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可变长时隙的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对流层点对多点散射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变长时隙的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流层散射通信利用大气层中传播媒介的不均匀性对无线电波的散射作用实现超视距远距离通信,具有单跳跨距远、可用无线频段宽、通信容量大、免费使用等特点。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一般由一个主站和多个从站构成。在点对多点通信中,要求主站具备和多个从站通信的能力,例如中国专利“一种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申请号201020121765.8)”公开了适用于对流层散射通信的点对多点通信系统,但其中多个外围站与基站(主站)的连接关系为并接方式,不能实现多个从站之间的多址接入。
[0003]为了降低多个从站并发传输的干扰,必须对从站的接入顺序进行控制,并提供多址接入。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船舶与岸站之间通信机制自适应无线通信点对多点接入方法(申请号201710598547.X)”公开了一种岸基基站和多个船舶之间的多址接入形式,其网络构造与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类似,该接入方法采用频分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可变长时隙的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包括一个主站和多个从站,其特征在于,在数据传输阶段,主站占据了数据传输的主导地位;即由主站决定在某一个时段和某个特定的从站进行通信,而从站都是被动的和主站进行通信,各个从站相互之间无法进行通信;由于散射信道的特性,同一时间主站只能和一个从站进行通信,主站通过时分复用的形式接入多个从站,根据当前从站数据传输需求调整数据传输接入的时隙长度,采用不同的传输模式,完成与当前从站的通信后转到下一个从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长时隙的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传输接入的时隙按照发送时间依次包括帧头段、探测段、信令段和数据段;主站到各从站的数据流是突发传输的,因此在每启动一次信息传输时都需要加帧头,用于接收端的帧到达检测和符号同步;在帧头段中,发送端将发送帧头序列至接收端;主站与某一从站的两次通信之间可能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它们之间的信道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探测段的作用为在每次传输业务信息之前,先对主站和从站之间的信道进行探测,为后续数据传输中选择更优的调制模式和时隙分配算法提供依据;信令段用于从站将信道探测结果上报给主站,也用于主站与从站间交换数据段信息;数据段的功能是根据探测段得到的最优模式信息,采用相应的传输模式,将待发送业务信息构造为发射信号后发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长时隙的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帧头序列通常由自相关峰值尖锐的伪随机序列构成,接收端通过将接收信号与本地帧头序列做相关运算,根据相关运算的峰值位置来检测帧头的到达,并定位后续探测段中符号的起点;为了使帧头具有足够的抗噪声能力,帧头序列的调制方式选用噪声容限最高的二进制调制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长时隙的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避免帧头的多径拖尾对探测段产生干扰,影响信道探测结果,在探测段前面增加保护间隔;调制方式方面,探测段采用噪声容限最大的BPSK。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长时隙的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数据段的末端需标注剩余数据和帧结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长时隙的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1:数据从主站到从站单向传输;传输模式2:数据从从站到主站单向传输;传输模式3:数据在主站和从站间双向传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长时隙的点对多点散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哲,赵世铎,王斌,张星,陈芳炯,许沐,袁伟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