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以太网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48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以太网电缆,包括护套、编织层、绕包带,绕包带内形成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多股外表面包裹有绝缘层的导体,每对导体外侧包裹有线对屏蔽层,每对导体之间通过填充材料分隔,且围绕空腔内圆周设置;所述护套表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缘,以及表面上设置有与凸缘相配合的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凸缘与凹槽沿护套圆周交错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以太网电缆,具备有良好的通信性能:传输速度快、衰减小,同时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将多个线材单元进行组合应用。需求可将多个线材单元进行组合应用。需求可将多个线材单元进行组合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以太网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工业以太网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各种带有拖链装置的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例如:高架巷道式仓库储存和提取设备、石材木材加工设备、快速输送系统、户外起重设备、激光切割机、工业机器人、生产流水线等。布置在这些拖链装置里面的电线,根据设备和机型的不同,每台设备的电线用量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随着这些设备的不断增加,此类电线的用量也会越来越多。
[0003]以往传统的高柔屏蔽线,在生产和设计时,都是根据单个控制模块来设计,如果某个控制模块的控制原理需要用到多条控制线路时,便将多条线芯绞合在一起,然后加上屏蔽层,再挤压护套层,形成一条完整的电线成品。此类结构的电线弯曲性能和传输性能虽然也能满足使用需要,但由于不同的控制模块控制原理不同,所需要的线芯条数不同,功率不同所需要的线芯截面大小也不同,这就直接造成了每条成品线的大小不同。当这些单条大小不一的电线布置在同一拖链盒内时,容易交叉,增加了线与线之间的磨擦和拉扯,使得较小的电线更容易损坏,增加了设备整体的维修次数和成本。即使在布线时使用隔离筋将每条电线隔开,同样增加了拖链的造价和布线时间。
[0004]针对上述缺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拖链电缆,公开号CN207268950U,该电缆包括相同或不相同的第一缆芯、第二缆芯、第三缆芯、第四缆芯,上述多组缆芯通过护套层将其包覆成一体,实现使多个缆芯单元并排挤压在一个整体式护套里面,简化了多条布线的工艺。虽然,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组相同或不相同的缆芯通过护套层包覆成一体,并且能够根据特定机器设备进行应用。但是,这种技术方案无法根据应用环境需求变化而进行对缆芯选择性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以太网电缆,具备有良好的通信性能:传输速度快、衰减小,同时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将多个线材单元进行组合应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工业以太网电缆,包括护套、编织层、绕包带,绕包带内形成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多股外表面包裹有绝缘层的导体,每对导体外侧包裹有线对屏蔽层,每对导体之间通过填充材料分隔,且围绕空腔内圆周设置;所述护套,其表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缘,以及表面上设置有与凸缘相配合的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凸缘与凹槽沿护套圆周交错均匀分布。
[0008]进一步的,凸缘和凹槽与护套为一体结构,凸缘和凹槽截面呈几何形状,凸缘截面呈半圆弧形,凹槽截面呈半圆弧形。
[0009]进一步的,线材单元外包覆的护套,其表面上设置有流道,流道均等分布在护套表
面上。
[0010]本工业以太网电缆,多股互相绞合的线芯之间填充有填充材料,线芯外依次还包覆有绕包带、编织层。
[0011]进一步的,绕包带材质为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厚度为18mm
±
50μ;绕包带Ⅱ材质为无纺布,厚度为16mm
±
60μ,编织层材质为镀锡铜,护套材质为聚氯乙烯或聚氨酯。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工业以太网电缆,线材单元外包覆的护套,其表面上设计有向外凸起的凸缘,以及表面上设计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凸缘与凹槽沿护套圆周交错均匀分布;通过设计凸缘和与凸缘相配合的凹槽,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将多个线材单元进行组合应用;同时,凸缘与凹槽组合连接结构,避免了以往的多条布线容易造成线材交叉错位,加剧线材之间的磨擦和拉扯带来的风险。
[0014]2、本技术工业以太网电缆,在护套表面设计多条呈波浪型结构的流道,流道从护套表面延伸至护套内部,通过利用多条均等分布的流道,能够将电缆内部热量尽可能地挥发而出,也能够通过外部空气对流道内部热量对冲释放。除此之外,通过设计多条均等分布的流道,同时有效降低电缆护套受侧向作用力挤压而造成护套形变,通过利用多条流道使护套构成一个呈多个段状的护套,利用流道形成各段之间的间隙,当电缆护套受侧向作用力挤压时,不会造成整体受力挤压,而只会局部受力,同时各段之间并非完全断开,并且在塑胶材料所具备的弹性特点,使其赋予复位功效。
[0015]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所示为本技术工业以太网电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所示为本技术工业以太网电缆组合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3所示为本技术工业以太网电缆组合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参阅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业以太网电缆,所述工业以太网电缆自外而内包括护套105、编织层104、绕包带103,绕包带103内形成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多股外表面包裹有绝缘层的导体100,每对导体100外侧包裹有线对屏蔽层101,每对导体100之间通过填充材料102分隔,且围绕空腔内圆周设置。
[0021]本实施例工业以太网电缆,护套105表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缘106,以及表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107,凸缘106与凹槽107沿护套105圆周交错均匀分布。通过设计凸缘106和与凸缘106相配合的凹槽107,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将多个线材单元进行组合应用;同时,凸缘106与凹槽107组合连接结构,避免了以往的多条布线容易造成线材交叉错
位,加剧线材之间的磨擦和拉扯带来的风险。
[0022]本实施例工业以太网电缆,护套105上的凸缘106和凹槽107沿电缆长度设计,也可以将凸缘106、凹槽107沿电缆长度间隔设计。凸缘106和凹槽107与护套105为一体结构,凸缘106和凹槽107截面呈几何形状,参见图1

3,本实施例凸缘106截面呈半圆弧形,凹槽107截面呈半圆弧形。在其他实施例,可根据对挤出模具进行设计,将凸缘106和凹槽107设计为其他几何形状。
[0023]本实施例工业以太网电缆,护套105表面上还设计有流道108,流道108均等分布在护套105表面上。护套105表面上流道108数量可根据电缆产品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护套105表面上的流道108是通过在挤出模具型腔设计流道槽,塑料流经模具型腔型模具由挤出设备挤出,最终形成的护套结构。
[0024]在护套105表面设计多条呈波浪型结构的流道108,流道108从护套105表面延伸至护套105内部,通过利用多条均等分布的流道108,能够将电缆内部热量尽可能地挥发而出,也能够通过外部空气对流道108内部热量对冲释放。除此之外,通过设计多条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以太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以太网电缆自外而内包括护套(105)、编织层(104)、绕包带(103),所述绕包带(103)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多股外表面包裹有绝缘层的导体(100),每对导体(100)外侧包裹有线对屏蔽层(101),每对导体(100)之间通过填充材料(102)分隔,且围绕空腔内圆周设置;所述护套(105),其表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缘(106),以及表面上设置有与凸缘(106)相配合的向内凹陷的凹槽(107),所述凸缘(106)与凹槽(107)沿护套(105)圆周交错均匀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以太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106)和凹槽(107)与护套(105)为一体结构,所述凸缘(106)和凹槽(107)截面呈几何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以太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远超李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标顶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