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化霜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381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蓄热化霜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获取模块;计时模块,计数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时长T;判断模块,判断空调系统是否运行制热模式、是否满足蓄热进入条件、是否满足化霜进入条件;蓄热进入条件为: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或时长T不小于第一时长阈值;化霜进入条件为: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或时长T大于第二时长阈值;控制模块,在空调系统满足蓄热进入条件,控制空调系统进入蓄热模式;在满足化霜进入条件,控制空调系统退出蓄热模式并进入化霜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借助蓄热模式使得室内机组以及空调配管升温储蓄热量,有效缩短化霜时间。短化霜时间。短化霜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热化霜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为一种蓄热化霜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多联机化霜实验测试数据表明,相同的外机配置和内机配置条件下,相同的化霜控制程序,长配管化霜时间要比短配管化霜时间短13.04%

19.17%左右。深入分析其中原因,长配管由于配管累计体积大,带来较为可观的的蓄热能力,化霜时长配管的蓄热能够融化结霜提供可观的热量来源。现有的采用直接切换模式化霜的多联机系统化霜控制缺乏蓄热化霜程序控制是导致化霜时间较长的主要根源。
[0003]现有的多联机系统化霜控制一般采用直接切换模式化霜和采用特殊材料蓄热放热化霜。直接切换模式化霜化霜时间比较长,内侧长时间无法供热,舒适性差。采用特殊材料蓄热放热化霜的辅助结构体积较大,设计成本较高,使得难以大规模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热化霜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控制优化程序,提高室内换热器以及配管的升温储蓄热量,有效缩短化霜时间,提高化霜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蓄热化霜控制装置,包括温度获取模块,实时获取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计时模块,计数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时长T;判断模块,判断空调系统是否运行制热模式、判断空调系统是否满足蓄热进入条件、判断空调系统是否满足化霜进入条件;其中,蓄热进入条件为: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或时长T不小于第一时长阈值;化霜进入条件为: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或时长T大于第二时长阈值;第一时长阈值为预设的最长化霜时间、第二时长阈值大于第一时长阈值;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第三预设值顺序降低;控制模块,在空调系统满足蓄热进入条件,控制空调系统进入蓄热模式;在空调系统满足化霜进入条件,控制空调系统退出蓄热模式,并进入化霜模式。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并根据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的不同或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低于预设值的时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分层次执行化霜,能够提高空调系统的热量储蓄,提高化霜效率,缩短化霜时间,避免长时间运行化霜带来的室内舒适性差。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油分离器、四通阀、室内机组、节流元件、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室内机组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子室内机,每个子室内机内置有内风机及电子膨胀阀,室外换热器出口设有温度获取模块,温度获取模块为室外换热器出口感温包。
[0008]根据该技术方案,空调系统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蓄热化霜控制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
的空调系统,适用范围广。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在蓄热模式下,强制降低处于开机状态的子室内机的内风机的风挡至最低风挡;控制处于关机状态的子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启至固定开度,且对应的内风机保持关闭。
[0010]根据该技术方案,在蓄热模式下,强制降低处于开机状态的子室内机的内风机的风挡至最低风挡,能够减少子室内机内的热量流失,提高子室内机内的热量储蓄;控制处于关机状态的子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启至固定开度,且对应的内风机保持关闭,能够保证高温冷媒进入子室内机进行蓄热,提高空调系统的蓄热能力,在进行化霜时,开机状态及关机状态内的高温冷媒均能够流向室外换热器,提高室外换热器的化霜能力,缩短化霜时间。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室外环境温度获取模块,获取室外环境温度;预设模块,预设有不同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最长化霜时间;控制模块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及最长化霜时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时长阈值。
[0012]根据该技术方案,在不同室外环境温度下对应的最长化霜时间不同,进而在执行蓄热、化霜判断时,提高了进入蓄热、化霜时间节点的准确性,及时进行蓄热、化霜,提高用户体验;同时,避免频繁蓄热、化霜或者长时间未执行蓄热、化霜,导致霜层过厚,影响室外换热器的正常使用。
[0013]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蓄热化霜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空调系统是否运行制热模式;在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下,实时获取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判断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并计数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长T;判断空调系统是否满足蓄热进入条件,在空调系统满足蓄热进入条件时,控制空调系统进入蓄热模式;判断空调系统是否满足化霜进入条件,在空调系统满足化霜进入条件,控制空调系统退出蓄热模式,并进入化霜模式;其中,蓄热进入条件为: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或时长T不小于第一时长阈值;化霜进入条件为: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或时长T大于第二时长阈值;第一时长阈值为预设的最长化霜时间、第二时长阈值大于第一时长阈值;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第三预设值顺序降低。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一预设值为0℃,第一预设值为

9℃,第三预设值为

12℃。
[0015]根据该技术方案,在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低于0℃时,开始计时,并在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低于

9℃开始蓄热,为后面化霜储蓄热量,在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低于

12℃时执行化霜程序,通过实时监测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并根据计时模块计数的时长或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低于规定值且持续规定时间执行化霜程序,能够避免结霜时间过长,导致霜层厚,延长化霜时间。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油分离器、四通阀、室内机组、节流元件、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室内机组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子室内机,每个子室内机对应设有室内风机,室外换热器出口设有室外换热器出口感温包。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在蓄热模式下,控制模块控制向室内机组发出指令:强制降低处于开机状态的子室内机的内风机的风挡至最低风挡;控制处于关机状态的子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启至固定开度,且对应的内风机保持关闭。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获取室外环境温度;预设有不同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最长化霜时间;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及最长化霜时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时长阈值。
[0019]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蓄热化霜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蓄热化霜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蓄热化霜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温度获取模块1;计时模块2;判断模块3;控制模块4;压缩机51、油分离器52、四通阀53、子室内机54、节流元件55、室外换热器56、气液分离器57;单向阀58;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的蓄热化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获取模块,实时获取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计时模块,计数所述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时长T;判断模块,判断空调系统是否运行制热模式、判断所述空调系统是否满足蓄热进入条件、判断所述空调系统是否满足化霜进入条件;其中,所述蓄热进入条件为:所述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或所述时长T不小于第一时长阈值;所述化霜进入条件为:所述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或所述时长T大于第二时长阈值;所述第一时长阈值为预设的最长化霜时间、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所述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三预设值顺序降低;控制模块,在所述空调系统满足蓄热进入条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蓄热模式;在所述空调系统满足化霜进入条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退出所述蓄热模式,并进入化霜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蓄热化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油分离器、四通阀、室内机组、节流元件、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所述室内机组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子室内机,每个所述子室内机内置有内风机及电子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出口设有所述温度获取模块,所述温度获取模块为室外换热器出口感温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蓄热化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蓄热模式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向所述室内机组发出指令:强制降低处于开机状态的所述子室内机的内风机的风挡至最低风挡;控制处于关机状态的所述子室内机的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启至固定开度,且对应的所述内风机保持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蓄热化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环境温度获取模块,获取室外环境温度;预设模块,预设有不同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最长化霜时间;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及最长化霜时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时长阈值。5.一种空调系统的蓄热化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判断空调系统是否运行制热模式;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下,实时获取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判断所述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并计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俊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开利暖通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