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199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网关,包括控制单元、输入单元、无线通信单元、控制输出单元和指示单元,所述输入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连接所述控制输出单元和所述指示单元。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和控制输出单元的相互配合,方便与控制端进行无线通信接收指令,同时通过控制输出单元进行本地主动控制,能够进行脉冲类型的输出控制和阀门控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用方便的优点。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关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了一种网关。

技术介绍

[0002]在智能网关行业中,智能网关是智能设备进行数据管理的枢纽,网关担负着与本地多个设备间实时数据管理功能,同时还担任着本地数据检测、数据分析、编码、与服务器通讯等功能,通过智能网关的使用,提升了家居、工业等场所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等。
[0003]但是目前的网关都是用于数据管理和收发等,在物联网领域应用时无法进行输出控制,还需配备其它设备相配合,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网关。
[0005]一种网关,包括控制单元、输入单元、无线通信单元、控制输出单元和指示单元,所述输入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连接所述控制输出单元和所述指示单元,所述控制输出单元包括脉冲输出模块和阀门控制模块。
[0006]基于上述,所述脉冲输出模块包括二极管D51、电阻R51、电阻R52、三极管Q51和接口端子P51,所述二极管D51的阳极连接电源V

IN,所述二极管D51的阴极通过电阻R51连接接口端子P51的一个接线端,三极管Q51的基极通过电阻R52连接控制单元,所述三极管Q5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1的集电极连接接口端子P51的另一个接线端。
[0007]基于上述,所述阀门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53、电阻R54、三极管Q52、二极管D52、继电器K51和接口端子P52,所述继电器K51的线圈一端通过电阻R53连接电源V

IN,所述继电器K51的线圈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2的集电极,三极管Q5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2的基极通过电阻R54连接控制单元,二极管D52并联在继电器K51的线圈两端,继电器K51的触点分别连接接口端子P52的接线端。
[0008]基于上述,所述指示单元包括声光指示模块,所述声光指示模块包括发光指示电路和声音指示电路,所述发光指示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LED1和LED2,所述LED1的阳极通过电阻R5连接控制单元,LED1的阴极接地,所述LED2的阳极通过电阻R6连接控制单元,LED2的阴极接地;所述声音指示电路包括二极管D2、电阻R7、三极管Q1和扬声器SP1,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源V

IN,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扬声器SP1的输入端,扬声器SP1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7连接控制单元。
[0009]基于上述,所述输入单元为按键电路,按键电路包括电阻R2、电阻R3和按键S1,按键S1的一端接地,按键S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连接电源,按键S1的另一端还通过电阻R2连接控制单元。
[0010]基于上述,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包括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
[0011]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技术通过控
制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和控制输出单元的相互配合,方便与控制端进行无线通信接收指令,同时通过控制输出单元进行本地主动控制,能够进行脉冲类型的输出控制和阀门控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框图。
[0013]图2是本技术脉冲输出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阀门控制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WiFi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蓝牙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发光指示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本技术声音指示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9]图8是本技术按键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0]图9是本技术控制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是本技术存储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2]图11是本技术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一种网关,包括控制单元、输入单元、无线通信单元、控制输出单元和指示单元,所述输入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连接所述控制输出单元和所述指示单元,所述控制输出单元包括脉冲输出模块和阀门控制模块。
[0025]使用时,通过输入单元进行设置设定,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与用户控制端进行通信连接,方便接收控制指令,通过控制输出单元与目标控制设备进行连接并根据控制指令进行输出控制,同时通过指示单元进行指示显示。本实施例中控制输出单元包括脉冲输出模块和阀门控制模块,分别用于输出脉冲型控制指令和对阀门进行控制。实际中,还包括电源模块和存储模块,电源模块用于提供合适的电压,如图11所示,U1和U2分别电源芯片,型号为TPL740。存储模块连接控制单元并用于对数据进行存储,如图10所示,U5为存储芯片,型号为P25Q16H。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为处理器U4,如图9所示,型号为nRF52832。
[0026]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脉冲输出模块包括二极管D51、电阻R51、电阻R52、三极管Q51和接口端子P51,所述二极管D51的阳极连接电源V

IN,所述二极管D51的阴极通过电阻R51连接接口端子P51的一个接线端,三极管Q51的基极通过电阻R52连接控制单元,所述三极管Q5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1的集电极连接接口端子P51的另一个接线端。接口端子P51用于连接目标控制设备,O

State连接在处理器U4的27管脚,控制单元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51导通,连接在接口端子P51上的目标控制设备接通电源,控制单元输出低电平时
三极管Q51截止,目标控制设备断电,控制单元输出PWM信号,控制三极管Q51的通断,从而对目标控制设备输出脉冲信号。
[0027]如图3所示,所述阀门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53、电阻R54、三极管Q52、二极管D52、继电器K51和接口端子P52,所述继电器K51的线圈一端通过电阻R53连接电源V

IN,所述继电器K51的线圈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2的集电极,三极管Q5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2的基极通过电阻R54连接控制单元,二极管D52并联在继电器K51的线圈两端,继电器K51的触点分别连接接口端子P52的接线端。接口端子P52用于连接目标控制设备,O

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输入单元、无线通信单元、控制输出单元和指示单元,所述输入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连接所述控制输出单元和所述指示单元,所述控制输出单元包括脉冲输出模块和阀门控制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输出模块包括二极管D51、电阻R51、电阻R52、三极管Q51和接口端子P51,所述二极管D51的阳极连接电源V

IN,所述二极管D51的阴极通过电阻R51连接接口端子P51的一个接线端,三极管Q51的基极通过电阻R52连接控制单元,所述三极管Q5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1的集电极连接接口端子P51的另一个接线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53、电阻R54、三极管Q52、二极管D52、继电器K51和接口端子P52,所述继电器K51的线圈一端通过电阻R53连接电源V

IN,所述继电器K51的线圈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2的集电极,三极管Q5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2的基极通过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敬波李冰朱锋张定稳路林桦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鲜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