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578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包括L型板、上胶轮和下胶轮,所述L型板垂直的一端上设有条形口,上胶轮和下胶轮的中心处均安装有轴杆,调节块的中间处均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第一轴承,轴杆一端均安装于第一轴承的内圈中,上胶轮和下胶轮上均套有多个限位环,限位环的相对面均倾斜形成环形结构的导流部,导流部的内壁面上呈环形结构设有多个球槽,球槽中均活动安装有滚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调节机构能改变上胶轮与下胶轮之间距离,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导线,而通过调节件能改变限位环之间的距离,使限位环能设置于导线的两侧,导线的边缘能完全的限位,保证输送时的稳定性。保证输送时的稳定性。保证输送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端子机
,具体涉及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端子机指的是电线加工要用到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把五金头打压至电线端,然后再做导通,端子机打出来的端子通常是为了连接更方便,不用去焊接便能够稳定的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而在拆的时候只需拔掉就可以了。
[0003]端子机使用过程中一般用胶轮作为动力将线缆运输到端子机处进行打端子,胶轮多为上下两个将线缆夹持住,胶轮之间的距离过大时,线缆会打滑,造成不能稳定供线,胶轮之间的距离过小时,会对线缆或胶轮表面造成磨损、压痕,影响寿命,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线缆规格不同,因此需要对两个胶轮之前的距离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通过调节机构能改变上胶轮与下胶轮之间距离,而通过调节件能改变限位环之间的距离,使得导线的边缘能完全的限位,保证输送时的稳定性。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包括L型板、上胶轮和下胶轮,所述L型板垂直的一端上设有条形口,上胶轮和下胶轮设置于L型板的一侧,上胶轮和下胶轮的中心处均安装有轴杆,条形口正对于上胶轮和下胶轮处均设有调节块,调节块的中间处均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第一轴承,轴杆一端均安装于第一轴承的内圈中,上胶轮和下胶轮上均套有多个限位环,限位环的相对面均倾斜形成环形结构的导流部,导流部的内壁面上呈环形结构设有多个球槽,球槽中均活动安装有滚珠,上胶轮与下胶轮之间设有导线,导线的两侧受到限位环的阻挡,L型板上安装有同步带动上胶轮和下胶轮向内靠拢或者向外打开的调节机构,限位环上均安装有调节件。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调节件均包括L型杆、调节管和手拧螺栓,调节管均套设于轴杆上,调节管的顶面上均设有第一螺丝孔,轴杆的两端均设有多个第二螺丝孔,手拧螺栓均螺纹连接于第一螺丝孔中,手拧螺栓一端均螺纹连接与对应的第二螺丝孔中,L型杆一端均安装于调节管上,另一端均安装于限位环上。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调节机构包括螺杆、第二轴承和手轮,调节块上均垂直设有第三螺丝孔,第三螺丝孔之间相对设置,第二轴承嵌入式安装于条形口的底面上,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第三螺丝孔相对设置,条形口的顶面上设有贯穿L型板的轴孔,螺杆螺纹连接于第三螺丝孔,螺杆下端安装于第三轴承的内圈中,上端穿过轴孔延伸至外界,并与手轮固定连接。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轴杆远离限位环的一端均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转轴均通过联轴器与轴杆固定连接,伺服电机与调节板之间均安装有连接杆。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条形口的两侧垂直设有滑槽,调节块的两侧均安装有滑块,滑块均滑动安装于滑槽中。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调节机构能改变上胶轮与下胶轮之间距离,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导线,并使上胶轮与下胶轮与导线正好接触,而通过调节件能改变限位环之间的距离,使限位环能设置于导线的两侧,导线的边缘能完全的限位,保证输送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导线在输送时的作用晃动。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调节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16]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包括L型板1、上胶轮23和下胶轮2,所述L型板1垂直的一端上设有条形口12,上胶轮23和下胶轮2设置于L型板1的一侧,上胶轮23和下胶轮2的中心处均安装有轴杆3,条形口12正对于上胶轮和下胶轮处均设有调节块13,调节块13的中间处均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第一轴承14,轴杆3一端均安装于第一轴承14的内圈中,上胶轮23和下胶轮2上均套有多个限位环4,限位环4的相对面均倾斜形成环形结构的导流部5,导流部5的内壁面上呈环形结构设有多个球槽,球槽中均活动安装有滚珠6,上胶轮23与下胶轮2之间设有导线11,导线11的两侧受到限位环4的阻挡,L型板1上安装有同步带动上胶轮和下胶轮向内靠拢或者向外打开的调节机构,限位环4上均安装有调节件。
[0018]本实施例中,调节件均包括L型杆7、调节管8和手拧螺栓9,调节管7均套设于轴杆3上,调节管8的顶面上均设有第一螺丝孔,轴杆3的两端均设有多个第二螺丝孔,手拧螺栓9均螺纹连接于第一螺丝孔中,手拧螺栓一端均螺纹连接与对应的第二螺丝孔中,L型杆7一端均安装于调节管8上,另一端均安装于限位环4上。
[0019]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包括螺杆17、第二轴承和手轮18,调节块13上均垂直设有第
三螺丝孔,第三螺丝孔之间相对设置,第二轴承嵌入式安装于条形口12的底面上,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第三螺丝孔相对设置,条形口12的顶面上设有贯穿L型板的轴孔,螺杆17螺纹连接于第三螺丝孔,螺杆17下端安装于第三轴承的内圈中,上端穿过轴孔延伸至外界,并与手轮18固定连接。
[0020]本实施例中,轴杆3远离限位环的一端均设有伺服电机15,伺服电机15的转轴均通过联轴器与轴杆3固定连接,伺服电机15与调节板之间均安装有连接杆16。
[0021]本实施例中,条形口12的两侧垂直设有滑槽19,调节块13的两侧均安装有滑块21,滑块21均滑动安装于滑槽19中,使调节块只能沿着滑槽上下移动,避免了调节块的脱离。
[0022]使用时,可根据导线的直径调整上胶轮和下胶轮之间的距离,调整时,可直接的旋转手轮,手轮的旋转带动了螺杆,螺杆的旋转带动了调节块,由于螺杆的螺牙以条形口的中间处为分割线,两侧的螺牙相反设置,使螺杆的旋转能带动调节块同步的向内靠拢或者向外打开,调节块的移动带动了轴杆,轴杆的移动带动了上胶轮和下胶轮,直至使上胶轮与下胶轮之间的宽度与导线的直径相匹配;
[0023]上述完成后,将手拧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板(1)、上胶轮(23)和下胶轮(2),所述L型板(1)垂直的一端上设有条形口(12),上胶轮(23)和下胶轮(2)设置于L型板(1)的一侧,上胶轮(23)和下胶轮(2)的中心处均安装有轴杆(3),条形口(12)正对于上胶轮和下胶轮处均设有调节块(13),调节块(13)的中间处均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第一轴承(14),轴杆(3)一端均安装于第一轴承(14)的内圈中,上胶轮(23)和下胶轮(2)上均套有多个限位环(4),限位环(4)的相对面均倾斜形成环形结构的导流部(5),导流部(5)的内壁面上呈环形结构设有多个球槽,球槽中均活动安装有滚珠(6),上胶轮(23)与下胶轮(2)之间设有导线(11),导线(11)的两侧受到限位环(4)的阻挡,L型板(1)上安装有同步带动上胶轮和下胶轮向内靠拢或者向外打开的调节机构,限位环(4)上均安装有调节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件均包括L型杆(7)、调节管(8)和手拧螺栓(9),调节管(8)均套设于轴杆(3)上,调节管(8)的顶面上均设有第一螺丝孔,轴杆(3)的两端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国东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国信达传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