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殖尾水净化用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尾水处理
,尤其涉及养殖尾水净化用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物絮团技术具有调控水质、提升饲料利用率、增强生物防控的作用,并能减少养殖过程中强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的释放量,是一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养殖方式。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大趋势下,生物絮团技术养殖可降低约30%的水处理成本,满足对未来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开拓发展。现阶段的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异养菌和藻类在可控条件形成絮团,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和有机碳等,将其转化为菌体蛋白,同时絮团本身又可以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生物,以此形成一个微循环,达到控制水质和营养物质二次利用的技术。
[0003]但是现有技术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操作相对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对生物絮团进行培养,针对这个问题,提供养殖尾水净化用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养殖尾水净化用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r/>[0005]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养殖尾水净化用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培养池清洗干净并经过消毒灭菌之后将养殖池的池水引入培养容器;步骤二,将活菌、中药按比例投放至培养池中并进行充分混合搅拌;步骤三,按比例将适量的碳源投放至培养池的水中并进行充分的搅拌使碳源与培养池中的水充分均匀的混合;步骤四,对培养池中的水进行曝气;步骤五,对培养容器中的水进行补碳;步骤六,待培养池中的水中固体漂浮物含量达到设定值后,收集絮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尾水净化用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池平行设置有若干个,且培养池为矩形的槽钢状结构,培养池内底部均设置有曝气机构,且在若干个培养池的上方还安装有搅拌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搅拌机构沿培养池长度方向移动的自行走机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尾水净化用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培养池之间通过中间板连接,且所述自行走机构与所述中间板滑动连接;所述自行走机构包括滑动支撑架、立杆以及安装在所述滑动支撑架底部的驱动电机二,所述滑动支撑架的底部和中间板上的导向滑槽滑动连接,中间板的顶面还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齿板,所述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连接有与齿板啮合的驱动齿轮三,所述驱动电机二和滑动支撑架活动连接,且滑动支撑架上安装有调节机构,以驱使齿板和驱动齿轮三啮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殖尾水净化用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滑动支撑架上的条形孔、活动穿设在所述条形孔中的调节架,调节架的一端和驱动电机二连接,滑动支撑架上还设有凸块,凸块上螺旋安装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末端和调节架转动连接,且条形孔内安装有与调节架滑动贯穿的导向杆,导向杆的外侧设置有回复弹簧。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殖尾水净化用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培养池的一端均设置有暂存腔,暂存腔和培养池的主体部分通过隔板分隔,且培养池的主体部分内设置有用于分离生物絮团的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设于培养池一侧内壁顶部的安装台、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台的翻转板以及驱动所述翻转板旋转的动力电机,所述翻转板上开设有沥水孔,以方便水分通过,且培养池内还安装有清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娜,卢文轩,占明飞,梁阳阳,李静,方婷,杨坤,赵秀侠,梁贺,李书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