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高接换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经济林树种的嫁接
,具体为一种油茶高接换种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油茶通常生长于低山和丘陵地区,利用油茶籽生产的茶油是一种绿色无公害产品,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且茶油中油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均比橄榄油高,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茶油还可以深加工为高级天然护肤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0003]油茶低产低效是油茶产业长期以来面临的一项难题。截止至2018年,我国油茶种植区域面积达到456.65万hm2,但其中约有70%的成年林分为低产林,且目前全国平均亩产茶油不到5.0kg,与高标准油茶林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高接换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嫁接时间及方式:嫁接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嫁接方法为插皮接法;S2、选择砧木:在生长势旺盛的油茶林中选择基本不结果或者常年结果在1kg以下的低产植株作为换种树体,每株油茶树上选择2~5根分枝角度在100
°
~150
°
、树干通直光滑、生产健壮、无病虫害、茎杆直径为2~6cm的开张主枝作高接换种砧木;S3、采集与贮藏穗条:穗条分品系采集,选用发育充实、腋芽饱满、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在早晨采集穗条,采好后分品种扎捆,挂上标签,用清水打湿后置于塑料袋中,排完塑料袋中的积水,放入湿棉球后扎紧袋口;采集得到的穗条密封贮藏于阴凉通风处或将穗条根部插在树荫下湿润的土中贮藏;S4、开始嫁接:S4.1、断砧、削砧:将选中的砧木主枝于离地面40~80cm处锯断,锯砧木主枝的过程中避免砧木皮层撕裂,在树体上留若干主枝用于之后支撑遮阳网,其余除留作营养枝的枝条外,将其他枝条和树体附近地面杂灌草全部清除,剪枝时避免留桩;削砧时将锯口断面削得光滑平整;S4.2、削穗:将穗条剪成5~6cm小段,每段保证至少有1个侧芽,为减少蒸发且能维持接穗光合作用,将穗条上的叶片剪掉一半;削穗时在芽的另一侧的下方1cm处削长2~3cm的长斜面,切削的深度稍见木质部的切面,基部可见髓心,保持削面平滑;再在芽所在一侧的下方切小于1cm的短斜面;再于芽的上方断下接穗,接穗尽可能随削随用,穗条在待使用的过程注意保湿;S4.3、切砧:根据接穗的大小和长短,在砧木断面的木质部边缘选一光滑处往下直切一刀,直切深度至木质部边缘,然后将皮向左边挑起拉开;S4.4、插穗:将接穗长切面对准砧木嵌入拉皮槽内,并使一边的形成层对齐,接穗切面高出砧木断面,然后将砧木挑起的皮覆盖在接穗的短切面上;S4.5、绑扎:用弹性好、拉力强、宽度在1.0~2.0cm的PVC黑色胶带,自下而上、沿逆时针方向绑扎接穗,绑扎时将膜条拉紧,防止接穗移动;S4.6、套袋:将砧木绑扎完成后,立即套上白色透明罩袋,罩袋大小根据砧木粗细和接穗的数量而定,其平铺大小为长12~15cm,宽6~9cm,并将罩袋口扎好,起保温保湿的作用;S4.7、遮荫:在阳光强的地方,对嫁接后的植株进行遮荫养护,遮阳面积约为1.5m2,遮阳高度离嫁接芽15cm以上;S5、嫁接后管理:S5.1、换袋:嫁接后随时观察嫁接部位的透明塑料罩袋是否破损,若发现罩袋漏气,要及时更换;S5.2、除袋:待穗芽长到2cm以上充满塑料袋时,在阴天或者晴天的傍晚逐渐摘除塑料袋,除袋后仍遮荫1~2周,让萌发的腋芽逐渐适应自然环境;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张婷,吴玲利,杨昕悦,骆承睿,张涛,李建安,谭晓风,张荣,彭仁荣,何超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