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积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烟气余热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抗积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余热回收装置采用管式带翅片的烟气余热回收,翅片内灰尘进去翅片根部就很难出来,越吹越多,最后堵死,影响传热,管的布置为三角形布置,从上到下不形成直通道,烟气中灰无法排下去(积灰堵住),并且烟气通过阻力大(导致费电),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抗积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积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积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心固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为进烟通道,所述隔板的另一侧为介质通道,所述本体内等间隔固接有若干传热板管,若干所述传热板管贯穿所述隔板,所述本体靠近所述进烟通道的一侧固接有第一连接箱,所述第一连接箱内安装有吹风机构,所述本体靠近所述介质通道的一侧固接有第二连接箱,所述第二连接箱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积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中心固接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一侧为进烟通道(3),所述隔板(2)的另一侧为介质通道(4),所述本体(1)内等间隔固接有若干传热板管(5),若干所述传热板管(5)贯穿所述隔板(2),所述本体(1)靠近所述进烟通道(3)的一侧固接有第一连接箱(6),所述第一连接箱(6)内安装有吹风机构,所述本体(1)靠近所述介质通道(4)的一侧固接有第二连接箱(7),所述第二连接箱(7)内安装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穿过本体(1)的侧壁和所述隔板(2)并与所述进烟通道(3)内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积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构包括等间隔转动连接在所述本体(1)侧壁的第一连接管(10),所述第一连接管(10)转动连接在所述本体(1)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箱(6)的侧壁,所述第一连接管(10)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箱(6)的一端与所述隔板(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0)位于所述进烟通道(3)内的一端与所述进烟通道(3)内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箱(6)内固接有第一风箱(11),所述第一风箱(11)内固接有第一风机(12),所述第一风箱(11)的两侧分别固接并连通有第二连接管(13),所述第二连接管(13)远离所述第一风箱(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箱(6)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箱(6)内并通过第一轴承(14)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5),所述第一连接管(10)和所述第三连接管(15)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15)远离所述第一轴承(1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3)连通,所述第一风箱(11)靠近所述本体(1)的一侧固接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0)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积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0)靠近所述第一轴承(14)的一侧固接有第一齿轮(16),位于所述驱动部两侧的所述第一齿轮(16)分别相互啮合,靠近所述驱动部的所述第一齿轮(16)分别与所述驱动部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部包括固接在所述第一风箱(11)外侧的第一电机(17),所述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二齿轮(18),所述第二齿轮(18)分别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齿轮(16)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积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0)位于所述进烟通道(3)的内壁等间隔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9),所述第一通孔(19)分别与所述进烟通道(3)内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铭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