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及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669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及分离方法,属于离心试管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离心试管分层后样本过少,而试管直径较大,可能会发生漏诊或假阴性;或血性积液离心后分成三层,难以取出中间层,或处理血细胞后会出现褐色或黑色难以看清分层问题。包括试管主体和下层取样部件,试管主体上端设有可拆卸的试管盖,试管主体下端为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的底部设有可视分层区,下层取样部件与可视分层区可拆卸连接,下层取样部件用于调节并储存分离后的样本或样本和血液含量。由于不需要将上清液取出,且分离后的样本中上清液含量大大降低,遗弃的样本含量较少,当样本本身含量较少时,减少分离损失,降低发生漏诊或假阴性的可能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及分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心试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及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体几乎所有系统的恶性肿瘤都可能发生浆膜腔播散,以肺癌、胃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见,其中肺腺癌的转移最常见,多由肿瘤细胞破坏或瘤栓阻塞淋巴管、血管引起,因此常形成血性浆膜腔积液,通过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测往往可进行早期诊断。而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测一般通过对采集到的浆膜腔积液注入试管内进行离心,将离心后的上层清液废弃,下层沉淀的部分为样本,样本需要混合蛋清或琼脂固化后包埋,再对包埋后的样本进行切片观察。
[0003]但在检验科的常规操作中,约1/3

1/2的浆膜腔积液中混合了血液,离心后可观察到由上至下为上清液、样本和血液,而中间层的样本含量较少,获取中间层时易与血液混合,为了取样方便一般采用乙酸乙醇来处理血性积液,乙酸对肿瘤细胞的膨胀和乙醇对肿瘤细胞的收缩可以相互抵消,对于离心分层后沉淀物会移动的血性胸水中呈现红细胞溶解背景干净,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无法分层的血性胸水中乙酸溶解红细胞的碎片会加深染色的背景,即离心试管内壁为褐色甚至发黑,无法看清内部分层,难以确定获得的是否为全部样本。对于深红色的浓血性胸水常常因为取材时红细胞过多而有效肿瘤细胞较少;红细胞和肿瘤细胞及蛋白粘液等成分混合,干扰了肿瘤细胞的分离等原因对后续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分子检测造成困扰,从而有可能发生漏诊或假阴性。
[0004]同时,对于部分肿瘤类型的患者来说,离心后的样本量较少,而现有的离心试管直径较大,在进行包埋后样本的厚度小于0.3cm,而在观察切片时,需要预先切除0.1cm

0.2cm,剩下的样本难以再次提取,同样有可能会发生漏诊或假阴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0006]为了解决现有离心试管分层后样本过少,而试管直径较大,可能会发生漏诊或假阴性;或血性积液离心后分成三层,难以取出中间层,或处理血细胞后会出现褐色或黑色难以看清分层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包括试管主体,所述试管主体上端设有可拆卸的试管盖,还包括下层取样部件,试管主体下端为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的底部设有可视分层区,所述下层取样部件与可视分层区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层取样部件用于调节分离后的样本或样本和血液含量并储存。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层取样部件包括连通且一体成型的可视分层区连接部和取量调节管,所述取量调节管的内部设有取样调节阀,所述取样调节阀与取量调节管的内壁通过
螺纹连接,所述取样调节阀与操作杆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取样调节阀的上端面设有活塞。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可视分层区的内径为0.05cm

0.8cm。
[0012]进一步地,所述试管主体的外壁设有刻度。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中层取样部件,所述中层取样部件包括中部的存储腔,所述存储区一端设有可视分离连接部,存储腔的另一端设有可视分离部,所述试管主体依次与中层取样部件和下层取样部件连接。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板体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上下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件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可视分层区和可视分层区连接部的端部均设有滑块,且滑块卡接在滑槽并可沿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当需要取样时,将可视分层区和可视分层区连接部均滑动至导流孔处,使得试管主体和下层取样部件处于连通状态;当不需要取样时,将可视分层区或可视分层区连接部滑动并与导流孔错开。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与可视分层区可拆卸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可视分层区的外壁中间处设有分层线,当所述可视分离连接部与可视分层区连接时,所述可视分离连接部的上端面低于分层线。
[0017]一种可精准分层的分离方法,利用分离试管,步骤为:将试管主体和下层取样部件连接,所述下层取样部件内的容积调节为最小含量,将浆膜腔积液放入试管主体内后盖紧试管盖,进行离心分层,当分为两层时,取下试管盖,根据样本量调节下层取样部件的容积使得分层界面位于可视分层区内,盖紧试管盖,进一步离心用于使分层界面更清晰,观察分层界面是否位于可视分层区内,若分层界面不在可视分层区内需要重复上述操作进一步微调下层取样部件的容积,使分层界面精准位于可视分层区的中线,旋紧试管盖将试管主体和下层取样部件断开,完成取样;当离心后分为三层时,取下试管盖,重复上述操作,排出底部血液,再重复上述操作,获取样本。
[00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包括试管主体和下层取样部件,试管主体上端设有可拆卸的试管盖,试管主体下端为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的底部设有可视分层区,下层取样部件与可视分层区可拆卸连接,下层取样部件用于调节并储存分离后的样本或样本和血液含量。
[0020]由于可视分层区为锥形结构的底部,其内径小于试管主体的内径,当离心后的浆膜腔积液分为上清液和样本时,通过下层取样部件将样本取出并储存在下层取样部件内,通过可视分层区观察样本和上清液的分层界面位于可视分层区内后,盖紧试管盖,将试管主体与下层取样部件分离,即可获得完全分离后的样本;当离心后的浆膜腔积液分为上清液、样本和血液时,首先将最下层的血液取出至下层取样部件内并弃除,再重复上述操作获取样本;
[0021]相对于现有的分离试管来说,不需要将上清液取出,且分离后的样本中上清液含量大大降低,且小直径的分层界面在将试管主体与下层取样部件分开时,遗弃的样本含量较少,当样本本身含量较少时,减少分离损失,降低发生漏诊或假阴性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的立体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的结构图一;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的结构图二;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的结构图三;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的结构图四;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的结构图五;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立体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试管盖;2、试管主体;3、刻度;4、可视分层区;5、中层取样部件;6、下层取样部件;7、活塞;8、取样调节阀;9、操作杆;10、操作旋钮;11、上清液;12、样本;13、血液;15、连接件;601、小剂量下部取样部件;1501、滑槽;1502、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包括试管主体(2),所述试管主体(2)上端设有可拆卸的试管盖(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层取样部件(6),试管主体(2)下端为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的底部设有可视分层区(4),所述下层取样部件(6)与可视分层区(4)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层取样部件(6)用于调节分离后的样本(12)或样本(12)和血液(13)含量并储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取样部件(6)包括连通且一体成型的可视分层区连接部和取量调节管,所述取量调节管的内部设有取样调节阀(8),所述取样调节阀(8)与取量调节管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取样调节阀(8)与操作杆(9)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调节阀的上端面设有活塞(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分层区(4)的内径为0.05cm

0.8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主体(2)的外壁设有刻度(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层取样部件(5),所述中层取样部件(5)包括中部的存储腔,所述存储区一端设有可视分离连接部,存储腔的另一端设有可视分离部,所述试管主体(2)依次与中层取样部件(5)和下层取样部件(6)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分层的离心试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15),所述连接件(15)为板体结构,所述连接件(15)的上下侧均开设有滑槽(1501),所述连接件(15)开设有导流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凌川顾冬梅胡海涛单梅王玉红覃玲艳尤志群谢英红程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汇瑞恒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