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761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第一间室、第二间室、设置于第一间室内的制冷组件、与制冷组件相配合对第二间室进行送风和回风的风道组件,其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一体设置的送风结构件和回风结构件,所述送风结构件设置于第一间室、第二间室之间的发泡腔内,所述送风结构件沿高度方向连通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以便将冷量从第一间室送至第二间室。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风道组件的安装的效率,还可提高制冷设备的容积率。冷设备的容积率。冷设备的容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制冷设备通常采用风冷式来提高制冷效率,其中,风冷式制冷设备的风道结构包括送风结构件和回风结构件,随着用户的需求逐渐增加,冰箱的容量也越来越大,通常设置更多的间室来满足需求,且通常在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基础上增加变温室,相应的,需要针对每个间室单独设置送风结构件和回风结构件满足正常的制冷循环。
[0003]为提高送风结构件和回风结构件的安装效率,通常将送风结构件和回风结构件进行一体化设置,然而,送风结构件通常与内胆的后侧相连接,且占用内胆后侧较多的空间,使得冰箱容量较小,不仅如此,尤其是当冷冻室、冷藏室和变温室沿上下方向设置时,上侧间室的送风结构件经过中间间室的背部,从而导致送风结构件较大,不便安装,且成本较高。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制冷设备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制冷设备。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第一间室、第二间室、设置于第一间室内的制冷组件、与制冷组件相配合对第二间室进行送风和回风的风道组件,其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一体设置的送风结构件和回风结构件,所述送风结构件设置于第一间室、第二间室之间的发泡腔内,所述送风结构件沿高度方向连通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以便将冷量从第一间室送至第二间室。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回风结构件沿高度方向延伸且设置于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的一侧,所述送风结构件沿横向方向与回风结构件相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间室上方的第三间室,所述送风结构件包括与回风结构件相连接的第一送风结构件和第二送风结构件,所述第一送风结构件设置于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之间的发泡腔内以将第一间室的冷量送至第二间室,所述第二送风结构件设置于第二间室和第三间室之间的发泡腔内以将第二间室内的冷量送至第三间室内。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间室为冷冻室,所述第二间室为变温室,第三间室为冷藏室。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送风结构件具有沿高度方向贯穿连通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二送风结构件具有沿高度方向贯穿连通第二间室和第三间室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口的数量大于第二送风口的数量。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泡沫座、与泡沫座相配合的泡沫盖、
固定连接泡沫座和泡沫盖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自泡沫座和泡沫盖其中一者突伸的定位部,自另一者凹陷设置以和所述定位部相配合的定位槽。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结构件和回风结构件还包括形成于泡沫座和泡沫盖之间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自泡沫座和泡沫盖其中一者突伸的突伸部,自另一者凹陷设置以和所述突伸部相配合的凹槽,所述泡沫座和泡沫盖之间形成送风风路和回风风路,所述突伸部设置于所述送风风路和回风风路旁侧。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风结构件为对第二间室和第三间室回风的一体式结构,所述泡沫座和泡沫盖之间形成回风风路,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自泡沫座和/或泡沫盖突伸以分隔所述回风风路的分隔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部自泡沫座和/或泡沫盖相向突伸形成,两所述分隔部的末端分别具有相互配合的凸部和凹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泡沫座和泡沫盖之间形成送风风路和回风风路,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自泡沫座和/或泡沫盖突伸且形成于送风风路和/或回风风路中的加强部。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设备的风道组件通过将送风结构件和回风结构件一体设置,且所述送风结构件设置于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之间的发泡腔内。因此,不仅可以提高风道组件的安装的效率,还可提高制冷设备的容积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制冷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隐藏外壳和背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4是图2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5是图4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6是图3中一体回风结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7是图6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0024]图8是图3中一体回风结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9是图8的立体分解图。
[0026]图10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27]图11是本专利技术制冷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12是图11中风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13是图11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1]请参图1至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制冷设备的实施例,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第一间室1、第二间室2、设置于第一间室1内的制冷组件(未图示)、与制冷组件相配合对第二间室2进行
送风和回风的风道组件,其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一体设置的送风结构件和回风结构件,所述送风结构件设置于第一间室1、第二间室2之间的发泡腔内,所述送风结构件沿高度方向连通第一间室1和第二间室2以便将冷量从第一间室1送至第二间室2。
[0032]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制冷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具体为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三门冰箱,其中,所述第一间室1、第二间室2、第三间室3为冷冻室、变温室和冷藏室(附图仅显示部分每一间室的部分)。并且沿冰箱高度方向从上往下依次为冷藏室、变温室和冷冻室,当然变温室和冷藏室也可以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于冷冻室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冰箱也可以为双门冰箱、对开门冰箱、法式冰箱等其他形式的冰箱,所述制冷设备也可以为冷柜。
[0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风结构件为对第二间室2和第三间室3回风的一体回风结构,即一体回风结构件4。所述一体回风结构件4沿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于第二间室2和第三间室3的一侧,所述一体回风结构件4具有分别连通第二间室2和第三间室3的第一回风进口41和第二回风进口42、连通第一间室1的回风出口43。因此,所述一体回风结构件4既可对第二间室2进行回风,也可对第三间室3进行回风,从而避免了针对第二间室2和第三间室3分别单独设置回风结构件,进而节约成本,也降低了回风结构件所占用空间,有利于提高冰箱的容积率。
[0034]同时,传统冰箱为保证容积率,通常会将内胆中间位置向后凹陷设置,从而用来安装对间室内进行制冷的送风结构,而本专利技术将一体回风结构件4沿高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第一间室、第二间室、设置于第一间室内的制冷组件、与制冷组件相配合对第二间室进行送风和回风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一体设置的送风结构件和回风结构件,所述送风结构件设置于第一间室、第二间室之间的发泡腔内,所述送风结构件沿高度方向连通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以便将冷量从第一间室送至第二间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回风结构件沿高度方向延伸且设置于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的一侧,所述送风结构件沿横向方向与回风结构件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间室上方的第三间室,所述送风结构件包括与回风结构件相连接的第一送风结构件和第二送风结构件,所述第一送风结构件设置于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之间的发泡腔内以将第一间室的冷量送至第二间室,所述第二送风结构件设置于第二间室和第三间室之间的发泡腔内以将第二间室内的冷量送至第三间室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室为冷冻室,所述第二间室为变温室,第三间室为冷藏室。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结构件具有沿高度方向贯穿连通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二送风结构件具有沿高度方向贯穿连通第二间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卉薛金亮李高杰曾凡星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