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79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电路板和一面板。电路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及至少一收容部。面板包括一主体及至少一固持部,固持部设置于所述主体。固持部包括一第一固持夹、一与所述第一固持夹相对的第二固持夹及至少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收容部卡合而将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电路板。因面板直接安装到电路板,而不需要额外的中间固定件,使得装配和拆卸过程变得更简单。(*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面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开始朝向多功能整合的方向发展。由于所有的功能都需要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按键给用户,以确保电子设备提供给用户的功能可以实施,因此,电子设备的控制面板与电路板的结合显得更加重要。在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中,控制面板的定位决定用户操作按键的灵活性。在传统的电子设备中,控制面板与电路板之间多采用螺丝锁合迫紧的方式进行固定。请参照图1,揭示了一种现有的电子设备50。电子设备50包括一电路板52和一面板54,电路板52的一端部开设一收容部520。面板54的一侧边开设一对螺纹孔540,收容部520和螺纹孔540一一对应。装配时,两螺丝60分别穿过电路板52的收容部520并锁固于面板54的螺纹孔540中,从而电路板52和面板54便组装为一体。然而,此种固定方式除了需要螺丝的成本外,组装锁合亦消耗相当多的人工成本,且影响生产速度。对于较小型的电子设备而言,若采用的螺丝较多,亦增加了产品的整体重量,不利于电子设备朝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免用螺丝的面板固定装置的电子设备。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电路板和一面板。电路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及至少一收容部。面板包括一主体及至少一固持部,固持部设置于所述主体。固持部包括一第一固持夹、一与所述第一固持夹相对的第二固持夹及至少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收容部卡合而将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电路板。因面板直接安装到电路板,而不需要额外的中间固定件,使得装配和拆卸过程变得更简单。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现有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的立体组装图。图4是图3中圆IV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2,揭示了本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其包括一面板20和一电路板30。请同时参照图4,面板20包括一主体22和一对固持部24,固持部24分别设置于主体22的两末端。主体22上开设多个通孔220,用于收容各种按键或连接器等(图未示)。每一固持部24包括一本体240、一第一固持夹242及一第二固持夹244,第一固持夹242和第二固持夹244分别位于本体240的两相对侧端。第一固持夹242和第二固持夹244相对设置。第一固持夹242和第二固持夹244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电路板30的厚度。第二固持夹244包括一突出部246和一导引部245,导引部245设置于第二固持夹244的末端并稍向外翘起。安装时,导引部245用于导引突出部246的移动方向。突出部246可由第二固持夹244的一表面向另一表面冲压而成,其大致位于第二固持夹244的中间。本体240与主体22相连,本体240包括一凸块248和一凹槽249,凸块248和凹槽249相对设计。凸块248凸设于本体240的一朝向电路板30的一侧,凹槽249凹设于本体240的另一侧。凸块248用于增加第一固持夹242和第二固持夹244的强度。电路板30包括一第一表面32、一与第一表面32相对的第二表面34及一对收容部36。收容部36设置于电路板30的一靠近面板的端部38,并贯穿第一表面32和第二表面34。收容部36对应于固持部24的突出部246。面板20的固持部24和电路板30的收容部36共同组成面板固定装置,用于将面板20固定于电路板30。当然,收容部36也可以为一设置于第一表面32的凹陷。请参照图2至图4,组装时,使面板20的第一固持夹242和第二固持夹244夹住电路板30的端部38同时朝向电路板30的方向推面板20。此时,面板20的突出部246在导引部245的导引下卡入电路板30的收容部36中,这样面板20便与电路板30组装为一体。拆卸时,只需板动面板20的固持部24使第二固持夹244微微张开,便可拆分面板20和电路板30的组装体。因面板20通过面板固定装置直接安装到电路板30,而不需要额外的中间固定件,使得装配和拆卸过程变得更简单。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固持部24的数量可以仅为一个,并设置于面板20主体22的中间,同时电路板30的收容部36为一个,并对应于固持部24之突出部246。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固持部24的突出部246也可以为一对,即第一固持夹242的中间和第二固持夹244的中间分别设有突出部246。同时,第一固持夹242也可以设有导引部245。相应地,电路板30的收容部36为一对,并贯穿第一表面32和第二表面34。或者,收容部36为两对,并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一表面32和第二表面34。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电路板和一面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所述面板包括一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收容部,所述面板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包括一第一固持夹、一与所述第一固持夹相对的第二固持夹及至少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收容部卡合而将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为一对,并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末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包括一与所述主体相连的本体,所述第一固持夹和所述第二固持夹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两相对侧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持夹包括一导引部,所述导引部位于所述第二固持夹的末端并向外翘起。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持夹的中间或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持夹和所述第二固持夹。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一凸块和一凹槽,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相对设计。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夹包括一导引部,所述导引部位于所述第一固持夹的末端并向外翘起。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为一对,并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为一对,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为两对,并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专利摘要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电路板和一面板。电路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及至少一收容部。面板包括一主体及至少一固持部,固持部设置于所述主体。固持部包括一第一固持夹、一与所述第一固持夹相对的第二固持夹及至少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收容部卡合而将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电路板。因面板直接安装到电路板,而不需要额外的中间固定件,使得装配和拆卸过程变得更简单。文档编号H05K7/12GK2850210SQ20052006793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7日专利技术者梁仁宇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电路板和一面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所述面板包括一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一收容部,所述面板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包括一第一固持夹、一与所述第一固持夹相对的第二固持夹及至少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收容部卡合而将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仁宇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