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707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它包含钢管柱(1),该钢管柱(1)的底部安装有底板(2),所述钢管柱(1)的内部设置有一根与其同心的芯柱(3),该芯柱(3)的下端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与其同心的第一法兰盘(4),所述第一法兰盘(4)的端面处环形阵列有数根支撑轴杆(5),该支撑轴杆(5)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安装板(6)的端面处,所述的安装板(6)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上顶面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一个腔体的来进行高抛自密实法浇筑再与顶升法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钢管混凝体柱内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同时又杜绝了因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中断后将无法继续顶升的现象,且对输送泵的要求也不高。且对输送泵的要求也不高。且对输送泵的要求也不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建筑构件相关的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

技术介绍

[0002]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而形成的构件。钢管混凝土研究最多的是圆钢管,在特殊情况下也采用方钢管或异型钢管,除了在一些特殊结构当中有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之外,混凝土一般为素混凝土,目前钢管混凝土柱内的混凝土灌充施工方法主要分为顶升法和高抛自密实法以及人工振捣法;顶升法是利用泵送的压力将混凝土由底到顶注入钢管,由混凝土自重及泵送压力使混凝土达到密实的状态,此种灌充办法几乎不存在任何的空鼓,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混凝土在钢管柱中的流动性较佳,但是对于大直径及浇注高度较大的钢管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高度很大,混凝土的自重也很大,对输送泵的压力要求很高;而且浇筑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中断后将无法继续顶升,且一旦发生输送管路爆管的现象,刚刚灌入钢管柱内的混凝土就会在巨大的压力产生回流的现象,从而给施工现场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高抛自密实法是通过一定的抛落高度,充分利用混凝土坠落时的动能及混凝土自身的优异性能达到振实的效果。利用混凝土从高位落下时产生的动能达到振实混凝土的目的,可免去了繁重的振捣工作,但此种方法砼密实度较难控制,局部空鼓现象也非常的明显;人工振捣法其实是高抛自密实法配合振捣器械对混凝土实施振捣,以达到提高钢管柱内混凝土流动性从而达到密实的效果,但是此种办法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局部的空鼓,其最主要的原因是钢管柱内混凝土只是会在振捣器械附近具有较佳的流动性。
[0003]一旦发生局部空鼓,维修起来非常的麻烦,如果超声脉冲检测发现有不密实部位,就得将钢管钻孔压浆补强,然后再将钻孔补焊封固。所以无论从质量检测还是完善施工质量都是较为费工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它能有效地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钢管柱1,该钢管柱1的底部安装有底板2,所述钢管柱1的内部设置有一根与其同心的芯柱3,该芯柱3的下端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与其同心的第一法兰盘4,所述第一法兰盘4的端面处环形阵列有数根支撑轴杆5,该支撑轴杆5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安装板6的端面处,所述的安装板6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上顶面处,所述芯柱3上套设有一个可以与其间隙滑动配合的定位环7,该定位环7底部的边沿处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挡圈8,所述挡圈8的边沿处可以贴合钢管柱1的内壁处滑移;所述芯柱3的上端向外轴向延伸出钢管柱1,所述芯柱3的上端向外径向延伸出一
圈第二法兰盘9,该第二法兰盘9可以与上一级的芯柱3对接或者与连通装置对接;所述的连通装置包含一个输送管道10,该输送管道10的底部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可以与第二法兰盘9对接的第三法兰盘11,所述输送管道10的顶部封固有一个盖板12,该盖板12安装有与输送管道10内部相通的泵管13。
[0006]所述的挡圈8上安装有吊环14。
[0007]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通过一个腔体的来进行高抛自密实法浇筑再与顶升法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钢管混凝体柱内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同时又杜绝了因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中断后将无法继续顶升的现象,且对输送泵的要求也不高。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1]实施例1参看图1,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它包含钢管柱1,该钢管柱1的底部安装有底板2,所述钢管柱1的内部设置有一根与其同心的芯柱3,该芯柱3的下端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与其同心的第一法兰盘4,所述第一法兰盘4的端面处环形阵列有数根支撑轴杆5,该支撑轴杆5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安装板6的端面处,所述的安装板6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上顶面处,所述芯柱3上套设有一个可以与其间隙滑动配合的定位环7,该定位环7底部的边沿处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挡圈8,所述挡圈8的边沿处可以贴合钢管柱1的内壁处滑移;所述芯柱3的上端向外轴向延伸出钢管柱1,所述芯柱3的上端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第二法兰盘9,该第二法兰盘9可以与上一级的芯柱3对接或者与连通装置对接;所述的连通装置包含一个输送管道10,该输送管道10的底部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可以与第二法兰盘9对接的第三法兰盘11,所述输送管道10的顶部封固有一个盖板12,该盖板12安装有与输送管道10内部相通的泵管13。
[0012]所述的挡圈8上安装有吊环14。
[0013]实施例2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的浇筑方法:1.首先将输送管道10上的第三法兰盘11与第二法兰盘9通过螺栓对接;2.然后将泵管13与输送泵的泵管对接;3.接着启动输送泵,输送泵将混凝土经过泵管13和输送管道10输送至芯柱3内,输送至芯柱3内的混凝土利用高抛自密实法落入到芯柱3的最底部并经过支撑轴杆5流入到钢
管柱1内,由于芯柱3与钢管柱1内的混凝土之间存在着高度差,即可实现利用芯柱3与钢管柱1之间的高度压力差结合输送泵的压力实现对钢管柱1的内部顶升法灌充混凝土的目的,即使输送泵突然停止或者爆管,也无需担心芯柱3内混凝土回流的现象;4.通过顶升法进入到钢管柱1内的混凝土逐渐将挡圈8和定位环7顶起,能够有效的克服钢管柱1内顶部混凝土流动性不佳的情况,因此挡圈8和定位环7采用的是可以飘浮于流质状态混凝土之上的轻质材料;5.一旦输送泵突然停止或者损坏,还可以借助吊绳和将吊环14将拉出钢管柱1直接采用高抛自密实法向钢管柱1和芯柱3内灌浆,杜绝了因混凝土凝固后的进一步大面积空鼓的现象。
[0014]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通过一个腔体的来进行高抛自密实法浇筑再与顶升法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钢管混凝体柱内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同时又杜绝了因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中断后将无法继续顶升的现象。
[001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管腔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钢管柱(1),该钢管柱(1)的底部安装有底板(2),所述钢管柱(1)的内部设置有一根与其同心的芯柱(3),该芯柱(3)的下端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与其同心的第一法兰盘(4),所述第一法兰盘(4)的端面处环形阵列有数根支撑轴杆(5),该支撑轴杆(5)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安装板(6)的端面处,所述的安装板(6)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上顶面处,所述芯柱(3)上套设有一个可以与其间隙滑动配合的定位环(7),该定位环(7)底部的边沿处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挡圈(8),所述挡圈(8)的边沿处可以贴合钢管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杨
申请(专利权)人:白城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