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簧结构及烹饪器具,该扭簧结构包括:旋转扭臂以及螺旋主体,旋转扭臂与螺旋主体相连且用于抵接烹饪器具的盖体,旋转扭臂包括自由段和固定段,其中,自由段通过固定段与螺旋主体连接,且固定段位于螺旋主体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平面内,且自由段所在的平面相对于固定段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沿螺旋主体的径向方向,自由段相对于固定段远离螺旋主体。如此,自由段和固定段间形成了预变形,当盖体转动并盖设在烹饪器具的锅体上时,旋转扭臂受力后,自由段和固定段的连接处不会因受力而上供,进而可有效减小扭簧结构在盖体内所需的安装空间。需的安装空间。需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簧结构及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扭簧结构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盖体大多以可枢转地方式连接至锅体,并且在枢转轴上设置有扭簧,以辅助盖体实现自动地打开或关闭。其中,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抵靠在锅体和盖体上。
[0003]为了避让盖体中间的蒸汽通道,通常将扭簧抵接于盖体上的扭臂设置成多段依次连接的折弯结构,如“Z”字型等。然而,由于结构的限制,当盖体盖设在锅体上时,多段式弯折结构部分区段容易发生变形而上拱,如此,会增大扭簧安装所需的空间,从而导致盖体的厚度增加,使得烹饪器具外观较为笨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扭簧结构及烹饪器具,该扭簧结构设计较为合理,能有效避免盖体盖合在锅体上时出现变形上拱的现象。
[0005]一种扭簧结构,包括:旋转扭臂以及螺旋主体,所述旋转扭臂与所述螺旋主体相连且用于抵接烹饪器具的盖体,所述旋转扭臂包括自由段和固定段,其中,所述自由段通过所述固定段与所述螺旋主体连接,且所述固定段位于所述螺旋主体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平面内,且所述自由段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固定段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沿所述螺旋主体的径向方向,所述自由段相对于所述固定段远离所述螺旋主体。
[0006]在上述的扭簧结构中,由于旋转扭臂包括自由段和固定段,自由段通过固定段与螺旋主体相连,且旋转扭臂用于抵接在烹饪器具的盖体上,如此,可通过旋转扭臂释放扭力的方式辅助盖体实现自动地打开。同时,由于固定段位于螺旋主体沿其径向方向延伸的平面内,且自由段所在的平面相对于固定段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且沿螺旋主体的径向方向,自由段相对于固定段远离螺旋主体,如此,可在自由段和固定段间形成了预变形,因此,当盖体转动并盖设在烹饪器具的锅体上时,旋转扭臂受力后,自由段和固定段的连接处不会因受力而上供,进而可有效减小扭簧结构在盖体内所需的安装空间。
[0007]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由段包括第一段体及第二段体,所述第一段体与所述第二段体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段体远离所述第一段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段相连,所述第一段体用于与所述盖体上的固定扣卡接配合,所述第一段体与所述第二段体所在的平面为第一虚拟面,所述固定段位于所述螺旋主体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平面为第二虚拟面,所述第一虚拟面相对于所述第二虚拟面倾斜设置。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段包括第三段体及第四段体,所述第三段体与所述第四段体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段体远离所述第四段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段体相连,所述第四段体远离所述第三段体的一端与所述螺旋主体相连。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体、所述第二段体、所述第三段体以及所述第四段体由金属丝一体弯折形成。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体与所述第三段体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体与所述第三段体平行设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扭簧结构还包括固定扭臂,所述旋转扭臂和所述固定扭臂分别连接在所述螺旋主体的两端,且所述固定扭臂用于抵接所述烹饪器具的锅体。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螺旋主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三段体相对所述第一段体更靠近所述固定扭臂。
[00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盖体、锅体、扭力轴以及如上所述的扭簧结构,所述盖体通过所述扭力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锅体上,所述螺旋主体套设在所述扭力轴外,且所述旋转扭臂与所述盖体抵接,所述固定扭臂与所述锅体抵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扭簧结构设有两个,且所述两个扭簧结构沿所述扭力轴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圈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扭簧结构处于自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所示扭簧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3所示扭簧结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中扭簧结构的侧视图。
[0026]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0027]10、扭簧结构;110、旋转扭臂;111、自由段;1111、第一段体;1112、第二段体;112、固定段;1121、第三段体;1122、第四段体;120、螺旋主体;130、固定扭臂;20、盖体;210、内盖;211、固定端;212、自由端;220、固定卡扣;30、锅体;40、扭力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通常,烹饪器具,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均设有盖体、锅体以及扭簧。其中,盖体与锅体转动连接,且扭簧设置在盖体与锅体的转动连接处。然而,扭簧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当盖体盖设在锅体上时,扭簧的扭臂容易发生变形而朝向背离锅体的方向上拱,如此,会增大扭簧在盖体内安装所需的空间,从而导致盖体的厚度增加,使得烹饪器具外观较为笨重。为克服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扭簧结构10,该扭簧结构10设计较为合理,能有效避免盖体盖合在锅体上时出现变形而上拱的现象。
[0030]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结构;图2为图1圈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至图6均为图1中扭簧结构10处于自然状态时各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具体地,请参与图1至图6,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扭簧结构10,包括:旋转扭臂110以及螺旋主体120。旋转扭臂110与螺旋主体120相连且用于抵接烹饪器具的盖体20。旋转扭臂110包括自由段111和固定段112。其中,自由段111通过固定段112与螺旋主体120连接,且固定段112位于螺旋主体120沿径向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扭臂以及螺旋主体,所述旋转扭臂与所述螺旋主体相连且用于抵接烹饪器具的盖体,所述旋转扭臂包括自由段和固定段,其中,所述自由段通过所述固定段与所述螺旋主体连接,且所述固定段位于所述螺旋主体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平面内,且所述自由段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固定段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沿所述螺旋主体的径向方向,所述自由段相对于所述固定段远离所述螺旋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段包括第一段体及第二段体,所述第一段体与所述第二段体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段体远离所述第一段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段相连,所述第一段体用于与所述盖体上的固定扣卡接配合,所述第一段体与所述第二段体所在的平面为第一虚拟面,所述固定段位于所述螺旋主体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平面为第二虚拟面,所述第一虚拟面相对于所述第二虚拟面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包括第三段体及第四段体,所述第三段体与所述第四段体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段体远离所述第四段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段体相连,所述第四段体远离所述第三段体的一端与所述螺旋主体相连。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冬冬,潘泽勇,夏鹏,李秋雨,李鹏炜,陈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