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布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95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指出了一种用于生活环境的创新配线架构,其满足由“智能建筑物”的快速普及所确定的需要,“智能建筑物”即期望被称为“智能对象”的电气设备的显著存在的建筑物。这种创新的配线架构可以在所有现有建筑物中实现,而不需要创建空间来容纳缆线管道或从建造的观点来看不需要其他侵入性干预;它还保证了AC和DC模式两者中的数据和电力分配,基本上在任何地方,因此支持“智能对象”的安装和灵活定位;并且实现了所有这些,同时还保证了高于或等于当前法规对本主题所要求的安全要求。这种配线架构提供了一个或多个“导体环”的铺设,每个导体环包括多个平行的导体缆线;并且可接入以并行地对多个电气设备供电,所述多个电气设备可以位于任何点。此外,这些“导体环”与数据传输线相关联,适于支持与所述电气设备的数据交换,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接触电极卡”,即允许灵活地重新配置这种“导电环”中的触点的卡。在优选的应用形式中,所述“导体环”由“带状缆线”制成,即,扁平且薄的缆线,其可以铺设在墙上而无需挖掘特殊的迹线,并且它们可以通过安装用于引出触点的适当的盒而可接入,所述盒被设计成以最大的灵活性安装在这种“带状缆线”上和从其上拆卸。上拆卸。上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布线


[0001]本专利技术的应用领域是建筑物的结构化布线,即,从1990年代末开始开发的并且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的那些设计方法(在许多情况下与特定装备的使用相关联);该主题产生了如此多,除了特定的大学级别的课程之外,还产生了由全世界的主要监管机构产生的相当大量的标准和技术建议。
[0002]特别地,在本说明书中教导的本专利技术指出了与当前时间的需求同步的结构化布线架构,其在复杂性和性质方面不再与仅四年或五年前的需求相当;实际上,当前时间的这些需求在立法和已知技术中,甚至是在最新的立法和已知技术中,并不总是找得到足够的答案。
现有技术
[0003]在二十世纪的90年代,当优化建筑物布线的问题开始出现时,这基本上涉及通常用于办公和商业的建筑物,因为工作活动的不断增加的计算机化需要在每个工作站处连接计算机和电话。此外,存在于同一建筑物中或甚至遍及地理网络的越来越多的设备、服务器和打印机必须潜在地可从这些工作站访问。
[0004]布线问题基本上与两个主要需求相关联:
[0005]a)实现有序系统,以便使它们的管理和可维护性更容易,即使在工作站的数量增加时;
[0006]b)实现具有内在灵活性的系统,使得可以通过以很大的自由度改变接入点的布置和数量来重新配置建筑物的数据网络。
[0007]从这些第一个问题可以看出,问题本质上涉及电信网络,其中区分了电话分配和数据分配。在最初建立的重要决策中,存在对同轴缆线(甚至在标准层面上)的逐渐放弃,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太庞大,但以前它们也广泛用于数据传输。同轴缆线如今仅用于电视视频信号的分发。然而,后者并不广泛地分布在整个建筑物中,并且这种局限一直持续到现在。
[0008]灵活性的问题也通过关注于房屋的结构和建筑特性来解决,使得用作工作环境的大量建筑物建造有浮动地板或假天花板;在许多情况下,缆线在可见的缆线固定器结构上通过。
[0009]供电网络不是特别感觉到的问题,因此结构化布线理论没有系统地面临供电问题。事实上,普遍的问题是,管理用于电信信号的庞大且日益增长的数量的缆线,并且具有用于通信缆线的通道的相当大的空间,添加可能在专用柔性管道内适当地分离的电线实际上不是问题。
[0010]在此基础上,建筑物的结构化布线基本上产生了使得可以创建具有相对有序架构的数据网络的方法。定义了网络拓扑的一些分层层次,例如,对于分层层次,我们说到了可以在其中创建总线架构或环形架构的水平布线,以及互连各种水平布线的垂直布线,直到谈到”校园配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统一的行话并不那么普遍),其被设计成互连单独建筑物的布线,但是其位于有限区域内。
[0011]技术监管机构为任何类型环境中使用的缆线、连接器和各种网络装备制定了相当多的标准。除了技术性能之外,这些标准还将其注意力放在安全方面,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标准已经成为要强制遵守的实际规则,并且它们被包括在关于安全的框架条例中。
[0012]尽管供电网络也经历了公平的技术发展,尤其是在安全方面(别忘记电气系统是火灾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但是这在旧的架构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能够具有足够的管道来容纳相当数量的电缆。从理论的观点来看,电源的分配不是严格地关注”建筑物的结构化配线“的主题,即使由于“建筑物的结构化配线”需要存在用于配线的通过和布置的大空间的简单原因而从其获得了很大的益处。
[0013]因此,迄今为止,我们见证了用于建筑物内部的配电网络的激增,其特征在于铺设越来越多的缆线,直到在特定情况下变得异常。在住宅环境(通常不受经典的“结构化布线”影响)中也观察到(非常一致的电气配线的)这种现象,特别是当建筑物被设计成支持许多家庭自动化服务的安装时。
[0014]然而,即使在存在大型配电网络的情况下,架构也基本上是二十世纪90年代的架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必要的配线数量特别高,并且没有被优化。
[0015]目前,在建筑物内传送电视信号的同轴缆线到达几个点:如果需要在建筑物内分发电视信号,则将其引入到专用装备(例如编码设备)中,并在数据网络中传送。
[0016]这是普遍的情况,即,即使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最近几年,这在现有技术中直到今天仍然是普遍的。
[0017]第一个改变涉及在生活环境中也对结构化布线的日益明显的需求。如前所述,随着与生活环境混杂地执行的远程工作的逐渐增加,对工作的组织也注定会发生深远的变化。然而,不需要获得一个或多个工作站,这代表了从工厂工程的观点来看的最重要的改变,尤其是因为已经利用根据IEEE 802.11族的标准的无线覆盖克服了将计算机连接到因特网的数据网络的问题(至少对于当今在本地网络中需要的业务量)。类似地,电话也广泛地通过无线电来分发。
[0018]真正的新问题涉及所谓的“智能对象”的连接,除了需要经常安装在不容易预测的点之外,它们需要电力,通常很少或非常少,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它们必须被馈电。
[0019]“智能对象”(下面你将更好地明白“智能对象”所表示的含义)以及被供电通常也必须连接到数据网络。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不需要特别有能力的连接,它们通常交换几个比特,然而,由于它们可以执行对于家庭的正确功能必要的任务,所以建议它们不依赖于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甚至可以容易地被外部干扰,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导致一方遭受破坏行为,或者更糟。
[0020]另一个涉及生活环境的大区别和关键性的因素是由缆线通过的问题给出的;这是由于在未来情况下安装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恶化的事实而促进的。
[0021]家庭生活的新方式、生活舒适度的质的飞跃的寻找以及能量效率的重要性将是家庭现代化的有力驱动因素。
[0022]虽然一方面“智能对象”将不断地增加它们的数量,必须被安装和定位在难以用先验设计预见的点中,但是另一方面房屋的结构和环境的结构通常将不能够保证使用在用于建筑物的“结构化布线”的经典方法中使用的方法的安装的必要灵活性。
[0023]事实上,在受这种现代化波关注的大多数建筑物中,没有(并且甚至将不能获得)
浮动地板或假天花板,因此不能获得用于必要缆线的所有空间。此外,美学上的限制将导致缆线保持结构或暴露的缆线管道的非常微不足道的使用。
[0024]最终,新的情况使得在越来越多的环境中需要新的布线;而由于上述原因,将不可能使用已知的结构化布线方法。此外,新的布线的特征在于还在关键优先级的顺序方面的颠倒:如果在过去,通信布线是关键的,并且充当定义建筑物的“结构化布线”的方法的飞轮,而电力布线是最次要的问题;在新的情况下,电力布线看起来是最关键的。
[0025]目前观察到的现象非常有说服力:在新的家庭和建筑物装修中,铺设数公里的电缆,以试图创建适合于满足新的家庭的需要的系统,但是就电信配线而言,在几个地方仅布置几个接入点,作为适合于无线地接入电信网络的设备。
[0026]这种措施不能是长期解决方案。事实上,即使在配电极度发达的情况下,也缺乏保证“智能对象”的灵活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在建筑物中分配电力的网络,其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环”;并且所述“导电环”:a.包括多条平行的导电缆线;b.所述“导电环”是可接入的,以向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气设备提供电力,并且所述电气设备被允许定位在所述“导电环”的任何点处;此外,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环”的特征在于:c.所述平行的导电缆线被包括在至少一条“带状缆线”(120)中,所述带状缆线至少部分地由多个并排放置的导电条(122)构成,呈扁平薄带的形状,d.其与数据传输线相关联,数据传输线适于支持与所述电气设备的数据交换,e.其包括至少一个“接触电极板”(140),以及f.所述“接触电极板”(140)在其周边上具有至少三个“接触电极组”,以及g.所述“接触电极组”中的至少两个包括数量至少等于包括在所述“导电环”中的平行导电缆线的数量的电极,并且所述两个“接触电极组”被设计成各自与所述平行导电缆线的端部连接,以便闭合所述“导电环”,并且h.所述“接触电极板”(140)是平坦且薄的,还由具有电绝缘性质的支撑件(141)形成,在所述支撑件上,在所述“接触电极板”(140)的两侧存在导电材料的迹线(142),使得在所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
申请(专利权)人:尼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