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673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43
本申请属于通风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建筑墙体,建筑墙体上贯穿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内设置有加速通风组件,加速通风组件包括设置于通风口内的十字架体、固定于十字架体上的电机以及与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的通风扇叶;建筑墙体内开设有与通风口底部连通并用于容纳加速通风组件的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用于将加速通风组件收纳至空腔内的驱动组件。本申请加速通风组件长时间未使用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驱动组件即可将加速通风组件收纳至空腔内,通风扇叶收纳至空腔内,降低了通风扇叶表面布满蜘蛛网、灰尘、柳絮等杂物的概率,有利于后续通风系统的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通风的空气质量。气质量。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通风是借助换气稀释或通风排除等手段,控制空气污染物的传播与危害,实现室内外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的一种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通风系统就是实现通风这一功能,包括进风口、排风口、送风管道、风机、降温及采暖、过滤器、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在内的一整套装置。
[0003]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工厂建筑也都预设了通风口,为加大气体流通速度,通风口内通常固定通风扇,担当遭遇疫情等突发情况导致工厂需要暂停工作一段时间时,通风扇仍位于通风口内,长时间后,通风扇表面容易布满蜘蛛网、灰尘、柳絮等杂物,对后续通风系统的正常使用以及通风的空气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建筑墙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包括建筑墙体(1),所述建筑墙体(1)上贯穿开设有通风口(11),所述通风口(11)内设置有加速通风组件(2),其特征是:所述加速通风组件(2)包括设置于通风口(11)内的十字架体(21)、固定于十字架体(21)上的电机(22)以及与电机(22)的输出轴端部固定的通风扇叶(23);所述建筑墙体(1)内开设有与通风口(11)底部连通并用于容纳加速通风组件(2)的空腔(12),所述空腔(12)内设置有用于将加速通风组件(2)收纳至空腔(12)内的驱动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空腔(12)内壁固定有安装块(3),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贯穿设置于安装块(3)上并与安装块(3)间隙配合的牵引绳(41)、套设于牵引绳(41)上的弹簧(42)以及与牵引绳(41)下端固定的拉环(43),所述牵引绳(41)的上端与十字架体(21)的竖直部下端固定,所述建筑墙体(1)侧壁上开设有与空腔(12)连通的L形连接槽(13),所述拉环(43)位于L形连接槽(1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空腔(12)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十字架体(21)滑移连接的滑槽(14),所述空腔(12)与L形连接槽(13)内共同安装有导向组件(5),所述导向组件(5)包括与空腔(12)侧壁固定的第一杆体(51)、转动安装于第一杆体(51)端部的第一滑轮(52)、与L形连接槽(13)内底壁固定的第二杆体(53)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二杆体(53)端部的第二滑轮(54),所述牵引绳(41)依次绕过第一滑轮(52)和第二滑轮(54),且所述L形连接槽(13)的竖直部内壁上固定有定位杆(131),所述拉环(43)与定位杆(131)钩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十字架体(21)的竖直部上端固定有挡板(211),所述通风口(11)内顶壁开设有与挡板(211)配合的上凹槽(111),所述通风口(11)内底壁开设有与挡板(211)配合的下凹槽(112),所述定位杆(131)设有两个,下侧的所述定位杆(131)位于靠近L形连接槽(13)竖直部底部的位置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空腔(12)内壁固定有清洁软刷(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丽范积玲王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淳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