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光组件及LED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006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光组件及LED灯,LED灯包括光源和混光组件,混光组件包括混光壳和镜片单元。镜片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光线折射的扩散镜片,扩散镜片设置在混光壳的安装端。多个扩散镜片沿混光壳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并覆盖安装端的开口。扩散镜片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出射面形成有多个呈鳞甲式布置的微结构,多个扩散镜片的入射面均朝向混光壳的连接端布置。通过设置在混光壳端部的多个扩散镜片的多次折射,可以加强混光组件的混光效果,使得光束需要在混光腔内发生反射的次数变少,进而使得混光壳的整体长度能够得到极大地缩短,以有效地缩小LED灯的设计体积,从而增强LED灯的适配性,使其能够适配于各种现有的光学成像系统中。有的光学成像系统中。有的光学成像系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光组件及LED灯


[0001]本技术涉及发光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混光组件及LED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多色LED灯中均会设有三种以上不同颜色的LED灯珠,各LED灯珠所发出的光通过混光组件进行混光,从而合成所需要颜色的光。
[0003]目前,混光组件一般由混光腔和磨砂镜片组成。为了达到良好的混光效果,其要求由于光束在混光腔内发生三次以上的折射或反射,而为了使光束有足够的混合空间,现今所采用的混光腔的长度一般为光源直径的两倍以上,这就导致多色LED灯的结构较为庞大,从而影响多色LED灯无法适配于现有尺寸有限的光学成像系统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混光组件的混光腔长度过大,导致多色LED灯的结构较为庞大,从而影响多色LED灯无法适配于现有尺寸有限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光组件,其包括混光壳和镜片单元,混光壳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混光壳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安装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光源连接,所述混光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光壳,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混光壳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安装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光源连接,所述混光壳的内壁用于所述光源发出光线的反射,所述混光壳的横截面的内壁轮廓为多边形;镜片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光线折射的扩散镜片,多个所述扩散镜片均设置在所述混光壳的安装端且在所述混光壳的延伸方向上依次布置,所述扩散镜片覆盖所述安装端的开口;所述扩散镜片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扩散镜片的出射面形成有多个用于对光线进行散射的微结构,多个所述扩散镜片的入射面均朝向所述混光壳的连接端布置,所述扩散镜片的入射面为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单元包括两个所述扩散镜片,两个所述扩散镜片分别为前置扩散镜片和后置扩散镜片;所述后置扩散镜片连接在所述混光壳的安装端并封闭所述安装端的端口,所述前置扩散镜片设置在所述后置扩散镜片背离所述混光壳的一侧,所述前置扩散镜片的入射面朝向所述后置扩散镜片的出射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光组件还包括过渡壳,所述过渡壳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过渡壳连接在所述后置扩散镜片和所述前置扩散镜片之间,所述过渡壳的内壁用于光线的反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伟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影友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