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增压增氧钢结构建筑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99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增压增氧钢结构建筑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包括钢结构框架柱、承压钢板内墙、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承压外窗结构和隔热外窗结构;承压钢板内墙和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内外平行设于相邻的钢结构框架柱之间,承压钢板内墙上开设有承压外窗安装口,承压外窗结构安装于承压外窗安装口内,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开设有隔热外窗安装口,隔热外窗结构安装于隔热外窗安装口内;承压外窗安装口和隔热外窗安装口横向平齐,并且二者相距有一定的距离。其有益效果是,该外窗围护构造体系通过设置双外窗结构能够同时满足高原地区室内压力大于室外压力所承担的压力要求和外窗的隔热要求,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冷热桥问题。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冷热桥问题。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冷热桥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增压增氧钢结构建筑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节能和密封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增压增氧钢结构建筑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建筑是以建筑钢材构成承重结构的建筑。通常由型钢和钢板制成的梁、柱、桁架等构件构成承重结构。其与屋面、楼面和墙面等围护结构共同组成的建筑物。
[0003]目前,传统的外窗无法同时满足高原地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增压功能的要求,以及外窗的隔热要求,而且传统的外窗存在较宽的冷热桥(指在建筑物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时,由于建筑结构中的某些部位的传热系数明显大于其他部位,使得热量集中地从这些部位快速传递),容易出现结露或者热量散失的现象,增加建筑的能耗。
[0004]故亟需一种即能够满足高原地区室内压力大于室外压力所承担的压力要求,又可满足外窗的隔热要求,以及解决冷热桥问题的基于增压增氧钢结构建筑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增压增氧钢结构建筑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其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时满足高原地区室内压力大于室外压力所承担的压力要求和外窗的隔热要求,以及存在冷热桥的技术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增压增氧钢结构建筑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包括钢结构框架柱、承压钢板内墙、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承压外窗结构和隔热外窗结构。多根所述钢结构框架柱组成的框架主体,所述承压钢板内墙和所述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内外平行设于相邻的所述钢结构框架柱之间,所述承压钢板内墙上开设有承压外窗安装口,所述承压外窗结构安装于所述承压外窗安装口内,所述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开设有隔热外窗安装口,所述隔热外窗结构安装于所述隔热外窗安装口内。所述承压外窗安装口和所述隔热外窗安装口横向平齐,并且所述承压外窗安装口和所述隔热外窗安装口相距有一定的距离,所述承压外窗结构和所述隔热外窗结构之间形成窗体空腔。
[0010]可选地,所述承压外窗结构包括承压窗和第一窗框。所述第一窗框安装于所述承压外窗安装口内,所述承压窗安装于所述第一窗框内。
[0011]可选地,所述承压窗为双层钢化夹胶玻璃窗,所述第一窗框为钢窗框。
[0012]可选地,所述隔热外窗结构包括隔热窗和第二窗框。所述第二窗框安装于所述隔热外窗安装口内,所述隔热窗安装于所述第二窗框内。
[0013]可选地,所述隔热窗为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所述第二窗框为断桥铝合金窗框。
[0014]可选地,所述承压钢板内墙和所述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相距有一定的距离,二者之间形成墙体空腔。
[0015]可选地,所述窗体空腔与所述墙体空腔之间设有聚氨酯封边岩棉夹芯板。
[0016]可选地,所述承压外窗安装口的两侧设有窗体加强龙骨。
[0017]可选地,所述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包括镀铝锌彩板和聚氨酯封边岩棉夹芯板。所述镀铝锌彩板设于相邻的所述钢结构框架柱之间,所述聚氨酯封边岩棉夹芯板铺设于所述镀铝锌彩板外侧。
[0018]可选地,所述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的转角处设有转角同色同厚钢板。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增压增氧钢结构建筑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通过在承压钢板内墙上设置承压外窗结构,以满足高原地区室内压力大于室外压力所承担的压力要求,通过在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上设置隔热外窗结构,以满足外窗的隔热要求,并且承压外窗结构和隔热外窗结构之间的窗体空腔进行蓄热和换热,防止产生冷热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该外窗围护构造体系通过设置双外窗结构能够同时满足高原地区室内压力大于室外压力所承担的压力要求和外窗的隔热要求,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冷热桥问题,降低了建筑能耗,达到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窗框的安装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4为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钢结构框架柱;2:承压钢板内墙;3: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31:转角同色同厚钢板;32:矩形成品排水管;33:镀锌C型钢板;34:窗框固定铁片;41:承压窗;42:第一窗框;51:隔热窗;52:第二窗框;6:窗体空腔;7:墙体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于增压增氧钢结构建筑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包括钢结构框架柱1、承压钢板内墙2、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3、承压外窗结构和隔热外窗结构。多根钢结构框架柱1组成的框架主体,承压钢板内墙2和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3内外平行设于相邻的钢结构框架柱1之间,承压钢板内墙2上开设有承压外窗安装口,承压
外窗结构安装于承压外窗安装口内,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3开设有隔热外窗安装口,隔热外窗结构安装于隔热外窗安装口内。承压外窗安装口和隔热外窗安装口横向平齐,并且承压外窗安装口和隔热外窗安装口相距有一定的距离,承压外窗结构和隔热外窗结构之间形成窗体空腔6。其中,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3包括镀铝锌彩板和聚氨酯封边岩棉夹芯板。镀铝锌彩板设于相邻的钢结构框架柱1之间,聚氨酯封边岩棉夹芯板铺设于镀铝锌彩板外侧。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3的转角处设有转角同色同厚钢板31,转角同色同厚钢板31通过铆钉固定安装,并通过密封胶封堵,以提高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3的整体性。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3还嵌设有矩形成品排水管32,以便于进行排水。承压钢板内墙2包括承压钢板和轻钢龙骨,承压钢板通过轻钢龙骨安装于相邻的钢结构框架柱1之间,承压钢板上还铺设有内装模块板。
[0030]具体地,其原理为,通过在承压钢板内墙2上设置承压外窗结构,以满足高原地区室内压力大于室外压力所承担的压力要求,通过在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3上设置隔热外窗结构,以满足外窗的隔热要求,并且承压外窗结构和隔热外窗结构之间的窗体空腔6进行蓄热和换热,防止产生冷热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该外窗围护构造体系通过设置双外窗结构能够同时满足高原地区室内压力大于室外压力所承担的压力要求和外窗的隔热要求,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冷热桥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增压增氧钢结构建筑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框架柱(1)、承压钢板内墙(2)、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3)、承压外窗结构和隔热外窗结构;多根所述钢结构框架柱(1)组成的框架主体,所述承压钢板内墙(2)和所述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3)内外平行设于相邻的所述钢结构框架柱(1)之间,所述承压钢板内墙(2)上开设有承压外窗安装口,所述承压外窗结构安装于所述承压外窗安装口内,所述金属岩棉夹芯板外墙(3)开设有隔热外窗安装口,所述隔热外窗结构安装于所述隔热外窗安装口内;所述承压外窗安装口和所述隔热外窗安装口横向平齐,所述承压外窗结构和所述隔热外窗结构之间形成窗体空腔(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压增氧钢结构建筑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外窗结构包括承压窗(41)和第一窗框(42);所述第一窗框(42)安装于所述承压外窗安装口内,所述承压窗(41)安装于所述第一窗框(42)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增压增氧钢结构建筑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窗(41)为双层钢化夹胶玻璃窗,所述第一窗框(42)为钢窗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压增氧钢结构建筑的外窗围护构造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窗结构包括隔热窗(51)和第二窗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香黄马军王卫强廖金军刘金书李帅李磊曾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