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装插植计划针道优化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746369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装插植计划针道优化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S1基于CT或MRI影像构建客体三维坐标系统,并重建PTV和OAR三维空间信息;S2在所述客体三维坐标坐标系统中设置客体表面插针面位置和范围,根据PTV和OAR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结合插植针尺寸设置针道之间物理限制条件,计算所有的插针路径;S3定义罚分函数模型,根据放射源的剂量分布和衰减特征,计算三维空间内处方剂量线与PTV和OAR的位置关系,生成罚分函数模型;S4定义插针数量,计算不同插针数量组合的罚分函数值,取最小的函数值所对应的插针组合及路径为最优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降低插植治疗的正常组织损伤,提高效率和疗效。和疗效。和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装插植计划针道优化方法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针道计划
,尤其涉及一种后装插植计划针道优化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放射根据射线的投照方式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其中内照射分为腔内照射和插植,插植是一种通过中空插植针经皮插入肿瘤或肿瘤附近区域,通过后装机控制放射源在插植针内精确移动,实现将放射源的剂量投照到肿瘤区域,而尽量的避免肿瘤附近的正常组织受到照射,其中插植针的位置设置是核心步骤,决定投照的剂量分布,进而决定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现阶段的插植针位置设置,是基于人为经验进行,使用CT或超声引导下,通过判断肿瘤位置和客体表面的三维空间关系,判断插针点、插针角度和插针深度。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人员的经验差异,导致插植质量同质化差,插植质量影响疗效,多次的CT引导,会增加客体的辐射剂量,辐射致癌风险增加,因为反复调整针道位置,增加流程复杂性和降低效率。因此,开发一种后装插植计划针道优化方法及设备,可以有效克服上述相关技术中的缺陷,就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装插植计划针道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基于CT或MRI影像构建客体三维坐标系统,并重建PTV和OAR三维空间信息;S2在所述客体三维坐标坐标系统中,根据客体表面插针面位置和范围,以及PTV和OAR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结合插植针尺寸设置针道之间物理限制条件,计算所有的插针路径;S3根据罚分函数模型,放射源的剂量分布和衰减特征,计算三维空间内处方剂量线与PTV和OAR的位置关系,生成罚分函数模型;S4计算不同插针数量组合的罚分函数值,取最小的函数值所对应的插针组合及路径为最优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装插植计划针道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S11基于CT影像DICOM坐标构建三维坐标系统,默认客体左右方向为X方向,头脚方向为Y方向,前后为Z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装插植计划针道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S21对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结构在S11的三维坐标系中进行三维重建,沿着Y轴垂直方向进行切片处理,生成厚度为c的横断面切片s;可对切片s的厚度c进行调整;S22对三维靶区PTV的各个切片s沿着Y轴方向投影到PTV切片s1上,合并投影得到插针截止面Q,默认在Y=0的XZ层面设置插针开始面P;S23计算插针开始面P和插针截止面Q的插针网格,网格尺寸可调,插针开始面P每个网格的中心位置默认设定为针道入口点Pr(Xp,Yp,Zp),共m个点;针道出口点Qc(Xq,Yq,Zq)默认设置在插针截止面Q的网格中心位置,共n个点,插针开始面P为模具尾端,模具为圆柱体或者个体化3D打印制作;S24根据所有Pr(Xp,Yp,Zp)和Qc(Xq,Yq,Zq)位置计算所有插针的路径,共有m*n种,三维空间插针路径直线方程为:其中,Xp,Yp,Zp为针道入口点Pr的三维坐标,Xq,Yq,Zq为针道出口Qc的三维坐标,X,Y,Z为直线上的点;S25计算所有OAR内的点到直线的距离d,设置OAR与针道的安全距离阈值threshold1,若d<threshold1,则OAR与针道之间存在风险,判断为不可用针道,对所有的OAR和针道进行判断,舍弃存在风险的不可用针道,共得到S个安全针道L;S26从S个安全针道中选择n个针道作为备选针道,共有种组合,判断每种组合内所有针道是否相交,排除相交的针道组合数N,得到实际可用针道组合Mn:其中,为n个针道的组合数,N为针道相交的针道组合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装插植计划针道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包括:S31系统中罚分函数F模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剂量分布相关罚分函数F(D),第二部分为针道安全因子罚分函数F(S);S32剂量分布相关罚分函数F(D)由PTV每个切片层面的Fs(D)加权得到,其中Fs(D)为每个PTV切片s三个剂量相关参数加权得到,第一剂量相关参数为靶区覆盖率指数PI、第二剂量相关参数为靶区适形指数CI,第三剂量相关参数为OAR与处方剂量重叠指数OI;S33根据n个针道在每层PTV切片中的位置分布,计算每个针道中心到PTV切片最远边缘的最大距离d,使用预定间隔t对0到d范围进行离散采样,得到每个针道的剂量圆半径r,r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d,每个针道的剂量圆半径r不相同,计算n个针道在PTV
切片上不同半径r的剂量圆C1,C2...Cn组合,所有剂量圆并集覆盖面积DV包括:DV=C1∪C2∪...∪Cn靶区覆盖率指数P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九零陈敏杨春旭邱惠陈记王骁踊刘晖谢丛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