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类弹性纤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6312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类弹性纤维的处理方法,涉及聚氨酯类弹性纤维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加入定比例的聚醚二醇与二异氰酸酯在高温条件下形成预聚物,预聚物通过溶剂混合溶解后加入添加剂进行链增长反应,S2通过S1得到的聚合物经过多种加工工序形成纺丝原液,使用计量泵压入纺丝头内被挤入甬道内,S3甬道内的热空气使纺丝原液中的溶剂被快速挥发,并被空气带走,丝条浓度提高,同时通过收卷将丝条拉伸变细进行收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加入每吨用量80%聚醚二醇与每吨用量为20%的二异氰酸酯在升温至80℃下反应3.5h,得到乳白色透明液体的聚醚型异氰酸酯预聚物,预聚物通过与溶剂混合,混合摩尔比为1:2,混合温度不得超过40℃,添加完毕后保温30min。添加完毕后保温30min。添加完毕后保温30m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类弹性纤维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类弹性纤维
,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类弹性纤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类弹性纤维又被称为氨纶,化学组成为聚氨基甲酸酯,是嵌段共聚物,分子中含柔性链段和刚性链段两部分,氨纶分子链中的聚酯或聚醚部分即软链段容易运动,在外力作用下能被拉伸而伸长:而硬链段链间形成的氢键(称结点),在外力取消后,将伸长的纤维链拉回原来的状态。软链段使纤维变形,硬链段中的结点使纤维回复,这种软链段和刚链段的共存,使氨纶具有了高弹性,处理方法包括干法溶液纺丝、湿法溶液纺丝和熔法纺丝。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110512302B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表面处理的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对聚氨酯弹性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工艺操作简单可行;能够避免共混改性技术对纤维物理性能的损伤,降低纤维表面的摩擦系数、实现稳定的摩擦阻力、退烧解舒性及良好的加工稳定性。
[0004]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点,在制备的过程中无法对纺丝原液的强度、模量和耐磨性进行提升,使得后续制备的氨纶纺丝强度较低;而且无法让氨纶纺丝在后续需要进行上染时对上染率进行提高,使得氨纶纺丝制品的上染速率较慢;而且在收卷完成后不对纺丝进行内应力消除以及含油量均衡,使得制备的氨纶纺丝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类弹性纤维的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br/>[0007]一种聚氨酯类弹性纤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加入一定比例的聚醚二醇与二异氰酸酯在高温条件下形成预聚物,预聚物通过溶剂混合溶解后加入添加剂进行链增长反应;
[0008]S2通过S1得到的聚合物经过多种加工工序形成纺丝原液,使用计量泵压入纺丝头内被挤入甬道内;
[0009]S3甬道内的热空气使纺丝原液中的溶剂被快速挥发,并被空气带走,丝条浓度提高,同时通过收卷将丝条拉伸变细进行收卷。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S11将每吨用量80%聚醚二醇与每吨用量为20%的二异氰酸酯在升温至80℃下反应3.5h,得到乳白色透明液体的聚醚型异氰酸酯预聚物;
[0011]S12溶剂与聚醚型异氰酸酯预聚物采用1:2的摩尔比进行混合溶解,温度不得超过40℃,添加完毕后保温30mi n,再将其升温至80℃反应时间为3~4小时;
[0012]S13在聚醚型异氰酸酯预聚物经过溶剂溶解后加入氨基甲酸酯基,聚醚型异氰酸酯预聚物有脲基结构的硬链段与氨基甲酸酯基软链段交替相接形成大分子,形成嵌段共聚物溶液。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S21将得到的嵌段共聚物溶液加入助剂混合、过滤、脱泡工序,制成性能均匀一致的纺丝原液;
[0014]S22将纺丝原液采用计量泵定量均匀地压入纺丝头内,在压力的作用下纺丝原液从喷丝板的毛细孔中被挤出,形成丝条细流进入甬道。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S31甬道中充有热空气或是热氮气,使丝条细流中的溶剂迅速挥发,空气或是氮气将挥发的溶剂带走,丝条的浓度不断提升直至凝固;
[0016]S32氨纶一般为复丝,在凝固前需要经过加捻器将其加捻,使丝条缠绕复合,再对复丝表面上油;
[0017]S33通过收卷机将复丝卷绕成一定重量的筒子,纺丝卷绕的速度一般处于200

600m/mi n,也可以根据复丝的强度将纺丝卷绕速度提升至1000m/mi n;
[0018]S34卷绕完毕的氨纶卷,需要放在温度为30~40℃、相对湿度为65%正负差值5%的房间内平衡15天。
[00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类弹性纤维的处理方法,通过S1加入每吨用量80%聚醚二醇与每吨用量为20%的二异氰酸酯在升温至80℃下反应3.5h,得到乳白色透明液体的聚醚型异氰酸酯预聚物,预聚物通过与溶剂混合,混合摩尔比为1:2,混合温度不得超过40℃,添加完毕后保温30mi n,再将其升温至80℃反应时间为3~4小时,溶解后加入添加剂进行链增长反应,加入氨基甲酸酯基,聚醚型异氰酸酯预聚物有脲基结构的硬链段与氨基甲酸酯基软链段交替相接形成大分子,形成嵌段共聚物溶液,生成的嵌段共聚物溶液由于脲基间可形成很多较强的氢键结合,使聚合物有很高的强度、模量和耐磨性为后续纺丝的强度带来一定的保证。
[002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类弹性纤维的处理方法,通过S2将得到的嵌段共聚物溶液加入助剂混合、过滤、脱泡工序,制成性能均匀一致的纺丝原液,由于氨纶的结构疏松,因此在需要对其染色时初染率较大,特别是使用分子体积较大的染料,尤为明显,助剂加入后可以与染料分子结合,降低上染速率,由于染料的溶解性对上染速率影响很大,所以助剂的增容染色效果显得较为明显,各种助剂的加入几乎都不同程度地提高氨纶的初染率,再将纺丝原液采用计量泵定量均匀地压入纺丝头内,在压力的作用下纺丝原液从喷丝板的毛细孔中被挤出,形成丝条细流进入甬道。
[002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类弹性纤维的处理方法,通过S3通道内的热空气或是热氮气,使纺丝原液中的溶剂被快速挥发,空气或是氮气将挥发的溶剂带走,使丝条的浓度不断提升直至凝固,因为氨纶一般为复丝,在凝固前需要经过加捻器将其加捻,使丝条缠绕复合,再对复丝表面上油,再通过收卷将丝条拉伸变细进行收卷,纺丝卷绕的速度一般处于200

600m/mi n,也可以根据复丝的强度将纺丝卷绕速度提升至1000m/mi n,卷绕完毕的氨纶卷,需要放在温度为30~40℃、相对湿度为65%正负差值5%的房间内平衡15天主要目的为了消除纤维的内应力和均衡丝条含油量,得到强度较高弹性数值高的聚氨酯类弹性纤
维,在平衡后根据需求对复丝进行上染、分级打包出厂。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氨酯类弹性纤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加入定比例的聚醚二醇与二异氰酸酯在高温条件下形成预聚物,预聚物通过溶剂混合溶解后加入添加剂进行链增长反应、S2通过S1得到的聚合物经过多种加工工序形成纺丝原液,使用计量泵压入纺丝头内被挤入甬道内、S3甬道内的热空气使纺丝原液中的溶剂被快速挥发,并被空气带走,丝条浓度提高,同时通过收卷将丝条拉伸变细进行收卷。
[00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加入定比例的聚醚二醇与二异氰酸酯在高温条件下形成预聚物,预聚物通过溶剂混合溶解后加入添加剂进行链增长反应,再将得到的聚合物经过多种加工工序形成纺丝原液,使用计量泵压入纺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类弹性纤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加入一定比例的聚醚二醇与二异氰酸酯在高温条件下形成预聚物,预聚物通过溶剂混合溶解后加入添加剂进行链增长反应;S2通过S1得到的聚合物经过多种加工工序形成纺丝原液,使用计量泵压入纺丝头内被挤入甬道内;S3甬道内的热空气使纺丝原液中的溶剂被快速挥发,并被空气带走,丝条浓度提高,同时通过收卷将丝条拉伸变细进行收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类弹性纤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S11将每吨用量80%聚醚二醇与每吨用量为20%的二异氰酸酯在升温至80℃下反应3.5h,得到乳白色透明液体的聚醚型异氰酸酯预聚物;S12溶剂与聚醚型异氰酸酯预聚物采用1:2的摩尔比进行混合溶解,温度不得超过40℃,添加完毕后保温30min,再将其升温至80℃反应时间为3~4小时;S13在聚醚型异氰酸酯预聚物经过溶剂溶解后加入氨基甲酸酯基,聚醚型异氰酸酯预聚物有脲基结构的硬链段与氨基甲酸酯基软链段交替相接形成大分子,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博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