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和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52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9
该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单元(30);中间层(40),覆盖发光单元(30);光路控制单元(70),设置在中间层(40)的一部分上并具有正光焦度;以及覆盖层(71),覆盖光路控制单元(70)以及中间层(70)的外侧区域(70A),所述中间层(70)的外侧区域(70A)包围中间层(70)的形成有光路控制单元(70)的部分(70B)。当构成中间层(40)的与光路控制单元(70)接触的部分(41)的材料的折射率为n0,构成光路控制单元(70)的材料的折射率为n1,并且构成覆盖层(71)的材料的折射率为n2时,满足n0≥n1>n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光元件和显示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发光元件和包括多个发光元件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已开发了使用有机EL元件作为发光元件的显示设备(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设备)。该有机EL显示设备包括例如多个发光元件,在多个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中,在针对每个像素单独地形成的第一电极(下电极,例如,阳极电极)上,形成至少包括发光层的有机层和第二电极(上电极,例如,阴极电极)。例如,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被部署为子像素,一个像素由这些子像素构成,并且来自发光层的光经由第二电极(上电极)发射到外部。
[0003]在这样的显示设备中,在每个发光元件的光出射侧部署透镜构件,以便提高光提取效率并增大正面亮度。例如,JP 2013

058447 A公开了以下的有机EL发光设备:颜色转换构件、低折射率层和微透镜依次部署在有机EL元件的光提取侧,并且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小于颜色转换构件和微透镜的折射率。
[0004]另外,在有机EL元件上包括诸如滤色器或透镜之类的光学构件的有机EL设备中,从JP 2014 002880A中已知用于防止由于暴露部署在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中的端子部分的步骤而导致的光学构件的剥离或图案塌陷的技术。在该专利公开中公开的有机EL元件中,在基底层上形成透镜,并且在透镜和基底层上形成保护层。
[0005]引用列表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JP 2013

058447 A
[0008]专利文献2:JP 2014

002880 A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技术问题
[0010]为了增加透镜构件的光焦度,透镜构件的透镜表面与和透镜表面接触的构件之间的折射率的差值是重要的。然而,JP 2013 058447没有提及与透镜表面接触的任何构件。在JP 2014 002280A中公开的有机EL元件中,由于构成保护层的材料的折射率值高于构成基底层的材料的折射率值,因此存在的问题是,从基底层侧入射的光在基底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界面处被全反射并返回到基底层侧,并且不能提高光提取效率。
[0011]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具有能够增大光提取效率和正面亮度的构造和结构的发光元件以及包括该发光元件的显示设备。
[0012]问题的解决方案
[001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发光元件包括:
[0014]发光单元;
[0015]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覆盖所述发光单元;
[0016]光路控制单元,所述光路控制单元部署在所述中间层的一部分上并具有正光焦度;以及
[0017]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覆盖所述中间层的外侧区域和所述光路控制单元,所述中间层的外侧区域围绕所述中间层的形成有所述光路控制单元的部分,其中,
[0018]当构成所述中间层的与所述光路控制单元接触的部分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0表示,构成所述光路控制单元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1表示,以及构成所述覆盖层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2表示时,
[0019]满足n0≥n1>n2。
[0020]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发光元件包括:
[0021]发光单元;
[0022]密封树脂层,所述密封树脂层覆盖所述发光单元;
[0023]光路控制单元,所述光路控制单元部署在所述密封树脂层的一部分上并且具有正光焦度;
[0024]平坦化膜,所述平坦化膜形成在所述密封树脂层的外侧区域和所述光路控制单元上,所述密封树脂层的外侧区域围绕所述密封树脂层的形成有所述光路控制单元的部分;以及
[0025]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被形成为从所述密封树脂层的外侧区域与所述平坦化膜之间的空间延伸到所述光路控制单元与所述平坦化膜之间的空间,其中,
[0026]当构成所述平坦化膜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0表示,构成所述光路控制单元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1表示,以及构成所述覆盖层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2表示时,满足
[0027]n0≥n1>n2。
[0028]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显示设备包括:
[0029]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
[0030]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部署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其中,
[0031]所述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
[0032]发光单元;
[0033]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覆盖所述发光单元;
[0034]光路控制单元,所述光路控制单元部署在所述中间层的一部分上并且具有正光焦度;以及
[0035]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覆盖所述中间层的外侧区域和所述光路控制单元,所述中间层的外侧区域围绕所述中间层的形成有所述光路控制单元的部分,并且
[0036]当构成所述中间层的与所述光路控制单元接触的部分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0表示,构成所述光路控制单元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1表示,以及构成所述覆盖层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2表示时,满足
[0037]n0≥n1>n2。
[0038]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显示设备包括:
[0039]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
[0040]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部署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其中,
[0041]所述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
[0042]发光单元;
[0043]密封树脂层,所述密封树脂层覆盖所述发光单元;
[0044]光路控制单元,所述光路控制单元部署在所述密封树脂层的一部分上并且具有正光焦度;
[0045]平坦化膜,所述平坦化膜形成在所述密封树脂层的外侧区域和所述光路控制单元上,所述密封树脂层的外侧区域围绕所述密封树脂层的形成有所述光路控制单元的部分;以及
[0046]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被形成为从所述密封树脂层的外侧区域与所述平坦化膜之间的空间延伸到所述光路控制单元与所述平坦化膜之间的空间,并且
[0047]当构成所述平坦化膜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0表示,构成所述光路控制单元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1表示,以及构成所述覆盖层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2表示时,满足
[0048]n0≥n1>n2。
附图说明
[0049]图1是示例1的发光元件和显示设备的示意性部分截面图。
[0050]图2是供参考的在光路控制单元上没有形成覆盖层的状态下的发光元件的示意性部分截面图。
[0051]图3是在位于中间层的外侧区域上的覆盖层的端部部分的层厚度T2超过0μm的状态下的示例1的发光元件的示意性部分截面图。
[0052]图4是在位于中间层的外侧区域上的覆盖层的端部部分的层厚度T2比图3中图示的状态下的层厚度厚的状态下的示例1的发光元件的示意性部分截面图。
[0053]图5是示例1的发光元件和显示设备的变形例

1的示意性部分截面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单元;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覆盖所述发光单元;光路控制单元,所述光路控制单元部署在所述中间层的一部分上并且具有正光焦度;以及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覆盖所述中间层的外侧区域和所述光路控制单元,所述中间层的外侧区域围绕所述中间层的形成有所述光路控制单元的部分,其中,当构成所述中间层的与所述光路控制单元接触的部分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0表示,构成所述光路控制单元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1表示,以及构成所述覆盖层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2表示时,满足n0≥n1>n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位于所述中间层的外侧区域上的所述覆盖层的端部部分的层厚度大于0μm且为1.0μm或更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光路控制单元由具有凸形光出射表面的透镜构件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波长选择单元形成在所述中间层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覆盖层被树脂层覆盖,并且当构成所述树脂层的材料的平均折射率由n3表示时,满足n2>n3。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覆盖层被树脂层覆盖,当构成所述树脂层的材料的平均折射率由n3表示时,满足n2>n3,并且波长选择单元形成在所述树脂层的内部或所述树脂层上。7.一种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单元;密封树脂层,所述密封树脂层覆盖所述发光单元;光路控制单元,所述光路控制单元部署在所述密封树脂层的一部分上并且具有正光焦度;平坦化膜,所述平坦化膜形成在所述密封树脂层的外侧区域和所述光路控制单元上,所述密封树脂层的外侧区域围绕所述密封树脂层的形成有所述光路控制单元的部分;以及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被形成为从所述密封树脂层的外侧区域与所述平坦化膜之间的空间延伸到所述光路控制单元与所述平坦化膜之间的空间,其中,当构成所述平坦化膜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0表示,构成所述光路控制单元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1表示,以及构成所述覆盖层的材料的折射率由n2表示时,满足n0≥n1>n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位于所述密封树脂层的外侧区域上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地柱元元山阳介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