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穴储气库的造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499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盐穴储气库造腔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盐穴储气库的造腔方法,包括腔体分段、第一腔段N1造腔、第二腔段N2腔底造腔、第二腔段N2腔底保护和第二腔段N2上方造腔,第一腔段N1和第二腔段N2连通,最终排出卤水完成整体造腔;通过将整个腔体分为第一腔段N1和第二腔段N2,先将第一腔段N1造腔完成后,再进行第二腔段N2的造腔,减少腔底与不饱和卤水接触的时间,且第二腔段N2的造腔过程中,先对腔底溶蚀成形,然后注入饱和卤水对腔底保护,进一步降低腔底成型后的溶解速度,缩短腔底的溶解时间,保护腔底形状,使成形的腔底形状最大限度符合设计的腔底形状,避免腔底异形导致的结构强度发生不可控变化,降低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盐穴储气库的造腔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盐穴储气库造腔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盐穴储气库的造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盐穴储库具有低渗透性、低孔隙度等特性,是利用水溶开采留下的盐岩溶腔,用于储存石油或天然气,盐穴储气库还具有注采率高、短期吞吐量大、垫气量低并可完全回收等方面的优点,使其在能源储备与调峰应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0003]利用岩盐的可溶解特性,目前盐穴储库的造腔普遍采用溶采法,自下而上整体造腔,向腔底输送淡水,溶解盐层后将卤水排出,然后逐步向上溶解,并利用阻容剂控制腔体形状,但是,在逐步向上溶解造腔时,先成形的腔底处始终有不饱和卤水,在不饱和卤水的作用下,腔底处的岩盐会发生溶解,难以控制腔底形状,导致出现异形腔底的现象,使整个容腔形状与设计形状发生偏差,导致结构强度发生不可控的变化,因此,亟需一种盐穴储气库的造腔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盐穴储气库的造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腔体分段:根据预成型的腔体深度将预成型的腔体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穴储气库的造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腔体分段:根据预成型的腔体深度将预成型的腔体沿纵向分为第一腔段N1和第二腔段N2,所述第一腔段N1包括多个纵向分布的第一腔体,第二腔段N2包括位于第一腔体底部的第二腔体;S2、第一腔段N1造腔:第一腔段N1包括的多个第一腔体由上至下依次向造腔,直至多个第一腔体全部连通,然后将卤水排出,第一腔段N1造腔完成;S3、第二腔段N2腔底造腔:第一腔段N1的多个第一腔体连通后,采用钻机钻孔至第二腔段N2包括的第二腔体的底部,然后采用第一射流喷头向第二腔体的底部进行淡水侧向喷送,并且周向旋转,通过淡水溶解岩盐,同时,侧向喷送的淡水对第二腔体水平方向的岩盐施加冲击力,加速对第二腔体腔底水平方向的溶蚀,第二腔体的腔底成型后,将溶解形成的不饱和卤水排出;S4、第二腔段N2腔底保护:第二腔段N2腔底的不饱和卤水排出后,向腔底持续注入保护剂,减缓腔底岩盐的溶解速度;S5、第二腔段N2上方造腔:第二腔段N2腔底注入的保护剂完全覆盖腔底后,第一射流喷头沿第二腔段N2的底部逐渐向上移动,并且周向旋转,对第二腔段N2上方剩余的岩盐进行冲蚀溶解,溶解的卤水被实时排出,直至第二腔段N2造腔完成并与第一腔段N1完全连通,第二腔段N2造腔完成后,将第一腔段N1、第二腔段N2内的卤水完全排出,最终完成第一腔段N1、第二腔段N2的整体造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穴储气库的造腔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1中的第一腔段N1包括的若干个第一腔体的深度与腔体最大直径的比值为1.1

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穴储气库的造腔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1中的第二腔段N2包括的第二腔体深度与腔体最大直径的比值为0.5

0.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穴储气库的造腔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2中的第一腔段N1包括的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昌峰包宏亮平立华陈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