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血管病人行走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81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脑血管病人行走训练器,包括行走训练器主体和握把,所述行走训练器主体顶端表面设置有握把,所述行走训练器主体中部设置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行走训练器主体表面上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表面设置有多组滑块,所述活动杆对应的行走训练器主体表面上设置有套筒;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便于使用者对行走训练器主体中部间距进行调节,使行走训练器主体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体型进行适当的调节,使不同的使用者可以进行使用,同时还能够通过缩短行走训练器主体中部的间距,来减少行走训练器主体占用的空间,使行走训练器主体方便外出携带,大大提高了行走训练器主体的实用性。大大提高了行走训练器主体的实用性。大大提高了行走训练器主体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血管病人行走训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脑血管病人行走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脑血管病,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其共同特点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废或死亡,发病率占神经系统总住院病例的1/4~1/2,而脑血管病人的康复训练中就包括有直立行走,因此需要使用行走训练器来帮助病人进行康复行走训练,现有的脑血管病人行走训练器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0003]现有的脑血管病人行走训练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行走训练器主体中部常常会设置有连接杆,来增加行走训练器主体连接强度,而连接杆的长度通常都是固定的,因此导致行走训练器主体中部的间距为固定间距,导致体型肥胖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大尺寸的行走训练器主体,同时固定间距的行走训练器主体,存放的占用空间较大,不利用外出携带,因此大大降低了行走训练器主体的实用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脑血管病人行走训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脑血管病人行走训练器,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便于使用者对行走训练器主体中部间距进行调节,使行走训练器主体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体型进行适当的调节,使不同的使用者可以进行使用,同时还能够通过缩短行走训练器主体中部的间距,来减少行走训练器主体占用的空间,使行走训练器主体方便外出携带,大大提高了行走训练器主体的实用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脑血管病人行走训练器,包括行走训练器主体和握把,所述行走训练器主体顶端表面设置有握把,所述行走训练器主体中部设置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行走训练器主体表面上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表面设置有多组滑块,所述活动杆对应的行走训练器主体表面上设置有套筒,所述滑块对应的套筒内壁上皆开设有对应数量的限位槽,所述活动杆内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活动槽内滑动有定位块,且弹簧另一端与定位块内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顶端对应的套筒内壁上贯穿开设有多组通孔。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行走训练器主体侧面设置有存放组件,所述存放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行走训练器主体外壁上的放置盒,所述放置盒后端表面对称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转动有转杆,所述转杆插入固定块内的表面上缠绕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转杆中部设置有盖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滑块皆以活动杆为圆心环绕设置在活动杆外壁上,且滑块呈半圆形设置,所述限位槽设置为与滑块相匹配的半圆形槽。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块外端表面呈圆弧状设计,且定位块外壁与通孔内壁相贴合。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开设有五组,五组所述通孔皆呈等间距设计。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杆插入固定块的两端表面上皆缠绕设置有扭力弹簧,且扭力弹簧两端皆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放置盒内壁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盒内设置有三组挡板,且挡板分离出来的空腔可以存放物品。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便于使用者对行走训练器主体中部间距进行调节,使行走训练器主体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体型进行适当的调节,使不同的使用者可以进行使用,同时还能够通过缩短行走训练器主体中部的间距,来减少行走训练器主体占用的空间,使行走训练器主体方便外出携带,大大提高了行走训练器主体的实用性;
[0014]2、通过设置的存放组件,能够解决患者在户外使用行走训练器主体时,由于患者身穿病号服而不便携带药品的问题,使患者发病时,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地将药品取出,对患者进行救助。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A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图3中C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行走训练器主体;2、握把;3、调节组件;31、活动杆;32、滑块;33、套筒;34、限位槽;35、活动槽;36、弹簧;37、定位块;38、通孔;4、存放组件;41、放置盒;42、固定块;43、转杆;44、扭力弹簧;45、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4]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图7,一种脑血管病人行走训练器,包括行走训练器主体1和握把2,行走训练器主体1顶端表面设置有握把2,行走训练器主体1中部设置调节组件3,调节组件3包
括设置在行走训练器主体1表面上的活动杆31,活动杆31表面设置有多组滑块32,活动杆31对应的行走训练器主体1表面上设置有套筒33,滑块32对应的套筒33内壁上皆开设有对应数量的限位槽34,活动杆31内开设有活动槽35,活动槽35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弹簧36,活动槽35内滑动有定位块37,且弹簧36另一端与定位块37内端固定连接,定位块37顶端对应的套筒33内壁上贯穿开设有多组通孔38。
[0026]当患者需要时使用行走训练器主体1时,首先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的体型,然后再向定位块37下方按压定位块37,使定位块37滑入活动槽35内,并使定位块37对弹簧36进行挤压,直至定位块37外端表面滑至与套筒33内壁接触时,此时再向背离套筒33的方向拉动活动杆31,使活动杆31带动定位块37与套筒33内壁形成摩擦,使定位块37滑入活动槽35内,并使活动杆31带动滑块32在限位槽34内滑动,直至活动杆31带动定位块37滑至与对应患者体型的通孔38对齐时,定位块37就会受到弹簧36受到挤压后产生的复原力的推动下在活动槽35内进行复位滑动,并贯穿通孔38,从而达到对活动杆31滑动限位的目的,此时再将行走训练器主体1交予患者使用,通过此装置便于使用者对行走训练器主体1中部间距进行调节,使行走训练器主体1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体型进行适当的调节,使不同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血管病人行走训练器,包括行走训练器主体(1)和握把(2),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训练器主体(1)顶端表面设置有握把(2),所述行走训练器主体(1)中部设置调节组件(3),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设置在行走训练器主体(1)表面上的活动杆(31),所述活动杆(31)表面设置有多组滑块(32),所述活动杆(31)对应的行走训练器主体(1)表面上设置有套筒(33),所述滑块(32)对应的套筒(33)内壁上皆开设有对应数量的限位槽(34),所述活动杆(31)内开设有活动槽(35),所述活动槽(35)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弹簧(36),所述活动槽(35)内滑动有定位块(37),且弹簧(36)另一端与定位块(37)内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37)顶端对应的套筒(33)内壁上贯穿开设有多组通孔(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血管病人行走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训练器主体(1)侧面设置有存放组件(4),所述存放组件(4)包括对称设置在行走训练器主体(1)外壁上的放置盒(41),所述放置盒(41)后端表面对称设置有固定块(42),所述固定块(42)内转动有转杆(43),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