与所述隔离板之间形成有供风通过的缺口。
[0015]优选的,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隔离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卡。
[0016] (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隔离器,通过设置于壳体内侧的隔离板,形成散热通道,可以将隔离器内侧的接线模块和外侧分割,在工作时,通过换热组件额导热组件工作,可以将接线模块周围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通道,最后通过散热通道内侧的吹风组件可以将热量快速的导出,保证了隔离器的散热效果。同时,通过隔离板对内侧的接线模块进行隔离保护,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保证内侧为无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隔离器使用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隔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隔离器的侧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隔离器中突出换热组件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隔离器中突出支撑片的剖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隔离器中突出导热组件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隔离器中突出导热组件的剖视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隔离器中突出吹风组件的示意图。
[0025]附图中标记:
[0026]100、壳体;110、安装腔;120、接线槽;130、散热格栅;140、安装口;150、底板;151、进风孔;152、卡接槽;160、固定卡;200、隔离板;210、插接口;220、支撑片;300、散热通道;400、换热组件;410、安装块;411、第一支撑槽;420、第一半导体柱;430、第二半导体柱;440、第一导热板;450、第二导热板;500、吹风组件;510、第一微型风机;520、第二微型风机;600、导热组件;610、导热块;611、散热槽;620、散热板;612、第二支撑槽;800、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
[002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隔离器,参见图1

图7,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侧形成有安装腔110,在安装腔110内设置有接线模块。壳体100上间隔开设有接线槽120,通过接线槽120可与内侧的接线模块连接。同时,在壳体100上且位于相对平行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散热格栅130;通过散热格栅130,可以提高该隔离器的散热效果。
[0030]在安装腔110内设置有隔离板200,隔离板200将散热格栅130与接线模块分割;隔离板200和散热格栅130之间形成散热通道300;在隔离板200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插接口210;插接口210上可拆卸设置有换热组件400;散热通道300内侧设置有吹风组件500。在工作时,通过设置的换热组件400可以对隔离板200内侧的热量置换至散热通道300内,通过散热通道300内侧的吹风组件500可以快速的将热量由散热格栅130吹出。在保证安装腔110内散热效果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腔110内侧的隔尘效果,以对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隔离器,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侧形成有安装腔(110),在所述安装腔(110)内设置有接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上间隔开设有接线槽(120),所述壳体(100)上且位于相对平行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散热格栅(130);所述安装腔(110)内设置有隔离板(200),所述隔离板(200)将所述散热格栅(130)与所述接线模块分割;所述隔离板(200)和所述散热格栅(130)之间形成散热通道(300);在所述隔离板(200)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插接口(210);所述插接口(210)上可拆卸设置有换热组件(400);所述散热通道(300)内侧设置有吹风组件(5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400)包括嵌合于所述插接口(210)处的安装块(410),所述安装块(410)的内侧间隔设置有第一半导体柱(420)和第二半导体柱(430),所述第一半导体柱(420)和第二半导体柱(430)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隔离板(200)的两侧,且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热板(440)和第二导热板(450),所述第一半导体柱(420)和第二半导体柱(430)一端串联,另一端连接有接线柱,通过接线柱连接电源;所述插接口(210)的中部一体成型有支撑片(220),所述安装块(410)上开设有第一支撑槽(411),所述支撑片(220)插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槽(41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210)内还设置有导热组件(600),所述导热组件(600)包括导热块(610),所述导热块(6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插接口(210)处,在所述导热块(6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友华启国陈业军张俊陈萍刘明志梁福秋曹爱民袁学慧骆春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