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压裂水平井生产分级优化与效果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730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压裂水平井生产分级优化与效果预测方法,首先整理多级压裂水平井油藏多相流动模型的输入参数,确定各压裂级段的产量和流压数据;获得压裂级段裂缝半长,评价压裂效果;通过多级压裂水平井油藏多相流动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比较,校正裂缝与储层物性参数;模拟各压裂级段在不同井底流压条件下生产,优化生产制度并对优化结果进行约束;设计生产级段与对应的生产制度,模拟各压裂级段在相应生产制度下的生产效果,得到压裂水平井总产量、地层平均压力和饱和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弥补了传统开发方式只能将储层作为一个生产单元笼统开发,无法充分发掘储层开发潜力的不足;实现了储层精细化开发,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开发效益。时提高开发效益。时提高开发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压裂水平井生产分级优化与效果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多级压裂水平井生产分级优化与效果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多级压裂水平井开发成本高,准备周期长,选择合适的生产制度,最大化发挥压裂效果,发掘储层生产潜力,是提高开发效率与采收率的关键措施。然而多级压裂水平井各级段压裂效果有所差异,不同级段间储层物性非均质强。常规生产优化方法只能将多级压裂水平井作为一个生产单元笼统开发,导致部分压裂级段开发效果一般,无法充分发掘生产潜力。但是,针对所有压裂级段全部进行精细化开发,实现工艺难,开发成本高。因此,亟需建立一种多级压裂水平井生产分级优化与效果预测方法,将优化结果相近的压裂级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兼顾成本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级压裂水平井生产分级优化与效果预测方法,设计合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压裂水平井生产分级优化与效果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整理多级压裂水平井油藏多相流动模型的基本输入参数,包括储层厚度、压裂级数、初始地层压力、孔隙度、渗透率、多相相对渗透率数据与流体物性资料;步骤2、利用光纤测井和示踪剂确定各压裂级段产量数据,利用井下压力计实测或井口压力折算确定各压裂级段井底流压数据;步骤3、根据步骤2确定的各压裂级段井底流压和产量数据,基于产量动态分析法反演压裂级段裂缝半长,评价压裂效果;步骤4、根据步骤1、2整理的储层动静态资料和步骤3确定的各压裂级段裂缝半长,使用多级压裂水平井油藏多相流动模型模拟相同井底流压条件下油、气和水的生产速度;若与实际生产速度的误差大于10%,则通过调整裂缝与储层物性参数提高模型计算精度;步骤5、根据步骤4校正后的裂缝和储层物性参数,模拟各压裂级段在不同井底流压条件下生产,绘制累产油、平均产液速度以及平均生产压差随井底流压变化的曲线,根据累产油和平均产液速度曲线拐点确定最优井底流压,该井底流压即为优化的生产制度;根据最小出砂生产压差和最大产液速度对优化结果进行约束;步骤6、基于步骤5获得的各压裂级段生产制度优化结果,根据生产制度差异组合原则,以所有压裂级段井底流压优化结果与对应生产级段的生产制度累差和最小作为优化目标,设计生产级段,并得到对应的生产制度;步骤7、根据步骤6划分的生产级段与对应生产制度,模拟各压裂级段在相应生产制度下的生产效果,各压裂级段产量相加得到压裂水平井总产量,地层平均压力和饱和度根据段间距进行加权平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压裂水平井生产分级优化与效果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根据所述的产量和井底流压数据计算产量归一化压力与物质平衡时间,所述产量归一化压力RNP计算公式为:其中,p
i
是初始条件下地层压力,p
wf
是井底流压,q
o
是产油速度;所述物质平衡时间t
m
计算公式为:其中,Q
n
与q
n
分别是n时刻对应的累产量和产量;绘制产量归一化压力与平方根物质平衡时间曲线,计算曲线斜率,根据曲线斜率反演裂缝半长,所述裂缝半长x
f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μ
oi
是初始条件下油的粘度,B
oi
是初始条件下油的体积系数,h是储层厚度,φ为孔隙度,k为基质渗透率,c
ti
是初始条件下综合压缩系数,m是曲线斜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压裂水平井生产分级优化与效果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多级压裂水平井油藏多相流动模型为:
外边界条件为:内边界条件为:p|
η=0
=p
wf
(6)公式(4)到(6)中各变量的定义为:公式(4)到(6)中各变量的定义为:公式(4)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彬李锦昌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