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系统的接口对接交互方法、设备及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跨系统的接口对接交互方法、设备及介质,属于计算机
技术介绍
[0002]业务系统是指为提供至少一种服务由多个业务环节构成的软件程序。比如:政府使用的政务系统、企业使用的办公流程系统等。由于单个业务系统提供的服务有限,因此,往往需要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跨系统交互。此时,需要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接口对接。
[0003]目前,常见的跨系统的接口对接交互方式主要是接口与接口的对接、或者通过接口网关提供对接服务以转发对接请求、或者使用统一的开放平台接口等。
[0004]但是,传统的接口式跨系统交互对接中,业务系统仅能根据需求方的明确需求提供固定方式、固定参数、固定接口的对接,无法根据多业务系统的需求发展自适应扩展接口,更无法根据自身业务系统的更新情况实现数据反哺的拓展及延伸应用。同时,如需进行接口的多场景匹配,往往需要找到业务系统的建设厂商进行接口的定制,而由于厂商内部发展,相关人员、技术都存在较大变动的可能,因此,会造成接口的定制效率低、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跨系统的接口对接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将所有的接口进行合约化,通过智能合约的自动匹配实现不同业务系统的交互流转,实现不同业务系统接口的公共化和自适应化。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跨系统的接口对接交互方法,用于运行在含有第一业务系统的第一设备中,所述第一设备接入区块链网络,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系统的接口对接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运行在含有第一业务系统的第一设备中,所述第一设备接入区块链网络,并在所述区域链网络中发布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所述第一智能合约用于执行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设备的第二业务系统之间进行交互的交互规范;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到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与所述第二业务系统交互的交互需求,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关联所述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二智能合约,以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合约指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对所述交互需求进行响应得到响应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将所述响应数据反馈至所述第一智能合约;所述响应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与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对接成功;在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获取到所述响应数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响应数据反馈至所述第一业务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解析所述交互需求的需求类型;在所述需求类型包括业务流的情况下,触发执行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关联所述第二智能合约;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响应数据反馈至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的步骤;业务流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业务系统的目标应用场景对接;在所述需求类型包括交互流的情况下,触发执行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关联所述第二智能合约;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响应数据反馈至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的步骤;并在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述响应数据反馈至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之后,通过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将所述交互需求对应的需求数据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网络;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关联所述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二智能合约,以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合约指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读取所述区块链网络上的需求数据,基于所述需求数据生成接收信号数据,并将所述接收信号数据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网络;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被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关联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触发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从所述区块链网络读取所述接收信号数据;所述交互流包括信令流和/或数据流,所述信令流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业务系统进行信令交互,所述数据流用于指示信令交互过程中所需使用的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和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存储于智能合约池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关联所述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二智能合约,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基于所述交互需求中携带的系统标识,获取所述系统标识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的合约地址;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向所述智能合约池发起会话请求,以触发所述智能合约池调用预设函数,以触发所述预设函数基于所述会话请求中的合约地址调用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其中,所述会话请求携带所述合约地址、所述交互需求的需求类型和所述交互需求的需求内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关联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失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触发所述第一业务系统输出第一告警数据;或者,
若所述交互需求的需求类型为交互流,则在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关联所述第二智能合约成功,但未获取到所述交互需求对应的接收信号数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生成异常告警需求;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响应于所述异常告警需求关联所述第二智能合约,以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合约指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对所述异常告警需求进行告警响应,得到告警响应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将所述告警响应数据反馈至所述第一智能合约;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军,马利,郭志樊,吴伟,段佳奕,崔少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