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阻抗成像的电极带及电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71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阻抗成像的电极带及电极组件,涉及生物医学电阻抗成像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电阻抗成像的电极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包括多个沿长度排列的电极段,以及位于相邻电极段之间的弹性段,所述电极段能够用于设置电极组件,所述电极段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段的厚度,以使所述弹性段相较于所述电极段更易发生弹性形变。能够将带体更方便地固定在待测对象身体周围,且固定方式简单,能够使电极与待测对象表面始终保持良好接触。使电极与待测对象表面始终保持良好接触。使电极与待测对象表面始终保持良好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阻抗成像的电极带及电极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电阻抗成像
,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电阻抗成像的电极带及电极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是一种利用被测生物体的电阻抗特性进行成像的技术,用于重建组织或器官的电导率或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该技术具有无辐射、非侵入、成本低等优点,且分辨率高,设备便携,可用于床旁实时成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3]电阻抗断层成像需要在待测区域四周布置一定数量的电极,然后轮流在其中两个电极上施加安全激励电流,测量其余各电极间的电压差,获取用于重建电阻抗图像的数据。为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便捷地进行生物医学电阻抗成像,电极最好能够以快速、简单的方式布置在待测对象身体四周,且与身体良好接触。
[0004]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将电极固定在待测对象身体上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动将电极逐个固定在待测对象身体周围,这种固定方式,存在电极粘贴过程繁琐、无法确保电极均匀分布且电极馈送线复杂等缺点;另一种是将若干电极首先固定在皮带上,然后将皮带围绕待测对象身体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存在如下缺点:电极与生物组织难以始终保持良好接触,电极馈送线复杂、操作不方便,需要根据待测对象的大小调整皮带长度,成本高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阻抗成像的电极带及电极组件,能够将带体更方便地固定在待测对象身体周围,且固定方式简单,能够使电极组件与待测对象表面始终保持良好接触。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阻抗成像的电极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包括多个沿长度排列的电极段,以及位于相邻电极段之间的弹性段,所述电极段能够用于设置电极组件,所述电极段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段的厚度,以使所述弹性段相较于所述电极段更易发生弹性形变。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带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通过本实施方式,在带体的两端设置连接件,使带体能够呈环形弯曲固定,并且将带体固定到待测目标上,提高检测稳定性。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扣头、嵌入件和连接杆;所述嵌入件嵌入到所述带体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嵌入件相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扣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扣头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限位结构。通过本实施方式,使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地设置在带体上,能够对第一扣头进行拆卸检修。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扣头、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带体贯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孔的两
侧,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置有连接柱,通过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连接孔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扣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片或所述第二连接片上,所述第二扣头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限位结构。通过本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能够快捷与第一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带体上,能够对第二连接件进行拆卸更换。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多个调节孔,所有的所述调节孔沿同一个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与所述调节孔形成限位结构。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调节带体围合形成环形的直径大小,与不同的待测目标进行适配,提高适用范围。多档调整带体长度,快速固定带体。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有的所述电极段沿同一方向均匀排列,位于两端的电极段的厚度大于位于两端之间的电极段的厚度。通过本实施方式,位于两端的电极段突出带体的表面,使带体连接处的两个电极组件与待测目标表面接触良好,尤其有利于贴合人体胸腔的凹陷部位。
[00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导电硅胶和双层铜扣,所述导电硅胶设置在所述电极段上,所述导电硅胶的检测面能够与待检测目标相互接触,所述双层铜扣的一端与所述导电硅胶电性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电极段并且能够与馈送电线电性连接。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层铜扣包括导电柱、内芯层和公扣层,所述内芯层和所述公扣层套设在所述导电柱上,所述内芯层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导电硅胶包覆在所述内芯层外,所述导电柱的一端通过所述内芯层与所述导电硅胶相互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电极段并且使所述公扣层露出所述带体,所述公扣层能够与馈送电线电性连接。通过本实施方式,导电硅胶包覆在内芯层外,通过通孔与内芯层紧密连接,且使公扣层外露,该结构导电能力好,内芯层与导电硅胶不易分离,且使公扣层便于穿透带体与馈送线连接。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硅胶的检测面具有多个弧形凹槽和/或弧形凸起。通过本实施方式,当带体固定于待测目标上时,弧形凸起与待测目标表面接触面积更大,接触效果更好,有利于降低接触阻抗;通常需要在电极上涂抹导电介质,降低接触阻抗,弧形凹槽可有效携带更多导电介质,且在调整带体的过程中保持导电介质。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硅胶与所述电极段粘接。通过本实施方式,提高导电硅胶与带体的一体性。
[0016]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电阻抗成像的电极带及电极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弹性段的厚度小于电极段的厚度,弹性段相较于电极段更易被拉伸,带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弹性段进行适应性形变,而电极段不发生形变,有效防止带体固定于待测目标上时,带体与电极组件拉伸程度不同,影响带体结构的稳定性。带体的弹性段具有适当弹性,当带体固定于待测目标上时,带体对电极组件具有向内的压力,保证电极组件与待测目标表面良好接触;带体的弹性段使带体能够适应待测目标随时间的形变,可用于长时间监测待测目标的生理活动。带体的弹性段使电极段能够基本保持在同一断层平面,降低成像算
法的建模误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固定方式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9]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带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带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其中一种第二连接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另一种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图5中的第二连接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双层铜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电极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9]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0030]附图标记:
[0031]1、带体;13、电极段;14、弹性段;2、第一连接件;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阻抗成像的电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所述带体包括多个沿长度排列的电极段,以及位于相邻电极段之间的弹性段,所述电极段能够用于设置电极组件,所述电极段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段的厚度,以使所述弹性段相较于所述电极段更易发生弹性形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阻抗成像的电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阻抗成像的电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扣头、嵌入件和连接杆;所述嵌入件嵌入到所述带体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嵌入件相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扣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扣头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限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阻抗成像的电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扣头、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带体贯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孔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置有连接柱,通过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连接孔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扣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片或所述第二连接片上,所述第二扣头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限位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阻抗成像的电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睿博视医学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