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络通道顶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768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联络通道顶管模具,包括底座、底模、顶模、内侧模、外侧模以及两个端模,底模、顶模、内侧模、外侧模以及两个端模之间相互拼接形成有用于成型管片的成型腔;外侧模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外模体,且两个外模体之间形成有浇筑口;底座可转动地设置于底模;合模后,将底模向上转动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联络通道顶管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顶管模具
,具体为一种联络通道顶管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隧道施工的支护方式主要分为盾构法施工和顶管法施工。其中,盾构法施工大多采用五片预制的混凝土管片拼装形成支护结构,而顶管法施工则采用预制的单节混凝土管节依次拼接形成支护结构。
[0003]但是,现有的顶管模具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顶管法施工的混凝土管节为圆环状结构,因此,顶管模具为一整环结构,模具整体尺寸大,管节脱模困难,占用空间大,不利于现场施工;(2)管节在预制浇筑过程中必须采用立模浇筑,浇筑操作口小,施工进度慢;而且,管片收水面平面度整体控制不理想,容易影响管节拼接处的密封性,部分位置混凝土表面气体不能有效逸出,管片脱模后需要派专人对缺欠位置进行修补,施工周期长,成本大。
[0004]因此,如何对现有的顶管模具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的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便于浇筑和脱模,且不会影响管片拼接处密封性的联络通道顶管模具。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联络通道顶管模具,包括底座、底模、顶模、内侧模、外侧模以及两个端模,所述底模、所述顶模、所述内侧模、所述外侧模以及两个所述端模之间相互拼接形成有用于成型管片的成型腔;所述外侧模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外模体,且两个所述外模体之间形成有浇筑口;所述底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模;合模后,将所述底模向上转动90r/>°
,从而使所述底模以及所述顶模均落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浇筑口朝向上方;脱模前,将所述底模向下转动90
°
,从而使所述底模落在地面上,且所述顶模朝向上方。
[0007]优选的,所述外模体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外模块;当浇筑混凝土时,各个所述外模块自下而上地依次完成拼接,从而实现所述管片的分段式浇筑。其优点是:若所述外模体为一整体结构,则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只能从两个所述外模体之间的所述浇筑口进入,而进入的混凝土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落至所述端模位置,这势必会增加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同时,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振捣,才能充分将靠近所述端模位置的混泥土捣实。但是,在所述外模体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外模块时,则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自下而上地依次完成各个所述外模块的拼接,即先将最下方的所述外模块(即靠近所述端模的所述外模块)拼接好,接着直接对该所述外模块相对应的一段区域进行浇筑;当完成该段区域的浇筑后,再拼接下一个所述外模块,并再次进行浇筑;以此类推,直接各个所述外模块都完成拼接后,再进行最后一次浇筑。也就是说,通过将所述外模体设置成多个所述外模块的方式,得以实现对
所述管片的分段式浇筑,从而能够充分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且有利于缩短混凝土的振捣时间。
[0008]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外模块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其优点是:当相邻两个所述外模块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时,则浇筑混凝土时,向将最下方的一个所述外模块完全拼接,并将其余的各个所述外模块转动至所述成型腔的外侧,以避免对浇筑混凝土产生干涉;当完成一次浇筑后,即可直接将下一个所述外模块转动至所述成型腔位置并完成拼接,而上方的其余所述外模块仍然可以转动至所述成型腔的外侧。也就是说,这种可转动的连接方式至少省去了相邻的两个所述外模块之间的拼接固定;另外,也保证所述外模体的整体性(即虽然所述外模体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外模块,但各个所述外模块之间是依次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避免各个所述外模块之间装错顺序。
[0009]优选的,所述联络通道顶管模具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外模块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迫使靠近所述浇筑口一侧的所述外模块向远离所述成型腔的方向转动。其优点是: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迫使靠近所述浇筑口一侧的所述外模块向远离所述成型腔的方向转动,即所述弹性件迫使未完成拼接的所述外模块自动向远离所述成型腔的方向转动,以避免未完成拼接的所述外模块因振捣而产生转动;否则,一旦所述外模块因振捣而产生转动后,容易影响混凝土的浇筑。
[0010]优选的,所述联络通道顶管模具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外模块之间;当所述弹性件迫使靠近所述浇筑口一侧的所述外模块向远离所述成型腔后,所述止挡件用于限制该所述外模块继续转动。其优点是:若没有所述止挡件的作用,当所述弹性件迫使靠近所述浇筑口一侧的所述外模块向远离所述成型腔后,未完成拼接的所述外模块的重量全部作用在所述弹性件上,从而使得所述弹性件长时间承受较大的负载,进而容易缩短所述弹性件的使用寿命。但是,在所述止挡件的作用下,当所述弹性件迫使靠近所述浇筑口一侧的所述外模块向远离所述成型腔后,所述止挡件能够限制该所述外模块继续转动,从而避免所述外模块重量全部作用在所述弹性件上,有利于延长所述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0011]优选的,所述止挡件包括固定架、止挡杆以及连接臂;所述固定架设置于靠近所述端模一侧的所述外模块,所述止挡杆水平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连接臂设置于靠近所述浇筑口一侧的所述外模块,且当该所述外模块向远离所述成型腔的方向转动,直至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止挡杆接触时,得以限制该所述外模块继续转动。其优点是:当所述外模块向远离所述成型腔的方向转动后,该所述外模块上的所述连接臂也会跟着转动,直至该所述连接臂转动至与对应的所述止挡杆接触时,该所述止挡杆即可限制该所述外模块进行转动。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止挡杆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臂水平贯穿设有用于适配所述止挡杆的插孔,且所述插孔随所述连接臂转动的运动轨迹经过所述安装孔的轴线。其优点是:当先将所述止挡杆插入所述安装孔内时,则当所述连接臂转动至与该所述止挡杆接触时,即可能够限制对应的所述外模块进行转动。当先转动所述外模块,直至该所述外模块上所述连接臂上的所述插孔与所述安装孔对齐时,再将所述止挡杆依次插入所述插孔以及所述安装孔时,即可将相邻的两个所述外模块锁死。
[0013]优选的,所述联络通道顶管模具还包括附着式振捣器,所述附着式振捣器设置于所述内侧模和/或所述外侧模。其优点是:相比于人工操作插入式的振捣器,这种所述附着
式振动器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另外,当所述附着式振捣器设置在所述内侧模上时,不会增高该模具的占用空间。
[0014]优选的,当所述管片的圆心角小于等于180
°
时,所述内侧模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模。其优点是:当所述管片的圆心角小于等于180
°
时,通过将所述内侧模直接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模,此时,无论在合模还是脱模,都只需要向上或向下滑动所述内侧模即可,从而无需将所述内侧模完全拆下,进而提高了所述内侧模的合模以及脱模效率。
[0015]优选的,当所述管片的圆心角大于180
°
时,所述内侧模包括上模体以及两个下模体;所述上模体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模,两个所述下模体均可左右滑动地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络通道顶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模、顶模、内侧模、外侧模以及两个端模,所述底模、所述顶模、所述内侧模、所述外侧模以及两个所述端模之间相互拼接形成有用于成型管片的成型腔;所述外侧模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外模体,且两个所述外模体之间形成有浇筑口;所述底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模;合模后,将所述底模向上转动90
°
,从而使所述底模以及所述顶模均落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浇筑口朝向上方;脱模前,将所述底模向下转动90
°
,从而使所述底模落在地面上,且所述顶模朝向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络通道顶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体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外模块;当浇筑混凝土时,各个所述外模块自下而上地依次完成拼接,从而实现所述管片的分段式浇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络通道顶管模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外模块之间为可转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络通道顶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通道顶管模具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外模块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迫使靠近所述浇筑口一侧的所述外模块向远离所述成型腔的方向转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络通道顶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通道顶管模具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外模块之间;当所述弹性件迫使靠近所述浇筑口一侧的所述外模块向远离所述成型腔后,所述止挡件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一胡文燕王志东杨斌徐挺孙启蒙朱文泽吴和禄龚超周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广天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