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和物联网的生物医学建筑环境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实验室管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和物联网的生物医学建筑环境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实验室在实验与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废气与废水,件建筑系统中,往往需要一些设备或者系统专门对这些废气与废水进行处理后才能够排放到外部环境中。
[0003]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多种不同的生物医学建筑环境监测与处理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在监测中废水与废气处理往往单独运转,无法协同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BIM和物联网的生物医学建筑环境监测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生物医学建筑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外壳、筒体一、主轴与筒体二;所述主轴竖直布置,所述主轴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筒体一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上端面的上方;所述主轴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布置在所述的筒体一的内部,所述转轴一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雾化喷头;所述筒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医学建筑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筒体一、主轴与筒体二;所述主轴竖直布置,所述主轴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筒体一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上端面的上方;所述主轴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布置在所述的筒体一的内部,所述转轴一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雾化喷头;所述筒体一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端与外部废气气源连通;所述筒体一的侧壁上外端设有出气管,所述筒体二布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主轴贯穿所述筒体二,所述主轴与所述筒体二转动连接,所述筒体一与所述筒体二之间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筒体一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筒体二连通;所述筒体二的底部设有滤网,所述主轴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筒体二的下方设有筒体三,所述筒体三与所述筒体二之间设有连接管;所述筒体三的外侧设有消毒箱,所述出气管的外端与所述消毒箱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医学建筑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一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凸起,所述凸起中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中存储有沉淀剂,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出水管之间;所述进气管设有封盖,所述封盖与所述进气管的内壁保持气密性地滑动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外端安装有气泵;所述出水管的上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封盖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封盖上方的一侧;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盖板、封盖固定连接;所述封盖的底面设有连杆,所述容纳槽与所述进气管道之间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杆通过连接槽延伸到所述容纳槽的底面,所述容纳槽的底面滑动连接有送料板,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送料板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封盖底面铰接;所述连接槽与所述容纳槽之间设有弹性隔膜,所述连杆贯穿所述弹性隔膜,所述弹性隔膜保持气密性地包裹在所述连杆外部;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水管之间开设有贯通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底面连通,且与所述送料板的端部对齐;所述滑槽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进气管连通至所述出水管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医学建筑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上布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主轴之间设置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二的上端面上固定安装有十字形的连接块,所述的主轴的底面开设有十字形的凹槽,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所述筒体三上开设有竖直、贯通的圆孔,所述转轴二贯穿所述圆孔;所述转轴二或者连接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的固定块;所述筒体的底面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主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外周滑动安装有圆形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覆盖并封闭所述圆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翔飞,邓凯,曾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众联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