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球孢白僵菌PR3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779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球孢白僵菌PR3及其应用,所述球孢白僵菌PR3于2020年12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031;所述提取物为将发酵获得的菌丝体使用冷冻研磨仪研磨后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超声提取获得;所述提取物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解决了使用活菌效果不稳定且效果较差的问题;且所述提取物仅需很少的有效用量即可对小麦赤霉病有很好地防治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球孢白僵菌PR3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株球孢白僵菌PR3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麦穗枯、红麦头,是全球性的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温暖湿润地区。
[0003]使用以菌治菌,以菌防菌的方法来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成为一种新的途径。国内外研究表明,土传病害的生防真菌有很种,而白僵菌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真菌之一。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虫生真菌,其寄主昆虫分布较广,因而已被广泛应用于害虫的防治中。然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虽然是有较长开发历史的生防菌,但其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对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而白僵菌用于防治植物病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球孢白僵菌PR3及其应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PR3,所述菌株已于2020年12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NO.21031。
[0007]所述球孢白僵菌PR3从感染球孢白僵菌的家蚕体内分离获得,所述菌株在改良PDA培养基上于25℃条件下培养15天直径6.6cm,生长缓慢,菌落圆形,边缘白色,中间米黄色,绒状,四周质地平坦,中间有凸起,无渗出液,反面深黄色;该菌具有球孢白僵菌的特征,初步判定为球孢白僵菌。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所述球孢白僵菌PR3的提取物,所述提取物具体为发酵后菌丝体的乙醇提取物。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所述球孢白僵菌PR3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1)菌种活化:用接种环挑取少许所述球孢白僵菌PR3,接种到已灭菌的改良PDA培养基平板中,恒温培养6~7天,培养温度25℃,得到活化后的球孢白僵菌PR3;
[0011](2)发酵培养:将步骤(1)中活化后的球孢白僵菌PR3的孢子接种到已灭菌的改良PDB培养基中,在恒温摇床上恒温培养,培养液经滤纸过滤得菌丝体;
[0012](3)将步骤(2)过滤后的菌丝体用冷冻研磨仪研磨后加入乙醇进行超声提取,过滤得球孢白僵菌PR3菌丝体的乙醇提取物。
[0013]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改良PDA培养基的成分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酵母粉1g,蛋白胨3g,ZnSO
4 0.1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pH值自然。
[0014]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改良PDB培养基的成分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酵母粉
1g,蛋白胨3g,ZnSO
4 0.1g,蒸馏水1000mL,pH值自然。
[0015]优选地,步骤(2)中恒温摇床的温度为25℃,转速为180r/min培养8天。
[0016]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冷冻研磨仪的温度为4℃,研磨时间为2min,提取功率为300~600W,提取时间为40min~1h20min。
[0017]优选地,步骤(3)中加入乙醇的浓度为15%~30%,加入乙醇后,菌丝体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0%~20%。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在于,提供所述球孢白僵菌PR3或其提取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所述球孢白僵菌PR3,已于2020年12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031;
[0021]本专利技术利用所述球孢白僵菌PR3提取物防治小麦赤霉病,解决了活菌由于受温度、湿度、风及传代等影响而导致的效果不稳定且效果较差的问题;
[0022]本专利技术所述球孢白僵菌PR3提取物仅需很少的有效用量即可对小麦赤霉病有很好地防治效果,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78%。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所述球孢白僵菌PR3菌落形态;
[0024]图2为所述球孢白僵菌PR3于显微镜下观察的菌丝形态(40
×
0.65);
[0025]图3为所述球孢白僵菌PR3通过ITS序列分析建立的系统发育进化树;
[0026]图4为所述球孢白僵菌PR3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专利技术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绝非仅限于此。以下所述为本专利技术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以下实施例用到的各培养基的成分如下:
[0029]萨式培养基SDAY:葡萄糖40g,蛋白胨10g,酵母膏10g,琼脂15

20g,蒸馏水1L;
[0030]改良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酵母粉1g,蛋白胨3g,ZnSO4 0.1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pH值自然;
[0031]改良PDB培养基的成分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酵母粉1g,蛋白胨3g,ZnSO40.1g,蒸馏水1000mL,pH值自然。
[0032]实施例1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0033]1、本专利技术所述球孢白僵菌PR3从感染球孢白僵菌的家蚕体内分离得到,具体分离过程如下:
[0034](1)收集因感染球孢白僵菌而死的家蚕后,将带菌虫体置于灭菌培养皿(d=9cm)中,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接种针轻轻挑取少量孢子,采用划线法接种于萨式培养基SDAY中,于
25
±
1℃,全黑暗,相对湿度70%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0035](2)培养6d后,挑取少量孢子至新的萨式培养基SDAY纯化培养15d,直至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形态特征一致。
[0036]2、菌株的鉴定
[0037](1)菌株的形态特征
[0038]菌株在改良PDA培养基上于25℃条件下培养15天直径6.6cm,生长缓慢,菌落圆形,边缘白色,中间米黄色,绒状,四周质地平坦,中间有凸起,无渗出液,反面深黄色(如图1所示);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具隔膜,直径1.15~2.00μm,透明无色,分生孢子梗的分梗或小枝可多次直角分叉,聚集成团,分生孢子梗与主枝或侧枝着生部位多成直角。分生孢子近球形,直径2.00~2.15μm,着生在产孢细胞延伸而成的“之”字形结构上,产孢细胞为瓶状多变化,由腹端向上逐渐变细(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球孢白僵菌PR3,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孢白僵菌PR3于2020年12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031。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球孢白僵菌PR3的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为球孢白僵菌PR3菌丝体的乙醇提取物。3.权利要求2所述球孢白僵菌PR3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菌种活化:用接种环挑取少许所述球孢白僵菌PR3,并将其接种到已灭菌的改良PDA培养基平板中,恒温培养6~7天,培养温度25℃,得到活化后的球孢白僵菌PR3;(2)发酵培养:将步骤(1)活化后的球孢白僵菌PR3的孢子接种到已灭菌的改良PDB培养基中,在恒温摇床上恒温培养,培养液经滤纸过滤得菌丝体;(3)将步骤(2)过滤后的菌丝体用冷冻研磨仪研磨后加入乙醇进行超声提取,过滤得球孢白僵菌PR3菌丝体的乙醇提取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孢白僵菌PR3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改良PDA培养基的成分为:马铃薯200g,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凤朱云鹏杨晴张晓英孔波王庆彬耿全政王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