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化一体雨水花园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576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化一体雨水花园的系统,包括下列步骤:(1)数据收集,(2)设计规划,(3)确定铺设,(4)植物景观,(5)后期监控维护,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具有运行成本低、易操作维护、处理性能好、能提高人居环境等优点;方便对监测选择种植的植物生长状态,还有实施观测雨水花园雨水下渗过程中是否有堵塞物,方便通知维护人员进行定向快速清除,还能观察植物生态状况,方便进行护理。因此,方便后期的维护。期的维护。期的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化一体雨水花园的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花园
,尤其涉及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化一体雨水花园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也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推荐的雨水径流控制技术,源于雨水砂滤和渗透沟技术,整合了两种技术的功能,雨水流经滞留利用设施过程中,经渗透、沉淀、截留作用,径流水量被削减、径流中污染物得到较好的去除,部分雨水径流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利用雨水花园,可以重新恢复自然界的水循环系统,改善城市水环境,也可改善城市水资源调配。相对于建造成本高的传统市政排水设施,采用雨水花园来处理雨水径流,是更加经济合理的方案,而且还能美化城市、净化空气。
[0003]而植物是雨水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雨水功能和景观展示作用,目前的雨水花园的研究多停留在其组成,结构,数据测算和规模上,对雨水花园后期的养护、检测问题处理方式较为薄弱,往往针对植物选择偏向于景致美观,而忽视了植物生长习性,造成了植物的死亡,另外建设完成后降雨后的水质质量追踪、植物生长以及杂物堵塞影响下渗功能,也没有相应的及时进行处理办法,影响整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化一体雨水花园的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
[0006]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化一体雨水花园的系统,包括下列步骤:
[0007](1)数据收集,根据设计项目区场地的现状进行收集,包括该设计项目区的场地分布数据、土壤特征数据、地下水位数据、下垫面分布特性数据、雨水管网分别数据、当地气候类型数据、当地本土植物信息数据、当地近50年内的降雨信息数据与土壤含水量数据信息;
[0008](2)设计规划,对设计项目区进行划分区域,规划区域内的雨水花园,雨水花园的边界线距离建筑基础>2.5m,远离供水系统与水井;确定规划区域内的结构与深度;确定面积;综合考虑收集的数据;确定平面布局;
[0009](3)确定铺设,按平面布局对相应的划分区域进行铺设,铺设的设施包括道路的透水铺装、绿地、广场的硬质铺装、下凹式绿地、监测采集单元、倾斜溢流坡与植草沟;
[0010](4)植物景观,植物群落布置,挑选出相适应的植物,根据植物的耐旱涝能力分配到划分区域内相适应的地形上,将符合划分区域内的不同植物搭配形成植物景观群落;
[0011](5)后期监控维护,通过检测采集信息数据,根据采集信息数据进行定向维护;所述检测采集的信息数据包括气象信息、图像信息、压力传感器采集径流压力数据从而计算净流量、水样采集与水质检测,汇总分析处理,进行定向维护。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当中土壤含水量数据信息通过在设计项目区域内按1~2m距离布置土壤含水量检测探头,利用1~3年时间反馈数据来确定区域内不
同水分区域的界线划分。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平面布局中所述下凹式绿地设置于规划区域内低洼绿地与转输型植草沟的下游;所述植草沟为传输型植草沟,所述传输型植草沟位于所述绿地中间;所述道路为人行横道或非机动车道,所述道路与所述绿地之间设有所述倾斜溢流坡;所述下凹式绿地的一侧设有警示牌。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中通过当地本土植物信息数据与植物信息数据库信息选择出相匹配的植物,首先从乡土植物中挑选出符合规划区域内的植物种类,依据土壤含水量数据分析出的规划区域内不同的土壤水分饱和程度,从植物种类中选出相适应的植物。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土壤水分饱和程度包括全年水分饱和、季节性短期性水分饱与全年水分不饱和,规划区域种植区域为全年水分饱和的种植水生或湿地植物,规划区域种植区为季节性短期性水分饱和的种植短期耐旱耐涝植物,规划区域种植区为全年水分不饱和的种植耐旱植物。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5)中维护人员定期对下凹式绿地的水样进行采集并进行质检。
[00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倾斜溢流坡内的雨水收集渗透管与规划区域内的雨水管网连通。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凹式绿地的溢流井与规划区域内的雨水管网连通。
[00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监测采集单元包括数据收集中心与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包括警戒牌,所述警戒牌的顶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分别设有全景摄像头与雨量计,所述支撑杆下方的所述警戒牌顶部设有太阳能板,所述警戒牌朝向下凹式绿地一侧设有控制箱,所述警戒牌下方设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一侧设有抽样采集器,所述抽样采集器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箱体,所述箱体内分别设有放置腔与样品腔,所述放置腔内设有遥控抽液泵,所述遥控抽液泵的抽液口与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延伸出所述箱体与可伸缩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可伸缩软管的另一端设有抗磨损套,所述抗磨损套的入口设有过滤网,所述抗磨损套位与所述下凹式绿地内,所述遥控抽液泵的出液口与输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样品腔的顶部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样品腔与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固定管的另一端与遥控电磁阀连通,所述遥控电磁阀下方的出水口与软管连通,所述软管插入放置于所述样品腔中的样品瓶入口;所述电源模块的上方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遥控器与无线电传输模块。
[00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化一体雨水花园的系统,包括下列步骤:(1)数据收集,根据设计项目区场地的现状进行收集,包括该设计项目区的场地分布数据、土壤特征数据、地下水位数据、下垫面分布特性数据、雨水管网分别数据、当地气候类型数据、当地本土植物信息数据、当地近50年内的降雨信息数据与土壤含水量数据信息;(2)设计规划,对设计项目区进行划分区域,规划区域内的雨水花园,雨水花园的边界线距离建筑基础>2.5m,远离供水系统与水井;确定规划区域内的结构与深度;确定面积;综合考虑收集的数据;确定平面布局;(3)确定铺设,按平面布局对相应的划分区域进行铺设,铺设的设施包括道路的透水铺装、绿地、广场的硬质铺装、下凹式绿地、监测采集单元、倾斜溢流坡与植草沟;(4)植物景观,植物群落布置,挑选出相适应的植物,根据植物的耐旱涝能力
分配到划分区域内相适应的地形上,将符合划分区域内的不同植物搭配形成植物景观群落;(5)后期监控维护,通过检测采集信息数据,根据采集信息数据进行定向维护;所述检测采集的信息数据包括气象信息、图像信息、压力传感器采集径流压力数据从而计算净流量、水样采集与水质检测,汇总分析处理,进行定向维护。
[002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整体具有运行成本低、易操作维护、处理性能好、能提高人居环境等优点;方便对监测选择种植的植物生长状态,还有实施观测雨水花园雨水下渗过程中是否有堵塞物,方便通知维护人员进行定向快速清除,还能观察植物生态状况,方便进行护理。因此,方便后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布局设施思路框架图。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化一体雨水花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数据收集,根据设计项目区场地的现状进行收集,包括该设计项目区的场地分布数据、土壤特征数据、地下水位数据、下垫面分布特性数据、雨水管网分别数据、当地气候类型数据、当地本土植物信息数据、当地近50年内的降雨信息数据与土壤含水量数据信息;(2)设计规划,对设计项目区进行划分区域,规划区域内的雨水花园,雨水花园的边界线距离建筑基础>2.5m,远离供水系统与水井;确定规划区域内的结构与深度;确定面积;综合考虑收集的数据;确定平面布局;(3)确定铺设,按平面布局对相应的划分区域进行铺设,铺设的设施包括道路的透水铺装、绿地、广场的硬质铺装、下凹式绿地、监测采集单元、倾斜溢流坡与植草沟;(4)植物景观,植物群落布置,挑选出相适应的植物,根据植物的耐旱涝能力分配到划分区域内相适应的地形上,将符合划分区域内的不同植物搭配形成植物景观群落;(5)后期监控维护,通过检测采集信息数据,根据采集信息数据进行定向维护;所述检测采集的信息数据包括气象信息、图像信息、压力传感器采集径流压力数据从而计算净流量、水样采集与水质检测,汇总分析处理,进行定向维护。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化一体雨水花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当中土壤含水量数据信息通过在设计项目区域内按1~2m距离布置土壤含水量检测探头,利用1~3年时间反馈数据来确定区域内不同水分区域的界线划分。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化一体雨水花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平面布局中所述下凹式绿地设置于规划区域内低洼绿地与转输型植草沟的下游;所述植草沟为传输型植草沟,所述传输型植草沟位于所述绿地中间;所述道路为人行横道或非机动车道,所述道路与所述绿地之间设有所述倾斜溢流坡;所述下凹式绿地的一侧设有警示牌。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化一体雨水花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通过当地本土植物信息数据与植物信息数据库信息选择出相匹配的植物,首先从乡土植物中挑选出符合规划区域内的植物种类,依据土壤含水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毅刘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