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522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4
一种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管件预埋技术领域,该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包括定位在钢筋骨架内的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周缠绕安装有多个遇水膨胀的止水条,所述套管本体外侧浇注混凝土层,所述套管本体内插入内管道,所述套管本体与所述内管道之间填充有密封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满足防水性能的前提下,取消预埋套管上翼环的设置,节省钢材,且施工操作简便快速,避免了因翼环导致主体构件钢筋损坏较多的问题,提高了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管件预埋
,尤其涉及一种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设工程中预埋套管施工是一种较常见的工序,通常为按照需要通过的管径,购置相应规格的钢管,截取合适长度后在外侧中间位置加焊翼环加工而成。施工时,安装在相应的位置,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形成一个管道通过的通孔。
[0003]在现有技术中,部分管道有的会穿过上翻式梁式筏板的梁身,在实施时,因预埋套管安装的位置一般有较多的钢筋,而套管增加翼环后其需要安装进去,会将周围的大量钢筋截断(最少要大于翼环的外径),待预埋套管安装固定好后,再在两侧增加附加钢筋进行加强。这种施工方法,会破坏较大量的原有钢筋(特别是剪力墙位置,可能大量破坏主筋),且由于翼环与管道焊接面大,质量不易保证。
[0004]如公告号为CN11512623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排水管预埋套管的施工方法及结构总成,该施工方法通将在楼层模板上将预埋套管固定在指定位置,浇筑混凝土后预埋套管与楼板紧密结合,使预埋套管外围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所述预埋套管自带弹性密封橡胶环,可在安装排水管时为期提供调整空间,在安装完成后利用发泡胶和砂浆将排水管与预埋套管之间的间隙封堵密实,保证了预埋套管内侧防水堵漏封堵效果。其中的预埋套管一端设置固定脚片,中部设置止水环,由于固定脚片和止水环的设置,依然存在在定位的过程中需要破坏较大量的原有钢筋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在满足防水性能的前提下,取消预埋套管上翼环的设置,节省钢材,且施工操作简便快速,避免了因翼环导致主体构件钢筋损坏较多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包括定位在钢筋骨架内的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周缠绕安装有多个遇水膨胀的止水条,所述套管本体外侧浇注混凝土层,所述套管本体内插入内管道,所述套管本体与所述内管道之间填充有密封层。
[0007]所述止水条的宽度为20~25mm,厚度为15~20mm,所述止水条的外周缠绕绑扎有铁丝。
[0008]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所述止水条缠绕粘接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0009]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为12~18mm,深度为3~5mm。
[0010]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环形凸起,所述止水条缠绕粘接在所述环形凸起的侧边。
[0011]所述密封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管本体中部与所述内管道之间的缓冲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套管本体两端与所述内管道之间的水泥砂浆层和设置在所述套管本体的迎水端与所述内管道之间的堵漏层。
[0012]所述缓冲防水层由沥青麻丝油膏填充而成。
[0013]所述混凝土层、套管本体、密封层的迎水面与内管道之间覆盖有防水层。
[0014]所述防水层包括外墙防水层、管道附加防水层和套管防水层。
[0015]一种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1:安装预埋套管:将预埋套管放入预埋位,通过与钢筋骨架绑扎或焊接的方式进行定位;
[0017]步骤2:浇注混凝土:在预埋套管周围支模板后浇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经过一段时间后,拆卸模板;
[0018]步骤3:安装内管道:向预埋套管内插入内管道,并对内管道定位,使内管道与预埋套管之间的缝隙宽度均匀;
[0019]步骤4:填缝封堵:在预埋套管中部与内管道之间填充沥青麻丝油膏,在预埋套管的两端与内管道之间填充水泥砂浆,在预埋套管的迎水端与内管道之间填充堵漏王;
[0020]步骤5:防水处理:在预埋套管的迎水面与内管道之间涂刷防水层。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预埋套管外周设置遇水可膨胀的止水条,取消了尺寸较大的翼环,在满足防水性能的前提下节省了钢材,而且避免了其翼环较大导致主体构件钢筋损坏较多的问题。
[0023]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预埋套管与内管道之间的缝隙中部设置由沥青麻丝油膏填充而成的缓冲防水层,在缝隙的两端填充水泥砂浆层,保证了预埋套管与内管道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而且缓冲防水层避免了内管道振动而造成混凝土层、水泥砂浆层的开裂问题。
[0024]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套管本体的迎水端与内管道之间的堵漏层,避免了水渗入套管本体与内管道之间的缝隙,并在混凝土层、套管本体、密封层的迎水面与内管道之间覆盖防水层,进一步避免了水渗入防水层与内管道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了内管道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25]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预埋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中套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30]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套管本体,11.环形凹槽,2.止水条,3.混凝土层,4.内管道,5.密封层,51.缓冲防水层,52.水泥砂浆层,53.堵漏层,6.铁丝,7.外墙防水层,8.防水层Ⅰ,9.防水层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本专利技术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如图1~图4所示,一种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包括定位在钢筋骨架内的套管本体1,套管本体1的外周缠绕安装有多个遇水膨胀的止水条2,取消了尺寸较大的翼环,在满足防水性能的前提下节省了钢材,而且避免了其翼环较大导致主体构件钢筋损坏较多的问题;该套管本体1外侧浇注混凝土层3,套管本体1内插入内管道4,套管本体1与内管道4之间填充有密封层5,保证了套管本体1与内管道4连接的密封性。
[0035]具体地,其中的止水条2的宽度为20~25mm,厚度为15~20mm,该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在钢筋骨架内的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周缠绕安装有多个遇水膨胀的止水条,所述套管本体外侧浇注混凝土层,所述套管本体内插入内管道,所述套管本体与所述内管道之间填充有密封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条的宽度为20~25mm,厚度为15~20mm,所述止水条的外周缠绕绑扎有铁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所述止水条缠绕粘接在所述环形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为12~18mm,深度为3~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环形凸起,所述止水条缠绕粘接在所述环形凸起的侧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翼环预埋套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管本体中部与所述内管道之间的缓冲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套管本体两端与所述内管道之间的水泥砂浆层和设置在所述套管本体的迎水端与所述内管道之间的堵漏层。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