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41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包括船体、收集口、传输装置、驱动装置、喷气装置、破碎装置和连接组件,所述船体内设置有容纳落料仓的腔体,所述传输装置位于船体和收集口之间,所述传输装置前端位于收集口下方,后端位于落料仓上方;所述驱动装置,通过带传动将动力传送至传输装置;所述喷气装置位于传输装置后端斜上方,持续不断地为喷嘴提供气压;所述破碎装置固定在收集口中,位于传输装置前端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河道垃圾,清洁效率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漂浮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河道垃圾治理也成了重中之重,河道垃圾主要由居民生活垃圾、以及河道两边的枯枝落叶等,若不及时处理的话,会大量堆积在下游严重时造成水质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0003]而现有的河道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人工打捞处理和机械设备处理,人工打捞处理,劳动强度大,打捞效率低;当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对塑料薄膜、渔网等垃圾进行打捞处理时,容易出现垃圾缠绕在传送装置前端,或缠绕在刀具上的情况,导致刀具和传送装置无法工作的情况出现,影响垃圾收集效率。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包括:
[0006]船体,其内部设有容纳落料仓的腔体;
[0007]传输装置,其位于所述船体和收集口之间,所述传输装置的前端位于收集口的下方,其后端位于落料仓的上方;
[0008]承载板,其水平固定在所述传输装置后端斜上方;
[0009]驱动装置,其水平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方,所述驱动装置通过带传动与各个传动滚筒的输入端以及旋转刀轴的输入端相连接;
[0010]喷气装置,其水平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方;
[0011]破碎装置,其固定在收集口中,且位于传输装置前端上方;
>[0012]连接组件,其铰接在所述船体和传输装置两侧。
[0013]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0014]侧挡板,为两块呈L状的板,所述侧挡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多根传动滚筒装配;
[0015]传动滚筒,通过所述侧挡板上的安装孔安装在两块侧挡板之间;
[0016]传送皮带,其套于传动滚筒外部,所述传送皮带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过滤孔,所述传送皮带具有水平传送段和斜置传送段;
[0017]传送挡板,垂直固定在所述传送皮带外表面,沿传送皮带转动方向布置有多个,且呈间隔布置。
[0018]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破碎装置包括:
[0019]旋转刀轴,在其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有多组刀片,且刀片旋转轨迹高于所述收集
口的底板;
[0020]剪力板,其两端轴段可转动安装在侧板的剪力板安装孔中,所述剪力板上设置有多个矩形贯穿槽与多组所述刀片一一对应,所述刀片能够从所述矩形贯穿槽中穿过,所述剪力板长度方向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凸柱,且所述凸柱插装在弹簧内,初始状态时,所述剪力板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剪力板靠近第二限位块的限位面。
[0021]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收集口包括:
[0022]底板;
[0023]侧板,所述侧板共有两块,其上均设置有旋转刀轴安装孔、剪力板安装孔和限位块安装孔;
[0024]限位块,其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对称布置在两侧板上,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一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均设置有螺栓安装孔和限位面,安装时两限位面相向安装,其中仅第一限位块上设置有弹簧安装孔;
[0025]弹簧,其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弹簧安装孔中;另一端套于所述凸柱上,初始状态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26]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0027]固定杆,铰接在所述船体和传输装置两侧;
[0028]液压缸,铰接在所述船体和传输装置两侧,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缸的伸缩长度进而控制收集口没入水中的深度。
[0029]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船体的腔体底部设置有移动轨道,且所述船体前端设置有排水口与移动轨道相贯通,所述排水孔位于水面的上方。
[0030]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落料仓包括:
[0031]拉环;
[0032]吊环,位于落料箱的两侧面,对称布置;
[0033]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落料仓底部,与所述船体上腔体底部的移动轨道相适配,且移动轨道上方的落料仓底部对应位置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沿船体运动方向位于滑块之前。
[0034]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所述喷气装置为微型气泵,其输出端连接有两个喷嘴,所述喷嘴对称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下方。
[0035]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喷嘴为可转动结构。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7]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破碎装置设置在收集口和传输装置之间,提前将即将进入传输装置的垃圾进行破碎,并且将刀具旋转方向设置为与传送带旋转方向相反,使得垃圾可以在刀片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传送带前端,提高了垃圾传输的效率,避免了垃圾在传输装置前端堆积缠绕,降低了传输装置的故障率。
[0038]本专利技术中,将剪力板设置为可旋转一定角度,并在弹簧的压缩和复位过程中使其与旋转刀片拥有相对速度,剪切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了刀片对垃圾的破碎效率,由于弹簧也为剪力板提供了缓冲,也提高了剪力板的使用寿命。
[0039]本专利技术中,在承载板上方设置了喷气装置,并且在承载板下方对称固定有两个喷
气嘴组件,可以对越过传输装置顶端的传输挡板上粘连的垃圾进行吹落,避免了垃圾跟随传送挡板再次进入水中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收集垃圾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立体示意图;
[0041]图2为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传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42]图3为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收集口与剪力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3]图4为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收集口结构示意图;
[0044]图5为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剪力板结构示意图;
[0045]图6为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落料仓半剖示意图;
[0046]图7为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第一限位块结构示意图;
[0047]图8为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破碎刀具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8]图中:1、船体;2、驱动装置;3、喷气装置;4、承载板;5、传输装置;6、破碎装置;7、收集口;8、连接组件;9、落料仓;111、排水口;51、传送皮带;52、传送挡板;53、过滤孔;54、传动滚筒;55、侧挡板;501、水平传送段;502、斜置传送段;61、旋转刀轴;62、刀片;63、剪力板;71、底板;72、限位块;73、弹簧;74、侧板;81、液压缸;82、固定杆;91、拉环;92、吊环;93、圆孔;94、滑块;631、凸柱;632、矩形贯穿槽;633、圆弧结构;634、腹板;721、第一限位块;722、第二限位块;7211、螺栓安装孔;7212、弹簧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9]请参阅图1

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包括:
[0050]船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其内部设有容纳落料仓(9)的腔体;传输装置(5),其位于所述船体(1)和收集口(7)之间,所述传输装置(5)的前端位于收集口(7)的下方,其后端位于落料仓(9)的上方;承载板(4),其水平固定在所述传输装置(5)后端斜上方;驱动装置(2),其水平固定在所述承载板(4)上方,所述驱动装置(2)通过带传动与各个传动滚筒(54)的输入端以及旋转刀轴(61)的输入端相连接;喷气装置(3),其水平固定在所述承载板(4)上方;破碎装置(6),其固定在收集口(7)中,且位于传输装置(5)前端上方;连接组件(8),其铰接在所述船体(1)和传输装置(5)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5)包括:侧挡板(55),为两块呈L状的板,所述侧挡板(55)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多根传动滚筒(54)装配;传动滚筒(54),通过所述侧挡板(55)上的安装孔安装在两块侧挡板(55)之间;传送皮带(51),其套于传动滚筒(54)外部,所述传送皮带(51)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过滤孔(53),所述传送皮带(51)具有水平传送段(501)和斜置传送段(502);传送挡板(52),垂直固定在所述传送皮带(51)外表面,沿传送皮带转动方向布置有多个,且呈间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垃圾自动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装置(6)包括:旋转刀轴(61),在其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有多组刀片(62),且刀片(62)旋转轨迹高于所述收集口(7)的底板(71);剪力板(63),其两端轴段可转动安装在侧板(74)的剪力板安装孔中,所述剪力板(63)上设置有多个矩形贯穿槽(632)与多组所述刀片(62)一一对应,所述刀片(62)能够从所述矩形贯穿槽(632)中穿过,所述剪力板(63)长度方向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凸柱(631),且所述凸柱插装在弹簧内,初始状态时,所述剪力板(63)在弹簧(73)弹力作用下,剪力板(63)靠近第二限位块(7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苏梅
申请(专利权)人:岳阳息晴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