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供冷系统及其切换温度的计算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800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塔供冷系统及其切换温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冷却塔本体以及在本体内壁设置的第一喷淋管,在本体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喷淋管,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本体的两侧内壁上,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通过传热管连通,在第一喷淋管上开设有朝向本体底部的第一通孔,第二喷淋管上开设有朝向本体顶部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上安装有第一喷头,第二通孔上安装有第二喷头,且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平行,在本体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喷淋管连通的进水口,在第二喷淋管靠近传热管的端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容纳桶。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容纳桶。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容纳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塔供冷系统及其切换温度的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的
,具体涉及一种冷却塔供冷系统及其切换温度的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体量建筑,该类建筑的特点是进深大、内区面积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办公、商场等建筑物内区的发热设备越来越多,再加上人员和灯光的负荷,使得过渡季和冬季本来就无外围护结构负荷的内区变得更热,经常出现内区需要供冷的情况,在没有其他可用冷源的情况下就只能开主机制冷,而我国一般地区均存在一定时间的过渡季,即室外空气温度和焓值低于室内的情况,据哈工大“冷却塔供冷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模拟与预测分析”的研究表明,在我国采用冷却塔供冷系统,除广州等南方沿海地区以外,其他地区都会收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0003]冷却塔供冷系统切换温度是指冷机停止运行切换为冷却塔供冷时的室外湿球温度,利用该温度可以方便的对冷却塔供冷系统进行控制管理。目前我国应用冷却塔免供冷技术的项目很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出版了“北京地区冷却塔供冷系统设计指南”一书,书中对冷却塔供冷系统的设计、控制、计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且提供了计算例题供设计人员参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对冷却塔供冷切换温度未提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出了用TRNSYS软件模拟的方法确定切换温度,模拟分析方法精度较高,可适合各种建筑类型,对于一般设计项目来说使用TRNSYS软件模拟技术门槛较高,对于已建成项目的运维管理来说建模成本较高。
[0004]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某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原理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现有的冷却塔在进行工作中,冷却塔的喷头进行喷水时会形成布水伞膜,出现水流中空、喷水粗细不均匀等问题,无法保证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并且在处于冬季的环境中,如果想将冷却塔供冷的时间范围加长,超出这个时间范围的室外温度会迅速升高,那么相应的湿球温度也会升高,冷却塔的供水温度也会升高,不仅使得冷却塔的供冷效果降低,且冷却塔中的喷淋管不进行降温控制,喷淋管随着温度升高,某些盐类溶解度逐渐下降,便析出沉淀产生水垢,导致后期管内易造成堵塞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供冷系统及其切换温度的计算方法,用于解决冷却塔的喷头喷水粗细不均匀,导致降温效果下降,及其在冬季时,冷却塔中的喷淋管不进行降温控制,喷淋管随着温度升高,某些盐类溶解度逐渐下降,便析出沉淀产生水垢,使得后期喷凝管内易造成堵塞的风险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冷却塔供冷系统,包括冷却塔本体以及在本体内壁设置的第一喷淋管,在本体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喷淋管,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本体的两侧内壁上,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通过传热管连通,在第一喷淋管上开设有朝向本体底部的第一通孔,第二喷淋管上开设有朝向本体顶部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上安装有第一喷头,第二通孔上安装有第二喷头,且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平行,在本体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喷淋管连通的进水口,在第二喷淋管靠近传热管的端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容纳桶。
[0007]进一步地,第一喷头包括第一溅水碟和第二溅水碟以及设置在第二通孔内的连接柱,第一溅水碟和第二溅水碟上分别开设有泄液孔,第一溅水碟和第二溅水碟通过至少一个稳固杆连接,若干个固定杆的一端均连接于连接柱上,若干个固定杆的另一端均连接于转动环上,第一溅水碟转动设置于转动环上,连接柱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配水孔,连接柱上还设有螺旋管道,螺旋管道的一端与配水孔连通,螺旋管道的另一端朝向第一溅水碟上。
[0008]进一步地,第二喷头包括设置在第二通孔内的储水部,储水部内设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储水腔,储水部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竖直设置有若干个与储水腔连通的第一喷射壳,在第一喷射壳上铰接有第二喷射壳,第二喷射壳上设有喷射头,第一喷射壳的外壁和第二喷射壳的外壁通过扭簧连接。
[0009]进一步地,储水部通过导向板与第二通孔连接,导向板上设有引流孔,引流孔与第二通孔位于同一轴线上,且导向板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夹持板,两个夹持板之间形成夹持腔,在第二喷淋管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框,在支撑框上设有与夹持腔相配合的导向块。
[0010]进一步地,第一溅水碟上的泄液孔内壁设有滑槽,转动环上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
[0011]一种冷却塔切换温度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计算通过围护结构传入的非稳态传热形成的冷负荷;S2:通过室内计算温度结果反应内热源发热量;S3:得出冷却塔供冷系统切换温度计算方法。
[0012]进一步地,步骤S1中的计算方法具体为: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CL
W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围护结构传热面积F,过渡季室外切换温度t
w
,室内设计温度t
n
,表达式为:。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容纳桶,涉及空气压力的原理,第二喷淋管内的水压增强,第二喷头喷出的水流,再次落下,进行了横向换热和逆向换热,相当于产生了二次冷却的效果,且向下移动的水流与第一喷淋管碰撞,不仅再次碰撞出小水珠,改变移动方向,增强扩散范围,且与第一喷淋管碰撞的冷却水,降低了部分的废热,可对其第一喷淋管外壁进行降温,可避免第一喷淋管随着温度升高,某些盐类溶解度逐渐下降,便析出沉淀产生水垢,时间过长后导致第一喷淋管内易造成堵塞的风险;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一溅水碟转动设置,可对其水流产生离心力,使其水流喷洒范围更大;
3.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一喷射壳和第二喷射壳是铰接设置,因此通过水的冲击力,第一喷射壳和第二喷射壳会相对产生移动,使得喷洒范围扩散更大,不止是对一个范围进行喷洒。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塔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夹持板配合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喷头与夹持板的装配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喷头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

冷却塔;2

第一喷淋管;3

第二喷淋管;4

容纳桶;5

第一溅水碟;6

第二溅水碟;7

稳固杆;8

固定杆;9

螺旋管道;10

储水部;11

第一喷射壳;12

第二喷射壳;13

喷射头;14

扭簧;15

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供冷系统,包括冷却塔(1)本体以及在本体内壁设置的第一喷淋管(2),其特征在于,在本体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喷淋管(3),第一喷淋管(2)和第二喷淋管(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本体的两侧内壁上,第一喷淋管(2)和第二喷淋管(3)通过传热管(20)连通,在第一喷淋管(2)上开设有朝向本体底部的第一通孔,第二喷淋管(3)上开设有朝向本体顶部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上安装有第一喷头,第二通孔上安装有第二喷头,且第一喷淋管(2)和第二喷淋管(3)平行,在本体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喷淋管(2)连通的进水口,在第二喷淋管(3)靠近传热管(20)的端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容纳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喷头包括第一溅水碟(5)和第二溅水碟(6)以及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的连接柱(21),第一溅水碟(5)和第二溅水碟(6)上分别开设有泄液孔,第一溅水碟(5)和第二溅水碟(6)通过至少一个稳固杆(7)连接,若干个固定杆(8)的一端均连接于连接柱(21)上,若干个固定杆(8)的另一端均连接于转动环上,第一溅水碟(5)转动设置于转动环上,连接柱(21)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配水孔,连接柱(21)上还设有螺旋管道(9),螺旋管道(9)的一端与配水孔连通,螺旋管道(9)的另一端朝向第一溅水碟(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喷头包括设置在第二通孔内的储水部(10),储水部(10)内设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储水腔,储水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昊弋理袁春林李锦川伍建范园园王本栋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西南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