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莓生态种植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21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草莓生态种植温室大棚,涉及草莓大棚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底框,混凝土底框的内侧贴合安装有等间距分布的内侧支撑组件,且内侧支撑组件的表面以及混凝土底框的顶部之间覆盖有温室薄膜,混凝土底框的外侧设置有延伸至温室薄膜和混凝土底框内侧的加热组件,温室薄膜的顶部贴合有外侧固定条,外侧固定条的两端均插接固定有插杆,内侧支撑组件的内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穿管环,且穿管环的内周涂覆有隔热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及时提高温室大棚内的温度,避免草莓植株因低温而冻伤,并及时补充足量的二氧化碳供草莓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草莓植株的生长以及提高后期草莓产量,经济效益更好。经济效益更好。经济效益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草莓生态种植温室大棚


[0001]本技术涉及草莓大棚
,特别涉及一种草莓生态种植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0002]草莓为喜光植物,但又有较强的耐荫性。光强时植株矮壮、果小、色深、品质好。中等光照、果大、色淡、含糖低,采收期较长;光照过弱不利草莓生长。农民为提高经济效益,常在秋冬季节利用温室大棚栽种草莓。
[0003]申请号CN201620842375.7公布了一种草莓种植大棚,包括棚体及设置于棚体上部的棚顶,所述棚体内设置有抬高支架,所述抬高支架上设置用于种植草莓的种植区。所述一种草莓种植大棚通过将种植区布置于抬高支架上,不仅便于草莓的栽培、管理,且便于后期的采摘,此外,通过在种植区上方设置滴灌管,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滴灌泵将营养液罐内的营养液泵入滴灌管进行滴灌,可实现自动灌溉,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0004]但上述专利中存在“在冬季受严寒天气影响,温室大棚内部温度也较低,并且一直关闭大棚容易造成温室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不足,影响草莓生长,若开门通风则会迅速降低温度,容易冻伤草莓植株”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草莓生态种植温室大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莓生态种植温室大棚,可及时提高温室大棚内的温度,避免草莓植株因低温而冻伤,并及时补充足量的二氧化碳供草莓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利于草莓植株的生长以及提高后期草莓产量,经济效益更好,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草莓生态种植温室大棚,包括混凝土底框,所述混凝土底框的内侧贴合安装有等间距分布的内侧支撑组件,且内侧支撑组件的表面以及混凝土底框的顶部之间覆盖有温室薄膜,所述混凝土底框的外侧设置有延伸至温室薄膜和混凝土底框内侧的加热组件,所述温室薄膜的顶部贴合有外侧固定条,所述外侧固定条的两端均插接固定有插杆,所述内侧支撑组件的内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穿管环,且穿管环的内周涂覆有隔热涂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无烟燃烧炉、加热管、液体净化罐、出烟管、连通管、异味净化框、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所述液体净化罐搭放在无烟燃烧炉的表面,且无烟燃烧炉的出烟口安装有延伸至液体净化罐内部的出烟管,所述异味净化框安装在液体净化罐的表面,所述连通管安装在液体净化罐的顶部和异味净化框的外周之间,所述加热管插接在异味净化框表面的中心位置,且加热管布设在穿管环的内周之间,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均贴合固定在异味净化框的内壁。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弧形支撑杆和防刮条,所述支撑柱呈对称设置并贴合固定在混凝土底框的内壁,所述弧形支撑杆固定在支撑柱的顶部之间,所述防刮条贴合安装在弧形支撑杆的表面,所述弧形支撑杆的内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滴灌喷
头,且弧形支撑杆的内周与混凝土底框的连接处安装有横置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通过设置在弧形支撑杆内部的分水管与滴灌喷头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底框的侧壁通过合页安装有对开门,且混凝土底框的侧壁安装有排气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异味净化框的顶部构造有泄压口,且泄压口内安装有泄压阀。
[0012]进一步地,所述滴灌喷头的两侧均安装有配重框,且配重框的截面构造为L字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该草莓生态种植温室大棚,通过设置的加热组件,在冬季栽种草莓时,可以及时提高温室大棚内的温度,避免草莓植株因低温而冻伤,并且还可以及时补充足量的二氧化碳以供草莓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利于草莓植株的生长以及提高后期草莓产量;
[0015]2、该草莓生态种植温室大棚,通过设置的内侧支撑组件,结合混凝土底框和外侧固定条,可以提高温室大棚的结构强度,提高温室大棚抗雨雪自然灾害的能力,防止出现垮塌等较大财产损失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内侧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加热组件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0020]图中:1、混凝土底框;2、对开门;3、温室薄膜;4、支撑柱;5、弧形支撑杆;6、防刮条;7、外侧固定条;8、插杆;9、无烟燃烧炉;10、滴灌喷头;11、配重框;12、穿管环;13、加热管;14、液体净化罐;15、出烟管;16、连通管;17、异味净化框;18、第一过滤网;19、第二过滤网;20、泄压阀;21、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如图1

4所示,一种草莓生态种植温室大棚,包括混凝土底框1,混凝土底框1的内侧贴合安装有等间距分布的内侧支撑组件,且内侧支撑组件的表面以及混凝土底框1的顶部之间覆盖有温室薄膜3,混凝土底框1的外侧设置有延伸至温室薄膜3和混凝土底框1内侧的加热组件,温室薄膜3的顶部贴合有外侧固定条7,外侧固定条7的两端均插接固定有插杆8,内侧支撑组件的内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穿管环12,且穿管环12的内周涂覆有隔热涂层,混凝土底框1的侧壁通过合页安装有对开门2,且混凝土底框1的侧壁安装有排气阀,排气阀用于排出温室大棚内多余的空气,避免温室大棚内压强过高。
[0023]为了及时提升温室大棚内的温度,避免严寒天气冻伤草莓植株,并在升温时向温室大棚内补充二氧化碳,避免开棚通气降低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如图1和图3所示,加热组件包括无烟燃烧炉9、加热管13、液体净化罐14、出烟管15、连通管16、异味净化框17、第一过滤网18、第二过滤网19,液体净化罐14搭放在无烟燃烧炉9的表面,且无烟燃烧炉9的出烟口安装有延伸至液体净化罐14内部的出烟管15,异味净化框17安装在液体净化罐14的表面,连
通管16安装在液体净化罐14的顶部和异味净化框17的外周之间,加热管13插接在异味净化框17表面的中心位置,且加热管13布设在穿管环12的内周之间,第一过滤网18和第二过滤网19均贴合固定在异味净化框17的内壁,异味净化框17的顶部构造有泄压口,且泄压口内安装有泄压阀20。
[0024]为了提高温室大棚的结构强度,避免大雪挤压造成温室大棚垮塌而出现较大经济损失,如图1和图2所示,内侧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4、弧形支撑杆5和防刮条6,支撑柱4呈对称设置并贴合固定在混凝土底框1的内壁,弧形支撑杆5固定在支撑柱4的顶部之间,防刮条6贴合安装在弧形支撑杆5的表面,弧形支撑杆5的内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滴灌喷头10,且弧形支撑杆5的内周与混凝土底框1的连接处安装有横置的输送管21,输送管21通过设置在弧形支撑杆5内部的分水管与滴灌喷头10连接,滴灌喷头10的两侧均安装有配重框11,且配重框11的截面构造为L字形。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草莓生态种植温室大棚,包括混凝土底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框(1)的内侧贴合安装有等间距分布的内侧支撑组件,且内侧支撑组件的表面以及混凝土底框(1)的顶部之间覆盖有温室薄膜(3),所述混凝土底框(1)的外侧设置有延伸至温室薄膜(3)和混凝土底框(1)内侧的加热组件,所述温室薄膜(3)的顶部贴合有外侧固定条(7),所述外侧固定条(7)的两端均插接固定有插杆(8),所述内侧支撑组件的内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穿管环(12),且穿管环(12)的内周涂覆有隔热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莓生态种植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无烟燃烧炉(9)、加热管(13)、液体净化罐(14)、出烟管(15)、连通管(16)、异味净化框(17)、第一过滤网(18)、第二过滤网(19),所述液体净化罐(14)搭放在无烟燃烧炉(9)的表面,且无烟燃烧炉(9)的出烟口安装有延伸至液体净化罐(14)内部的出烟管(15),所述异味净化框(17)安装在液体净化罐(14)的表面,所述连通管(16)安装在液体净化罐(14)的顶部和异味净化框(17)的外周之间,所述加热管(13)插接在异味净化框(17)表面的中心位置,且加热管(13)布设在穿管环(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强王举民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南海新区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