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
[0001]本申请属于微流控
,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磁性纳米颗粒是指粒径小于100nm的颗粒,主要成分是金属氧化物。由于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取决于其大小和形态,合成具有可控大小和形状的纳米颗粒显得格外重要。作为磁性微球合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磁性纳米颗粒的均匀性以及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磁珠的磁响应性以及粒径。
[0003]传统的合成磁性纳米颗粒的方法有共沉淀法、微乳液法、热分解法、水热法,大多是通过物理混合起始反应,颗粒成核、颗粒生长以及颗粒形成。并且需要通过改变反应参数,来控制合成的粒径大小。由于传统的合成纳米颗粒的手段过程繁琐,容易导致合成过程中局部条件不一致,在颗粒均一性以及批间差控制上存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及采用该芯片合成磁性纳米颗粒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实现方便快捷的合成均匀度高的磁性纳米颗粒,以解决传统的合成纳米颗粒的手段过程繁琐,合成的颗粒均一性以及批间差控制上存在困难的技术问题。r/>[0005]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样腔、第一加热腔、第二加热腔、收集腔、用于连接各腔体的微流道以及加热机构;其中,所述进样腔包括第一进样腔、第二进样腔、第三进样腔和第四进样腔;所述第一加热腔、所述第二加热腔与所述收集腔通过所述微流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一进样腔和所述第二进样腔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腔的上游且均与所述第一加热腔连通;所述第三进样腔与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的微流道连通;所述第四进样腔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腔的下游且位于所述第二加热腔的上游,所述第四进样腔与所述第二加热腔连通;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进行独立地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样腔与所述第二进样腔在所述第一加热腔上游的微流道合并后与所述第一加热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四进样腔连通的微流道与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的微流道合并后与所述第二加热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的微流道呈蛇形管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样腔与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之间的微流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蛇形管状的微流道的弯曲部位的最上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腔的内部具有多个独立的分腔,进入所述第二加热腔的溶液经多个所述分腔分流加热后再合流至所述收集腔。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逊,吴力强,王刚,钱纯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