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为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更大效率利用乘用车内部有限的空间,现有技术通常是将电池模组做大,具体而言,大模组可以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一种是通过多个电芯单排堆叠一起实现长模组,另一种是通过多个电芯双排或多排堆叠一起实现宽模组。大模组的使用可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空间利用率,还可以提升模组的生产速度,减少零件,是目前的主流方案。
[0003]长模组一般由15个及以上电芯堆叠组成,在安装时因为端板在两端,中部往往没有固定;电池模组整体结构强度不够,公开号为CN21764164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长模组固定装置和电池模组,它是在电芯组之间设置端板进行间隔以保证散热,同时端板也能对多组电芯的定位安装进行导向,再利用绑带围绕在多个电芯外围进行绑紧固定,从而提升整个大模组的强度。但长模组组装后一旦经过长期循环后,每个电芯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多个电芯膨胀后累加后膨胀力巨大,中部端板和传统端板结构类型,不具备膨胀吸收能力,如果没有足够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若干依次串联的电芯组(1),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1)之间通过连接端板(2)进行连接,所述电池模组两端的电芯组(1)端面均设置有模组端板(3),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围绕在电芯组(1)、模组端板(3)及连接端板(2)外侧的绑带(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板(2)上设置有与电池箱体进行连接的安装孔(21),所述连接端板(2)中部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通腔(22),所述通腔(22)内设置有与通腔(22)内壁相连接的弹性结构(23),用于吸收所述连接端板(2)两侧所受到的弹性形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23)包括若干等间距设置在通腔(22)内的第一筋板(231),所述第一筋板(231)呈弯曲状,所述第一筋板(231)的两端分别与通腔(22)两内壁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23)还包括若干组位于通腔(22)中部的对口筋(232),多组所述对口筋(232)等间距排布在通腔(22)中,所述对口筋(232)包括两个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筋板(2321),两个第二筋板(2321)分别垂直固定设置在通腔(22)内壁上且相互对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东,蒋远富,李博一,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