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耦合太阳能和地热能制氢的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缩空气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耦合太阳能和地热能制氢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热能,是一种分布广阔、储备量大、清洁环保、持续性强的优质可再生资源源。地热能分布以及储量而言,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太阳能,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是实现低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获取氢能的主要方式为电解水制氢,传统意义上电制氢技术多来自于火电,对大气造成污染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降低了制氢的经济性和环保性;生成氢气前,水预热过程电量的消耗,同时电制氢过程中,氢气和氧气部分会聚集在电极的周围,增加电极上的阻抗,减少电极与电解质的有效接触面积,影响了电解水的效率;电解水过程中热量不断积聚,导致温度过高,造成电极和隔膜的破坏,影响了电制氢的安全,进而影响了其的进一步发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通过将多余的电能转为空气压能储存,在用电高峰期释出高压空气膨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空气储能耦合太阳能和地热能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级压缩机组、储气罐(4)、多级膨胀机组、高温储热罐(33)、低温储热罐(28)、地热系统(19)、第一蒸发器(20)、蒸汽透平(21)、电解水系统(23)、凝汽器(29)以及太阳能系统(30);多级膨胀机组连接发电机,多级压缩机组包括多级压缩机,每级压缩机出口设置换热器,多级膨胀机组包括多级膨胀机,每级膨胀机入口设置工质加热器;最高一级压缩机出口的换热器依次连接储气罐(4)和最高一级膨胀机入口前的工质加热器;低温储热罐(28)依次连接换热器、高温储热罐(33)和工质加热器,工质加热器的热侧出口连接低温储热罐(28);最低一级膨胀机出口设置第一回热器(18);太阳能系统(30)、第一蒸发器(20)、蒸汽透平(21)、凝汽器(29)依次连接,凝汽器(29)经循环水泵连接太阳能系统(30);第一蒸发器(20)连接低温储热罐(28);太阳能单元电能输出端连接电解水系统(23),电解水系统(23)连接地热系统(19),电解水系统(23)的气体出口设置第二回热器(24),凝汽器(29)的出口依次连接第一回热器(18)、第二回热器(24)以及供热制冷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耦合太阳能和地热能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系统(30)包括第一油泵(301)、第四闸阀(302)、第一太阳能集热器(303)、第二油泵(304)、第二太阳能集热器(305)、蓄热器(306)、第五闸阀(307)和第二蒸发器(308),第一油泵(301)的出口依次连接第一太阳能集热器(303)和第二蒸发器(308),第一油泵(301)的出口依次连接第四闸阀(302)、第二油泵(304)、蓄热器(306)、第五闸阀(307)和第二蒸发器(308);第二太阳能集热器(305)连接第二油泵(304),蓄热器(306)出口还连接第二太阳能集热器(305);第二蒸发器(308)连接第一油泵(301)的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耦合太阳能和地热能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地热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循环水泵(272)和地埋管系统(271)、储水箱(273)和温度控制阀(274),温度控制阀(274)的出口连接电解水系统(23);地埋管系统(271)中,由外到内依次为土壤(2711)、回填材料(2712)、深埋套管外管(2714)以及深埋套管内管(2715),深埋套管外管上装有环形肋片(2713);深埋套管内管(2715)外壁和深埋套管外管(2714)内壁分别有螺旋外螺纹、螺旋内螺纹;深埋套管内管(2715)由三层组成,其中中间层材料采用多空真空硅,其余两层材料为传统内管采用的PE。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耦合太阳能和地热能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制氢单元包括电解水系统(23)、第二回热器(24)、氢储罐(25)和氧储罐(26),电解水系统(23)的氢气出口和氧气出口均与第二回热器(24)连接,第二回热器(24)的热侧出口分别连接氢储罐(25)和氧储罐(26),第二回热器(24)的冷侧连接第一回热器(18)和凝汽器(1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耦合太阳能和地热能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电解水系统(23)中设置阴极室和阳极室,阴极室和阳极室之间设置隔膜,阴极室中设置第一搅拌器(239)、阴极(231)和温度传感器(234),阴极室上开设第一进水口(235)、第一出水口(237)以及氢气出口,第一出水口(237)处设置第一温度控制阀(243);阳极室中设置阳极(232)和第二搅拌器(240),阳极室开设第二进水口(236)、第二出水口(238)和氧气出口(242),第二出水口(238)处设置第二温度控制阀(244),第一出水口(237)和第二出水口(238)为漏斗形,阴极(231)和阳极(232)连接第二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电解水系统(23)的入口处设置第三温度控制阀(274),温度传感器(234)、第一温度控制阀(243)、第二温度控
制阀(244)以及第三温度控制阀(274)连接控制中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耦合太阳能和地热能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供热制冷单元包括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4)和板式换热器(15),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4)、板式换热器(15)均与第二回热器(24)连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4)包括依次连接的发生器(141)、冷凝器(142)、第三节流阀(143)、第三蒸发器(144)、吸收室(145)和液体泵(146),液体泵(146)连接发生器(141),吸收室(145)经第四节流阀(147)连接发生器(141),发生器(141)连接第二回热器(24),第三蒸发器(144)向外部提供冷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耦合太阳能和地热能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级压缩机组包括低压级压缩机(2)和高压级压缩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焕然,张文龙,张宇飞,金鹏,杜峻宇,宋曜光,王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