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涉及一种保温底板顶棚的施工方法,所述一体化施工方法包括在梁柱钢筋笼搭设支模架、铺设模板、铺设下钢筋网、在下钢筋网上捆扎支撑连接器、铺设保温板、在保温板上部铺设上钢筋网和浇注水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支撑连接器使保温板下部与模板之间预留的间隙以及支撑连接器使下钢筋网与上钢筋网连接形成一体,获取浇注水泥后的底板顶棚一体化。板顶棚一体化。板顶棚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温底板顶棚的施工方法,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随着对建筑物的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在大型建筑的楼板下面制作保温层可确保建筑物的保温效果,尤其是防止冬季暖气的流失和防止夏季冷气的流失起到一定的作用;现有的施工方法是先浇筑混凝土楼板,等待混凝土楼板的保养后再在楼板地面通过基层处理、使用水泥砂浆涂抹找平、做防水层、根据保温板的大小弹线打点、配置粘接砂浆、铺设保温板并对接缝处理、使用专用涂抹胶浆压入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后检查验收即可;前述作业具有步骤繁琐、施工要求极高、工期长等因素,不利于快速保质保量的交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通过支撑连接器使保温板下部与模板之间预留的间隙以及支撑连接器使下钢筋网与上钢筋网连接形成一体,获取浇注水泥后的底板顶棚一体化。
[0004]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所述一体化施工方法包括在梁柱钢筋笼搭设支模架、铺设模板、铺设下钢筋网、在下钢筋网上捆扎支撑连接器、铺设保温板、在保温板上部铺设上钢筋网和浇注水泥:A、在梁柱钢筋笼搭设支模架使用模板将梁钢筋笼、柱钢筋笼以及梁柱交接处的钢筋笼下部包裹,然后在四个梁钢筋笼下部之间搭建支模架;B、铺设模板在支模架上部铺设模板,并确保模板高度与四个梁钢筋笼内侧高度一致;C、铺设下钢筋网在四个梁钢筋笼之间的模板上铺设下钢筋网,下钢筋网的边界应与四个梁钢筋笼分别连接;D、在下钢筋网上捆扎支撑连接器将支撑连接器下部两并联钢筋环中部的凹陷放在下钢筋网下部,使下钢筋网受到两并联钢筋环中部凹陷的托举,所述支撑连接器呈阵列均匀分布;E、铺设保温板将多块保温板均匀的铺设在下钢筋网上部,这时保温板上通过钻孔使每一支撑连接器的两根直立杆穿过保温板并裸露在保温板上部;下钢筋网处于保温板下部面与模板之间;
F、在保温板上部铺设上钢筋网在保温板的上部铺设上钢筋网,所述上钢筋网的周边与四个梁钢筋笼分别连接,上钢筋网中部分别与支撑连接器的两根直立杆上端连接,上钢筋网与保温板之间留有间距;G、浇注水泥在四个梁钢筋笼处分别开始浇注水泥,浇注过程可通过振动棒使水泥流入保温板下部面与模板上部之间,最后在包含保温板上部面、四个梁钢筋笼的上部浇注符合设计要求厚度的水泥,并使梁柱交接处的柱钢筋笼上部裸露,以便后期加高和加层。
[0005]所述的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在步骤C中所述下钢筋网包含多根纵向设置的钢筋和多根横向设置的钢筋,由钢扎丝连接每一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的连接点形成下钢筋网。
[0006]所述的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在步骤F中上钢筋网包含多根纵向设置的钢筋和多根横向设置的钢筋,由钢扎丝连接每一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的连接点形成上钢筋网。
[0007]所述的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在每一纵向设置的钢筋两端下部分别设有立杆,在每一横向设置的钢筋两端下部分别设有立杆。
[0008]所述的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在步骤F中上钢筋网的上部面可与四个梁钢筋笼的上部面齐平。
[0009]所述的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所述支撑连接器包含两间隔设置的钢筋环,在两钢筋环的上部面中部分别设有凹陷,两钢筋环由连接杆连接形成双环体,两钢筋环的靠近中部上部分别设有一根直立杆。
[0010]所述的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所述保温板为岩棉板、水泥发泡保温板中的任意一种。
[0011]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利用支撑连接器的钢筋环抬高下钢筋网,由支撑连接器使下钢筋网与上钢筋网形成一体,获取浇注水泥后的保温板嵌入底板顶棚;本申请一次浇注成型,大大的加快了施工进度;本专利技术具有步骤简化、施工要求不高、工期短等优点,利于快速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工艺步骤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梁柱钢筋笼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梁柱钢筋笼安装模板后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模板上放上下钢筋网、支撑连接器、保温板和上钢筋网后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下钢筋网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上钢筋网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连接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梁钢筋笼;2、梁柱交接处;3、柱钢筋笼;4、模板;5、支撑连接器;6、上钢筋网;7、保温板;8、下钢筋网;9、立杆;10、连接杆;11、凹陷;12、钢筋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仅作为支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结合附图1~8给出的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所述一体化施工方法包括在梁柱钢筋笼搭设支模架、铺设模板、铺设下钢筋网、在下钢筋网上捆扎支撑连接器、铺设保温板、在保温板上部铺设上钢筋网和浇注水泥:根据如下施工步骤可以讲明本申请针对单个房间顶棚底板的施工,若是平面布局为若干房间,根据本申请的如下讲解可延展在多个房间的同步实施;A、在梁柱钢筋笼搭设支模架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在高出地面的梁钢筋笼1之间均可采用本方法进行施工,若有地下室的情况下或根据设计要求,以第一层地面开始采用本施工方法;结合附图2或3,梁钢筋笼1和柱钢筋笼3使用钢扎丝捆绑成型后,在四个梁钢筋笼1之间的下部使用钢管架在制作支模架,其中支模架还包括四个梁钢筋笼1的下部;B、铺设模板使用木模板4在四个梁钢筋笼1之间下部的支模架上铺设以及使用模板4将梁钢筋笼1、柱钢筋笼3以及梁柱交接处2的钢筋笼下部包裹,其中四个梁钢筋笼1的外侧的木模板4应高于四个梁钢筋笼1上部面至少两公分;C、铺设下钢筋网结合附图4、5、6或7在四个梁钢筋笼1之间的模板4上铺设下钢筋网8,所述下钢筋网8包含多根纵向设置的钢筋和多根横向设置的钢筋,由钢扎丝连接每一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的连接点形成下钢筋网8,下钢筋网8的边界应与四个梁钢筋笼1分别通过焊接连接或通过折弯后使用钢扎丝固定连接;D、在下钢筋网上捆扎支撑连接器在附图8中给出的支撑连接器5结构,使用一根钢筋的中部两侧通过折弯形成连接杆10,然后分别折弯出两凹陷11,在折弯出两凹陷11后再折弯出两钢筋环12,然后折弯出两根直立杆,在靠近两根直立杆的钢筋环12处使用钢扎丝进行捆绑固定,具体数量根据使用量加工;将支撑连接器5下部两并联钢筋环12中部的凹陷11放在下钢筋网8下部,使下钢筋网8的纵向钢筋或横向钢筋放入凹陷11中,这样便可利用两凹陷11与钢筋环12的下端形成高度差“使下钢筋网8距离模板4的上部面之间留有间隔”, 使下钢筋网8受到两并联钢筋环12中部凹陷11的托举,所述支撑连接器5呈阵列均匀分布;E、铺设保温板本申请所使用的保温板7为岩棉板、水泥发泡保温板中的任意一种;将多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底板顶棚的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一体化施工方法包括在梁柱钢筋笼搭设支模架、铺设模板、铺设下钢筋网、在下钢筋网上捆扎支撑连接器、铺设保温板、在保温板上部铺设上钢筋网和浇注水泥:A、在梁柱钢筋笼搭设支模架使用模板(4)将梁钢筋笼(1)、柱钢筋笼(3)以及梁柱交接处(2)的钢筋笼下部包裹,然后在四个梁钢筋笼(1)下部之间搭建支模架;B、铺设模板在支模架上部铺设模板(4),并确保模板(4)高度与四个梁钢筋笼(1)内侧高度一致;C、铺设下钢筋网在四个梁钢筋笼(1)之间的模板(4)上铺设下钢筋网(8),下钢筋网(8)的边界应与四个梁钢筋笼(1)分别连接;D、在下钢筋网上捆扎支撑连接器将支撑连接器(5)下部两并联钢筋环(12)中部的凹陷(11)放在下钢筋网(8)下部,使下钢筋网(8)受到两并联钢筋环(12)中部凹陷(11)的托举,所述支撑连接器(5)呈阵列均匀分布;E、铺设保温板将多块保温板(7)均匀的铺设在下钢筋网(8)上部,这时保温板(7)上通过钻孔使每一支撑连接器(5)的两根直立杆穿过保温板(7)并裸露在保温板(7)上部;下钢筋网(8)处于保温板(7)下部面与模板(4)之间;F、在保温板上部铺设上钢筋网在保温板(7)的上部铺设上钢筋网(6),所述上钢筋网(6)的周边与四个梁钢筋笼(1)分别连接,上钢筋网(6)中部分别与支撑连接器(5)的两根直立杆上端连接,上钢筋网(6)与保温板(7)之间留有间距;G、浇注水泥在四个梁钢筋笼(1)处分别开始浇注水泥,浇注过程可通过振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克政,张道奎,刘来辉,席武,陈超,李要伟,韩旭阳,彭泽锋,王磊,赵帅超,常腾飞,陈曦,王正浩,贾志魁,张昭,周红亮,高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