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322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包括机壳、定子、转子、油泵和减速器,所述定子安装在机壳内,所述转子位于定子内侧且与定子转动连接,所述减速器与机壳固定连接,所述机壳内开设有进油孔和回油槽,所述减速器与进油孔和回油槽连通,所述油泵与减速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油泵和减速器,使得机壳内的冷却油进入减速器后可以被油泵再次输送至机壳,实现了冷却油的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带有密封结构的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能够有效防止冷却油的渗漏,使冷却油基本都能够通过喷油孔结构喷出,提高冷却效果。提高冷却效果。提高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冷却
,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在运行过程中,总是有一部分损耗转变为热量,这些热量必须通过电机外壳和周围介质不断将热量散发出去。目前电机冷却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油冷和风冷等,目前油冷技术使用较多,该技术可以在电机壳体与定子之前设置通道,形成油冷的路径,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定子的非出线端和出线端设置淋油环。
[0003]然而,定子热套机壳前,先装配出线端淋油环,出线端淋油环上没有密封结构,所以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线端淋油环与定子铁芯结合面之间有较多的冷却油泄漏,不利于对出线端绕组的冷却,冷却效果下降;而且,定子出线端回油槽入口截面积较小,不利于回油,同时在车辆下坡和爬坡的工况,由于回油槽入口截面积较小,回油更加不顺畅,容易导致电机底部积油,大量积油后,冷却油没过定转子之间的气隙,使电机的工作效率下降,而且,冷却油循环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冷却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定子(2)、转子(5)、减速器(9)和油泵(10);所述定子(2)安装在机壳(1)内;所述转子(5)位于定子(2)内侧且与定子(2)转动连接;所述减速器(9)与机壳(1)固定连接;所述机壳(1)内开设有进油孔(101)和回油槽(103);所述减速器(9)与进油孔(101)和回油槽(103)连通;所述油泵(10)与减速器(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前淋油环(4)和后淋油环(6);所述前淋油环(4)安装在定子(2)的非出线端;所述后淋油环(6)安装在定子(2)的出线端;所述前淋油环(4)和后淋油环(6)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后淋油环(6)沿径向开设有后回油孔(601),所述后回油孔(601)的圆心角大于或等于44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圈(402)、第二密封圈(7)和第三密封圈(8);所述第一密封圈(402)安装在前淋油环(4)靠近定子(2)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圈(7)安装在后淋油环(6)靠近定子(2)的一端;所述第三密封圈(8)安装在后淋油环(6)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沿轴向设置有进油孔(101),所述进油孔(101)沿径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孔(1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蕾程勇郭殿伟鲁镥尚元绍黄成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