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食性家蚕的分子育种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4679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家蚕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食性家蚕的分子育种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家蚕味觉受体GR66为靶基因,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该基因,改变其食性,促使其能够取食桑叶以外的非寄主植物,从而变成多食性家蚕,获得一种多食性家蚕,大大拓宽了家蚕的食谱,既有利于寻找可替代桑叶的非寄主植物来饲养家蚕,也有利于家蚕的大规模饲养,为大规模家蚕饲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径。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食性家蚕的分子育种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物
,涉及家蚕育种
,具体涉及一种多食性家蚕的分子育种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家蚕(Bombyxmori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在很多地方都有大量养殖,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蚕桑业。经过长期的人工驯化培养,家蚕只能以桑叶为食物,变成了严格的单食性昆虫。然而,桑树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地理限制,使得养蚕业主要集中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区域。并且,由于家蚕只取食新鲜的桑叶,需要专门种植大片的桑树,这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也非常不利于大规模饲养。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培育多食性的家蚕新品种。
[0003]家蚕幼虫的食性主要决定于位于头部口器上的下颚组织,有研究表明,通过显微手术去除家蚕的下颚,家蚕的食性会大大地拓宽,从而能够取食平时根本不吃的非寄主植物。这主要是因为家蚕的下颚上分布有大量的味觉受体基因,它们负责感受桑叶中特异的次生代谢物。手术去除下颚的同时也会去除这些味觉受体基因,从而使得家蚕不能正确地区分桑叶和非寄主植物,从而能够取食桑叶以外的植物。...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食性家蚕的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家蚕缺失GR66基因或使家蚕的GR66基因表达量降低,从而培育出多食性家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食性家蚕的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针对家蚕GR66基因设置引物,对家蚕基因组cDNA进行PCR扩增;S2、以家蚕Gr66基因的外显区域作为靶位点合成sgRNA引物,然后通过PCR获得sgRNA的双链DNA,再体外转录合成sgRNA;S3、用步骤S2的sgRNA与cas9蛋白对家蚕基因组DNA进行切割,获取具有体外切割活性的sgRNA;S4、将步骤S3的sgRNA与cas9蛋白一起注入发育早期的家蚕卵内,然后将鉴定出GR66基因发生了移码突变的阳性个体与野生型个体交配,再从下代挑选发生了移码突变的阳性个体进行自交,最后从自交后代中鉴定出纯合的缺失突变体,即为多食性家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食性家蚕的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引物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其中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食性家蚕的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PCR扩增的体系为:rTaq酶0.3μL、10
×
PCR Buffer 2μL、家蚕cDNA 1μL、上游引物1μL、下游引物1μL、dNTP 2μL、灭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华江健钊李时宇冯兴暴袁雅菲杨振文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