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673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摘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对新采摘的鲜叶进行复式萎调;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将发酵好的茶叶进行高温烘干,制得成品,其中采摘时期为春季的晴天,并且在待露水干后采摘,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松散堆放于竹篓中,厚度为20cm~25cm,覆盖湿布,置于温度为27℃、湿度为82%的发酵箱中发酵3.0h。该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通过采摘、萎调、揉捻、发酵以及高温烘干等操作,使得多种香气组分含量较传统工艺的各加工阶段要多,进而使得红茶在香气上表现浓郁,高而持久。而持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为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香型红茶是指采摘高香型品种嫩梢,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红茶,其条索圆紧匀秀,色泽乌润有光泽,汤色橙红明亮,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叶底红亮匀整,适制高香型红茶的主要品种为黄旦、金牡丹、丹桂以及梅占等,这些高香型品种适制性强,且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0003]传统的红茶加工工艺主要有摊青、萎凋、揉捻、发酵、烘干五大工序。红茶加工品质的好坏与各工序的时间、温度、湿度等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为提高对红茶加工品质的控制,现广泛使用智能控温控湿发酵室对茶叶进行发酵,不断的补充湿度,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茶叶发酵的品质,但由于不断的补充水分使茶叶表面的水分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但该过程中茶叶内部的水分并不能析出,因此,补充水分可能会造成茶叶香气的流失。同时,现有的烘干方式多采用加热烘干,烘干时间长,温度高,因此,茶叶内的低沸点香型极易流失,因此,现有工艺不利于茶叶香气的留存,从而影响红茶的品质。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上述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采摘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
[0009]S2、对新采摘的鲜叶进行复式萎调;
[0010]S3、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
[0011]S4、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
[0012]S5、将发酵好的茶叶进行高温烘干,制得成品。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S1的采摘时期为春季的晴天,待露水干后采摘。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复式萎调包括以下步骤:
[0015](1)、将采摘的鲜芽均匀薄铺于水筛上,摊叶厚度0.8cm,时间为1

2h,至鲜芽减重15

20%,期间需要翻拌2

3次;
[0016](2)、将步骤(1)经过一次萎凋的分3次摇青,一次摇青,时间4

6min,静置1h;之后进行二次摇青,时间10

15min,静置1.5h;最后进行三次摇青,时间3

5min;
[0017](3)、将步骤(2)经三次摇青的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萎凋至鲜叶的含水率为60

68%。
[0018]优选的,在步骤S3中,将萎凋叶装满揉捻机,不要压实,依次空揉12min,轻压揉捻25min,重压揉捻10min,轻压揉捻13min,共计60min,细胞破碎率为85%~90%。
[0019]优选的,在步骤S4中,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松散堆放于竹篓中,厚度为20cm~25cm,覆盖湿布,置于温度为27℃、湿度为82%的发酵箱中发酵3.0h。
[0020]优选的,在步骤S5中,分两次烘干,毛火烘干时进口风温100℃

115℃,摊叶厚度为1

1.5cm,时间为6

15min,此时,叶片的含水量为20

25%,足火烘干时进口风温75℃

100℃,摊叶厚度为2

2.5cm,烘至成品茶含水率4

6%之间,得到高香型红茶。
[0021](三)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具备的有益效果:该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通过采摘、萎调、揉捻、发酵以及高温烘干等操作,使得多种香气组分含量较传统工艺的各加工阶段要多,进而使得红茶在香气上表现浓郁,高而持久。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采摘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其中采摘时期为春季的晴天,并且在待露水干后采摘;
[0027]S2、对新采摘的鲜叶进行复式萎调,其中复式萎调包括以下步骤:
[0028](1)、将采摘的鲜芽均匀薄铺于水筛上,摊叶厚度0.8cm,时间为1.5h,至鲜芽减重17%,期间需要翻拌2次;
[0029](2)、将步骤(1)经过一次萎凋的分3次摇青,一次摇青,时间4min,静置1h;之后进行二次摇青,时间12min,静置1.5h;最后进行三次摇青,时间5min;
[0030](3)、将步骤(2)经三次摇青的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萎凋至鲜叶的含水率为65%。
[0031]S3、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具体为:将萎凋叶装满揉捻机,不要压实,依次空揉12min,轻压揉捻25min,重压揉捻10min,轻压揉捻13min,共计60min,细胞破碎率为87%。
[0032]S4、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具体为;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松散堆放于竹篓中,厚度为25cm,覆盖湿布,置于温度为27℃、湿度为82%的发酵箱中发酵3.0h。
[0033]S5、将发酵好的茶叶进行高温烘干,制得成品,具体分为毛火烘干和足火烘干,其中,分两次烘干,毛火烘干时进口风温102℃,摊叶厚度为1.5cm,时间为8min,此时,叶片的含水量为22%,足火烘干时进口风温85℃,摊叶厚度为2.5cm,烘干至成品茶含水率4%,从而得到高香型红茶。
[0034]实施例二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S1、采摘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其中采摘时期为春季的晴天,并且在待露水干后采摘;
[0037]S2、对新采摘的鲜叶进行复式萎调,其中复式萎调包括以下步骤:
[0038](1)、将采摘的鲜芽均匀薄铺于水筛上,摊叶厚度0.8cm,时间为2h,至鲜芽减重20%,期间需要翻拌3次;
[0039](2)、将步骤(1)经过一次萎凋的分3次摇青,一次摇青,时间4min,静置1h;之后进行二次摇青,时间11min,静置1.5h;最后进行三次摇青,时间3min;
[0040](3)、将步骤(2)经三次摇青的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萎凋至鲜叶的含水率为64%。
[0041]S3、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具体为:将萎凋叶装满揉捻机,不要压实,依次空揉12min,轻压揉捻25min,重压揉捻10min,轻压揉捻13min,共计60min,细胞破碎率为88%。
[0042]S4、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具体为;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松散堆放于竹篓中,厚度为24cm,覆盖湿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S2、对新采摘的鲜叶进行复式萎调;S3、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S4、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S5、将发酵好的茶叶进行高温烘干,制得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的采摘时期为春季的晴天,待露水干后采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复式萎调包括以下步骤:(1)、将采摘的鲜芽均匀薄铺于水筛上,摊叶厚度0.8cm,时间为1

2h,至鲜芽减重15

20%,期间需要翻拌2

3次;(2)、将步骤(1)经过一次萎凋的分3次摇青,一次摇青,时间4

6min,静置1h;之后进行二次摇青,时间10

15min,静置1.5h;最后进行三次摇青,时间3

5min;(3)、将步骤(2)经三次摇青的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萎凋至鲜叶的含水率为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贵吴萍赵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白云春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