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性地基施工加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软性地基施工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需要在软性地面上构造建筑物时,软性地面的地基不足以承载设计需求重量,需要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以提高起承载力,减小沉降。
[0003]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包括有地基换填法、重锤夯实法、灰土挤密桩法、地基压浆法等等,其中灰土挤密桩法适用于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具体为将钢棒插在地面上,然后将钢棒捶击入泥土中,钢棒在捶击过程中,不断对底部和四周的泥土施加挤压力,将周围土壤挤得更加密实,然后拔出钢棒,在形成的孔洞中倒入配置好的泥土,进行分段式回填,每次回填厚度为250~400mm,回填时重复夯实过程,完成地基加固。
[0004]现有技术中,钢棒挤孔时,通常使用重物拉高,自然掉落锤击钢棒,难以保证每次锤击角度和力度一致,锤出的孔各处密实度不均匀,夯土时依然使用重物夯击,重复拉高重物,将重物拉起离开孔洞后,人工在洞口处铲入泥土,再放下重物,回填、夯土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性地基施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有壳体(1),壳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车轮(2),壳体(1)的前进方向为前侧,壳体(1)底面敞开,壳体(1)内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若干挤孔单元,相邻两挤孔单元之间、最后一个挤孔单元后侧均设置有夯土单元,壳体(1)外壁上设置有送土单元,送土单元的出料端与夯土单元连通;所述挤孔单元和夯土单元的工作端均可由壳体(1)底面伸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性地基施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孔单元包括安装环(3),安装环(3)轴心线垂直于地面,安装环(3)内侧安装有液压锤(4),液压锤(4)与安装环(3)同轴,液压锤(4)的锤头(5)指向地面,安装环(3)左右侧的圆周外壁上固接有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壳体(1)左右侧内壁,第一滑块(6)的前后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8),第一导向槽(8)长度方向垂直于地面,第一导向槽(8)内均滑动设置有第一导向块(9),两个第一导向块(9)顶端伸出第一导向槽(8),并通过横杆(10)相互固接,横杆(10)位于第一滑块(6)上方,第一导向块(9)底端与底板(11)的一端固接,底板(11)位于液压锤(4)下方,第二滑块(7)的前后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12),第二导向槽(12)长度方向垂直于地面,第二导向槽(12)内均滑动设置有第二导向块(13),两个第二导向块(13)顶端伸出第二导向槽(12),并通过第二横杆(14)相互固接,第二横杆(14)位于第二滑块(7)上方,第二导向块(13)底端与底板(11)另一端固接;所述底板(11)上开设有导向孔(15),导向孔(15)与安装环(3)同轴心线,导向孔(15)内绕圆心固接有若干凸块(16),导向孔(15)内上下滑动设置有挤孔柱(17),挤孔柱(17)位于锤头(5)下方,且轴心线垂直于地面,挤孔柱(17)圆周外壁上开设有与凸块(16)配合的凹槽(18),挤孔柱(17)朝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锥面(19),挤孔柱(17)朝向锤头(5)的一端圆周外壁上固接有若干限位座(20),限位座(20)上开设有限位过孔(21),所述安装环(3)底面固接有若干连杆(22),连杆(22)轴心线与安装环(3)轴心线平行,连杆(22)另一端穿过限位过孔(21),并固接有限位台(23);所述挤孔单元还包括有开设在壳体(1)左右内侧壁上的第一滑槽(24)、第二滑槽(25),第一滑槽(24)、第二滑槽(25)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地面,第一滑槽(24)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螺纹杆(26),第一螺纹杆(26)轴心线与第一滑槽(24)平行,第一滑槽(24)内还设置有驱动第一螺纹杆(26)转动的第一电机(27),第二滑槽(25)内安装有第一滑杆(28),第一滑杆(28)轴心线与第二滑槽(25)平行,第一滑块(6)伸入第一滑槽(24)内,第一滑块(6)套设在第一螺纹杆(26)上并与第一螺纹杆(26)螺纹连接,第二滑块(7)伸入第二滑槽(25)内,第二滑块(7)滑动套设在第一滑杆(28)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性地基施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土单元包括有第二安装环(29),第二安装环(29)内侧安装有第二液压锤(30),第二液压锤(30)与第二安装环(29)同轴,第二液压锤(30)的第二锤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玲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