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供电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7093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供电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供电稳定状态分析模块,所述供电稳定状态分析模块根据供电数据管理中心接收的各个用电线路节点用电需求数据及供电设备的供电数据,计算用电需求数据与供电数据之间的偏差值,并在预置数据库中查询所得偏差值对应电流波动值,分析相应供电设备的供电稳定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考虑到供电数据及用电需求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传输时延因素,同时,根据用电需求数据的变化趋势,评估供电设备对应供电状态的稳定性,实现对供电设备的有效管理,既保证了供电数据的准确性,又实现了对供电状态稳定性的动态管理。定性的动态管理。定性的动态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供电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传输
,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供电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供电设备管理方面,人们通过实时采集用电线路节点上的用电需求数据,并进行分析,能够为供电设备的供电数据管控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便于准确调节供电设备的供电量。
[0003]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网络时延影响,在接收用电线路节点的用电需求数据及将供电分析结果传输到供电设备调节供电数据时,数据传输过程是存在传输时延的,且不同设备在不同时间节点对应的传输时延可能是存在差异的,进而该过程中为供电设备的供电数据管控产生了干扰;同时,由于用电线路节点的用电需求数据是波动变化的,不同时间节点对应的用电需求数据不同,进而使得供电设备的供电情况与实际用电需求数据可能会存在偏差,当负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供电的电流会出现变化(电压及频率不变),使得供设备的供电状态不稳定,进而影响负载的使用且对负载产生不良影响。
[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供电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传感器获取供电设备的供电数据及与供电设备相连的用电线路节点的用电需求数据;S2、通过物联网将传感器获取的各个用电线路节点的用电需求数据每隔第一单位时间T上传到供电数据管理中心,并记录上传的每个用电线路节点用电需求数据的传输时延,供电设备每隔第一单位时间将供电数据上传到供电数据管理中心,并记录上传供电数据的传输时延,所述供电数据管理中心用于接收并处理每个时间节点对应的各个用电线路节点用电需求数据及供电设备的供电数据;S3、结合用电需求数据及供电数据分别对应的传输数据,对供电数据管理中心内接收的各个用电需求数据进行筛选,预测每个用电线路节点的用电需求数据的变化情况,并预测下一时间节点时供电设备的供电数据;S4、根据供电数据管理中心接收的各个用电线路节点用电需求数据及供电设备的供电数据,计算用电需求数据与供电数据之间的偏差值,并在预置数据库中查询所得偏差值对应电流波动值,分析相应供电设备的供电稳定状态;S5、根据供电设备的供电稳定状态,对供电设备进行管控,调整供电设备中供电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供电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供电数据包括第一单位时间内不同时间节点分别对应的供电数组,每个供电数组包括相应时间节点及相应时间节点对应的供电功率,所述S1中用电需求数据包括第一单位时间内不同时间节点分别对应的用电需求数组,每个用电需求数组包括相应时间节点及相应时间节点时用电线路节点连接的用电设备的额定用电功率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供电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记录上传的每个用电线路节点用电需求数据的传输时延时,将传感器获取的各个用电线路节点的用电需求数据,开始上传供电数据管理中心的时间记为第一时间,将成功上传供电数据管理中心的时间记为第二时间,每个用电线路节点用电需求数据的传输时延等于相应用电线路节点用电需求数据对应的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的差值,对用电线路节点在不同时间节点对应的传输时延进行编号,将第i个用电线路节点在时间节点j对应的传输时延记为Aij,将供电设备在时间节点j对应的传输时延记为Bj,并将获取的传输时延保存到数据库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供电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对供电数据管理中心内接收的各个用电需求数据进行筛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1、获取历史数据中各个时间节点时供电设备分别传输相应供电数据的传输时延平均值,记为第一传输时延BZ1;S32、获取基于当前时间的最近一个时间节点,记为t1,获取基于当前时间的最近一个时间节点对应供电数据的传输时延t2,并结合第一传输时延BZ1分析供电数据传输时的网络状态,并得到第二传输时延阈值BZ2,BZ2=min{t1+BZ1,t1+t2},
当min{t1+BZ1,t1+t2}=t1+BZ1时,表示基于当前时间的最近一个时间节点后BZ1内,供电数据管理中心未接收到基于当前时间的最近一个时间节点对应供电数据,当min{t1+BZ1,t1+t2}=t1+t2时,表示基于当前时间的最近一个时间节点后BZ1内,供电数据管理中心在传输时延为t2时接收到基于当前时间的最近一个时间节点对应供电数据;S33、获取第一单位时间T,根据公式T=AT1+AT2得到用电需求数据传输时延阈值AT1,所述AT1=T

AT2,所述AT2表示供电数据管理中心向供电设备反馈数据对应的传输时延阈值,所述AT2等于BZ2;S34、获取供电数据管理中心在基于当前时间的最近一个时间节点后的AT2内,对各个用电线路节点的用电需求数据的接收状态,将接收到用电需求数据的用电线路节点对应接收状态记为第一接收类型,将未接收到用电需求数据的用电线路节点对应接收状态记为第二接收类型,将接收状态为第二接收类型的用电线路节点的用电需求数据通过插值法进行补充,所述插值结果为历史数据中相应用电线路节点最近两个用电需求数据中分别对应的用电线路节点连接的用电设备的额定用电功率之和的平均值;S35、得到供电数据管理中心内接收的各个用电需求数据的筛选结果,所述筛选结果为一个集合,且相应集合中的元素是按照各个用电需求数据对应的用电线路节点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的,集合中的每个元素为相应用电线路节点对应的用电需求数据集合,当集合中元素相应的用电线路节点对应的接收状态为第一接收类型时,元素对应的用电需求数据为供电数据管理中心直接接收到的相应用电线路节点的用电需求数据,当集合中元素相应的用电线路节点对应的接收状态为第二接收类型时,元素对应的用电需求数据为通过插值法补充后的插值结果对应的用电需求数据;所述S3中预测每个用电线路节点的用电需求数据的变化情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01、获取供电数据管理中心内接收的各个用电需求数据的筛选结果对应的集合,记为第一集合;S302、将第一集合中第i个元素对应的用电需求数据,记为Ait1,获取历史数据中第i个元素对应用电线路节点在Ait1之前的n个用电需求数据,获取每个用电需求数据对应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对,记为(t,Lt),所述t表示相应用电需求数据中的时间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熙张志良姜芸霞杨阿齐
申请(专利权)人:恒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