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发声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02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发声器件,其包括下壳、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上壳和发声单体,所述上壳设置有出声口;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盆架、振动系统以及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主磁路、第一副磁路和第二副磁路;所述第一副磁路包括第一副磁钢以及第一副极芯,所述第一副极芯将所述第一副磁钢固定于所述上壳;所述多功能发声器件还包括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包括振动单元以及弹性件;所述振动单元包括驱动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发声器件不仅简化了磁路系统的固定方式,还降低了对磁路系统的尺寸精度要求,满足了大量生产的需求。产的需求。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发声器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发声器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不断创新,其越来越受使用者的喜爱,最常见的便是手机、平板以及掌上游戏机等,而在智能移动设备中音乐播放功能和振动功能更是成为了基础功能,因此,具有音乐播放功能和振动功能的多功能发声器件现已广泛的应用到智能移动设备中。
[0003]相关技术的多功能发声器件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发声单体以及用于产生振动的马达组件,其中,发声单体包括盆架、振动系统以及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马达组件主要包括振动单元以及将振动单元弹性悬置于壳体的弹性件,其中,振动单元主要驱动线圈。
[0004]为了给驱动线圈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并维持磁路系统的磁间隙,则需要将整个磁路系统固定于课题内。然而,现有技术的多功能发声器件中磁路系统的固定方式不仅过于复杂,且对其尺寸的精度要求过高,无法满足大量生产的需求。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多功能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发声器件,其包括下壳、盖设于所述下壳并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上壳和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上壳设置有贯穿其上的出声口;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以及具有磁间隙并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主磁路以及分别环绕所述主磁路并与所述主磁路间隔形成所述磁间隙的第一副磁路和第二副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磁路包括第一副磁钢以及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副磁钢的第一副极芯,所述第一副极芯将所述第一副磁钢固定于所述上壳;所述主磁路固定于所述下壳;所述多功能发声器件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磁路系统远离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的振动单元以及将所述振动单元弹性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弹性件;所述振动单元包括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第二副磁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极芯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副磁钢的叠设部以及由所述叠设部远离所述主磁路的一侧向所述上壳的周侧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延伸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的连接处并与所述上壳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由所述叠设部远离所述主磁路的一侧向所述下壳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弯折部以及由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叠设部的一端向所述上壳的周侧弯折延伸形成的平板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副磁钢间隔设置,所述平板部与所述叠设部相互平行;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的连接处设有贯穿所述上壳和/或所述下壳的收容孔,所述平板部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收容孔内并与所述上壳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呈矩形;所述主磁路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壳的下夹板、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的主磁钢以及叠设固定于所述主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的主极芯;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张帆宋威令狐荣林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