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杂交标记方法及杂交种子的早期苗木繁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860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树杂交标记及杂交种子早期苗木繁育方法。属于茶树杂交种植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杂交标记;2)苗床育苗;3)大田处理和定植;4)大田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标记方法的优化,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杂交后代果实辨认的准确率;通过对杂交种子的处理,促进了种子提早发芽,保证了发芽的统一率,为后期移栽和定植工作奠定了基础,并通过田间处理与定植以及花生麸发酵土定植后苗木的管理工作,完成了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相较于传统杂交种子早期苗木繁育方法,将杂交种子播种至初步测试的周期由三年缩短至两年,为现阶段育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树杂交标记方法及杂交种子的早期苗木繁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树杂交种植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茶树杂交标记方法及杂交种子的早期苗木繁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良好的茶树种质资源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是生产利用、品种创新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对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茶树育种工作多采用人工杂交为常用手段,杂交方法以套袋免去雄人工杂交和套袋去雄人工杂交为主,杂交后需要对杂交花朵进行标记,方便获取杂交后代果实以及种子,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挂标签、结绳或将花瓣剪除等方法,但是盛花期花朵开放较集中,结绳较多或者挂标签过多不易快速分辨杂交花朵,降低工作效率,且结绳或标签在果实成长过程中,会因随风摆动或束缚太紧对果实或果柄造成伤害,不利于果实成熟。
[0003]进一步地,在育种工作中,杂交种子采收后,需要进行种苗培育、移栽、大田种植观察等工作,但现有技术种苗培育过程中,种子发芽时间不统一,时间跨度大,导致苗木移栽时间不统一,种苗出圃率不稳定,种苗培育时间长,需要一年时间,加大工作量大;大田定植后至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整体杂交种子播种至初步测试周期长。
[0004]因此,如何有效进行杂交标记、缩短杂交种子的早期苗木繁育时间,提高种苗培育出圃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树杂交标记方法及杂交种子的早期苗木繁育方法,通过对标记方法的优化,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杂交后代果实辨认的准确率;通过对种子的处理和育苗方法的改进,有效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统一了种子的发芽时间,提高了苗木繁育出圃率的稳定性,并通过大田管理,比传统方法提早一年完成了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有效缩短了杂交种子播种至初步测试的周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茶树杂交标记及杂交种子早期苗木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杂交标记:用红色标记物捆绑于待杂交穗段下部,对杂交目标穗进行标记;然后采用大红色油漆,对完成杂交的花梗进行标记;
[0009]2)苗床育苗:采用步骤1)杂交标记获取的杂交种子,经赤霉酸预处理后,定植于沙床上,沙床上搭建小拱棚,覆盖透明薄膜,进行苗床育苗;
[0010]3)大田处理和定植:翻耕种植区,挖种植沟,填入发酵土和普通泥土,填平种植沟,地表覆黑色薄膜,挖取种植穴,沙床苗木真叶对夹老熟时定植大田,浇足定根水;
[0011]4)大田管理:定植30d后检查成活率,缺苗补种延后发芽的苗木;对苗木进行三次修剪,第一次修剪:苗木高20~30cm,对夹叶片成熟,对顶端进行修剪,促进侧芽生长;第二次修剪:侧芽长至15

20cm时,采取预留外向芽的原则进行修剪;第三次修剪:岁末苗木停止
生长后,按第二次修剪方法进行第三次修剪;完成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对苗木进行施肥管理。
[0012]步骤1)操作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红绸布对目标穗进行标记,方便简洁,无需太多红绸布,降低了工作难度方便田间管理,且红色绸布可在田间悬挂一年,不易损毁颜色鲜艳易辨认,方便有针对性开展施肥作业;采用大红油漆对花梗进行标记,解决了传统结绳或者标签标记过多,不易快速分辨授粉花朵以及结绳或标签束缚或随风摆动对果实和果柄造成伤害的问题,且该标记不脱落,对茶树无损害,便于快速辨认、操作简单。
[0013]步骤3)操作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次对苗木顶端进行修剪,可以促进侧芽生长;第二次对修剪采取预留外向芽的原则进行修剪,可以扩大树幅,为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打下基础;第三次修剪可以完成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采用上述修剪方法,加快了树体结构的构建,缩短树体结构构建时间。
[0014]优选地,步骤1)中红色标记物为红色化纤绸布,规格为10
×
50cm,对折以活动结进行捆绑。
[0015]优选地,步骤2)中赤霉酸的浓度为20~40mg/L,浸泡时间为24h,中途搅拌2

3次,浸泡结束晾干种子。
[0016]上述操作的有益效果为:采用赤霉酸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确保发芽时间的统一性,简化了后期移栽和大田定植步骤,避免了因种子发芽时间的不统一,需重复进行移栽和大田定植;同时也提高了胚根的发育速度和胚根发育完成的整齐度。
[0017]优选地,步骤2)所述沙床采用多菌灵800倍液进行喷淋消毒;沙床厚度15~25cm,种子覆沙厚度1

2cm。
[0018]优选地,步骤3)所述种植沟的深度40~50cm,种植沟沟距1.5m;发酵土填入种植沟底层,深度为10~20cm,普通泥土填入发酵土上方,深度为20

40cm。
[0019]优选地,步骤3)所述发酵土为花生麸和泥土混合发酵土。
[0020]上述操作的有益效果为:蓬松的土壤对种子苗木的生长极为有利,上层的普通土壤对早期种子根系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发酵土为花生麸与泥土混合发酵腐熟的混合物,富含有机营养及氮素,种子苗木主根发达,一般50d后根系可吸收到底层发酵土营养,促进树体萌发新芽及树体生长。
[0021]优选地,步骤3)所述种植穴按品字形挖取,种植行中心点行距为1.2m,种植双行种植株距为40cm。
[0022]优选地,步骤3)所述施肥管理为:定植50d后开始施肥,往后间隔30d施入硫酸钾型高氮复合肥,施肥量为3

5g/株,9月中旬停止施肥,促进苗木枝干生长。
[0023]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对茶树杂交标记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红绸布对目标穗进行标记,相比于现有技术,直接采用结绳或者标签对花梗进行标记,降低了人工杂交的工作量,解决了结绳或标签过多不易快速进行分辨的问题,且红色绸布可在田间悬挂一年。不易损毁颜色鲜艳易辨认,方便有针对性开展施肥作业;另一方面,采用大红油漆直接对花柄进行标记,避免了标签或者结绳对果实和果柄造成的伤害,且该标记不脱落,对茶树无损害,便于快速辨认、操作简单,自2015年起团队使用该方案进行杂交标记后,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且提高了杂交后代果实辨认的准确率。
[0025]2)对杂交种子的早期苗木繁育方法进行了改进,缩短了杂交种子播种至初步测试的周期,具体的如:采用赤霉酸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确保发芽时间的统一性,简化了后期移栽和大田定植步骤,避免了因种子发芽时间的不统一,需重复进行移栽和大田定植,明显缩短了杂交种子定植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胚根的发育速度和胚根发育完成的整齐度。采用花生麸和泥土充分腐熟的发酵土进行大田定植,发酵土富含有机营养及氮素,促进树体萌发新芽及树体生长,缩短树体生长时间。采用三次修剪法,第一次修剪促进侧芽生长,第二次修剪扩大树幅,第三次修剪完成树体结构构建,上述修剪方法,在遵循树体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完成树体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树杂交标记及杂交种子早期苗木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杂交标记:用红色标记物捆绑于待杂交穗段下部,对杂交目标穗进行标记;然后采用大红色油漆,对完成杂交的花梗进行标记;2)苗床育苗:采用步骤1)杂交标记获取的杂交种子,经赤霉酸预处理后,定植于沙床上,沙床上搭建小拱棚,覆盖透明薄膜,进行苗床育苗;3)大田处理和定植:翻耕种植区,挖种植沟,填入发酵土和普通泥土,填平种植沟,地表覆黑色薄膜,挖取种植穴,沙床苗木真叶对夹老熟时定植大田,浇足定根水;4)大田管理:定植30d后检查成活率,缺苗补种延后发芽的苗木;对苗木进行三次修剪,第一次修剪:苗木高20~30cm,对夹叶片成熟,对顶端进行修剪,促进侧芽生长;第二次修剪:侧芽长至15

20cm时,采取预留外向芽的原则进行修剪;第三次修剪:岁末苗木停止生长后,按第二次修剪方法进行第三次修剪;完成苗木树体结构的构建;对苗木进行施肥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杂交标记及杂交种子早期苗木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红色标记物为红色化纤绸布,规格为10
×
50cm,对折以活动结进行捆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杂交标记及杂交种子早期苗木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赤霉酸的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权阳景阳农玉琴廖春文陈杏骆妍妃吴玲玲梁贤智翁小婷巫虹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