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樊永正专利>正文

契约数据流通系统集群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3719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09
契约数据流通系统集群是一种通用的结构化数据传输工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在任何人(自然人、法人)、各种信息系统之间实现各种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在全球范围内可实现单帐号(同一个帐号)登录各种信息系统。现有技术在实现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时,是通过点对点式的数据接口而使得信息系统之间直接互联而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现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时,不需要数据接口,各信息系统之间也不是直接互联互通,各信息系统通过契约数据流通系统集群这个第三方而间接地互联互通。接地互联互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契约数据流通系统集群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行业的结构化数据通信领域,主要包括结构化数据的流通及单帐号登录各种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信息孤岛问题是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一大问题,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数据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过程中,数据在不同的地方的流通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全球通用的、统一的、使用方便的、廉价的结构化数据流通工具,这种工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各种信息系统之间、各种信息系统与各国的人之间的任何结构化数据的流通,现有技术中没这样的结构化数据流通工具。
[0003]现有技术实现数据流通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电子邮件,二是利用点对点数据连接方式。问题是电子邮件只是通过匿名的方式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流通,不适合传递结构化数据,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过 XML文件传递结构化数据,然而不懂计算机技术的普通用户无法处理、识别XML文件中的结构化数据,因此,只是专业技术人员偶尔使用电子邮件传递结构化数据;点对点数据连接方式虽说可以传输各种数据,但这种连接方式只是专用的数据连接方式,不通用,成本非常高。在现有技术中,人们主要利用API、Web Services技术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点对点这种专用的双方直接联通的数据连接方式而实现数据共享交换。
[0004]数据交换平台是指将分散建设的若干应用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通过计算机网络构建的信息交换平台,它使若干个应用子系统进行数据的传输及共享,保证分布异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建立中心数据库,完成数据的抽取、集中、加载、展现,构造统一的数据处理和交换。数据交换平台都是专用的,不是通用的,这些平台的应用范围只是一家企业、一个城市的某个局的某个系统与其下属单位之间数据交换;即各个数据交换平台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只是针对数量非常有限有若干个应用系统,针对不同范围的应用必须开发不同的数据交换平台,而无法利用一种通用的数据交换平台而实现全球数千万个以上的各种信息系统、数十亿以上的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
[0005]目前的数据交换平台不能成为通用的数据交换平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API、Web Services技术天生的就是两系统之间直接互联的点对点技术,不可能利用API、Web Services技术而编写出通用的数据交换平台。2、当前数据平台所完成功能是“数据的抽取、集中、加载、展现”;由于当前的各种信息系统中的结构化数据属于“多源、异构”的,要完成“数据的抽取(ETL)”,就必须针对不同的信息系统而设计专用的软件,用现有技术不可能设计出通用的“数据的抽取(ETL)”软件。3、目前没有全球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识别技术,也没有全球统一的信息系统权限管理及用户管理技术,不同的信息系统各自采用不同信息系统权限管理及用户管理方法。
[0006]API、Web Services技术的特点是:API、Web Services有提供方及调用方,提供方根据自己的系统的特点而提供相应的服务,调用方通过调用提供方的API、Web Services而
完成相应的数据交换。由于不同的信息系统拥有不同的结构化数据,因此不同的系统必须通过不同的API、Web Services而完成不同的数据交换,即不同的系统不可能通过相同的API、Web Services而完成不同的数据交换,这也导致现有的API、 Web Services技术不能编写出通用的数据交换平台,正因如此,API、Web Services技术天生的就是点对点技术。
[0007]API、Web Services技术在诞生之初就只是为了甲乙双方之间(或一方对多方)完成某种功能而未考虑“通用”的问题,“通用”的数据流通系统所实现的不仅仅是甲乙双方之间数据流通,也包括全球范围内的各种信息系统之间、任何人之间的数据流通。以API、Web Services技术而开发的点对点数据连接方式实现数据流通时需要配置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也要防攻击、防病毒、防篡改,还要开发专用的应用软件,相应的成本少则5万元左右,多则超过百万元。
[0008]现有技术(例如数据交换平台)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把数据流通与数据治理当作一件事来处理。只有把数据流通与数据治理分开当作两件独立的事件,把数据流通当作一项单独的事件来处理才可能编写出通用的数据流通工具。现有的各种信息系统之所以称作是信息孤岛,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现有信息系统只是在自己的系统中存贮处理数据,而不能把相关数据发送给用户,使用户也可以存贮、查询数据,例如,电子商务、水费、电费、银行流水、房产交易数据,及用户登录使用各种信息系统而产生的各种数据及这些数据流通的痕迹,这些数据也应该发送给用户,让用户也可以存贮、查询这些数据。
[0009]EDI、SWIFT是专用的数据流通工具,不是通用的工具,不能实现各行各业的结构化数据流通。
[0010]契约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本专利技术对契约数据的定义:契约数据与传统的契约相似,契约数据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结构化数据。契约数据的典型应用场景:A医院使用B医院的有关患者X的化验单数据,相关的问题是出现医疗事故时,如何鉴定各方的责任;买家通过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下单购买商品;这两种数据即可称作是契约数据。
[0011]在契约数据流通中,如何表达及识别甲乙双方的身份也是一个大问题,只有当数据接收方可以方便地识别出数据的发送者是谁,相应的契约数据流通工具才是合格的;当前的问题是契约数据流通涉及到全球范围内的数千万个以上的各种信息系统、数十亿以上的用户,现有技术未能实现对全球用户身份进行统一识别,也没有一种简单通用的识别收发数据双方身份的方法。
[0012]TCP/IP协议是针对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协议,因此这种通信可称为设备通信。由于各种信息系统之问的通信中含有人的因素,因此这种通信可称作人类通信。本专利技术引入人类通信、设备通信的概念是为了说明通信分为两大类,各有特点,两者之间有本质差异。信息孤岛问题、数据开放共享问题是人类通信中的问题,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以TCP/IP为基础的通信是设备通信,TCP/IP协议中未包括与人相关的内容,不适合人类通信,或者说现有的通信技术不能全面解决人类通信中出现的新问题。人类通信与设备通信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设备通信是以匿名的非结构化数据为主,人类通信是以实名的结构化数据为主,人类通信涉及到数权,也涉及到多源异构问题。
[0013]在法律上,有物权法,对于数据而言,数据也有责、权、利,简称数权。数权也包括是否有权获得数据、对数据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设备通信中未涉及数权问题,设备通信关注的
重点是可靠性,即如何使数据在传输中不丢失数据,TCP/IP协议中也没有与数权相关的内容。对设备通信而言,我发送数据,你接收到了数据,就OK了,你我之间没有责权利问题。人类通信关注的重点不仅是可靠,更关注数据的可信,即如何确保数据是可以信任的。数据的可信包括:谁发送的数据、谁对数据承担责任,以及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契约数据流通系统集群,其特征在于,契约数据流通系统集群由实名邮件注册管理系统及若干个以同一标准而开发的契约数据流通系统和若干个以同一标准而开发的开放型系统组成;实名邮件注册管理系统包括各个国家的实名邮件注册管理系统和国际实名邮件注册管理系统;各个国家的实名邮件注册管理系统用于以对本国的实名电子邮件系统进行注册;国际实名邮件注册管理系统汇总了各个国家的实名邮件注册管理系统中已注册的实名电子邮件系统;契约数据流通系统由用户身份管理系统、实名邮件系统、发送数据系统、接收数据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浏览数据系统组成;用户身份管理系统包括用户身份注册模块、用户身份审核模块、系统初始化模块、用户身份查询模块;用户身份管理系统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用户身份的注册、审核、系统初始化:步骤a、用户通过用户身份注册模块注册身份数据;步骤b、数据流通服务机构通过用户身份审核模块审核用户身份数据;步骤c、用户身份数据审核合格后数据流通服务机构为用户建立使用契约数据流通系统的帐号,为用户颁发实名邮件地址;步骤d、用户身份管理系统调用系统初始化模块,为用户建立一个数据发件箱和一个数据收件箱;数据发件箱在关系数据库中是以一张表的形式存贮数据,用户已发送的所有结构化数据都存贮到这一张表中;数据收件箱在关系数据库中是以一张表的形式存贮数据,用户所接收到的所有结构化数据都存贮到这一张表中;用户身份管理系统的用户身份查询模块查询用户身份的步骤:步骤a、用户A利用契约数据流通系统向用户B所用的契约数据流通系统的指定的实名邮件地址发送查询用户B的身份的查询请求;步骤b、用户B所用的契约数据流通系统接收到用户A的请求后把查询请求转发给用户B;步骤c、用户B若同意向用户A提供身份数据,则回复表示同意提供身份数据;步骤d、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用户身份查询模块根据用户B的回复意见把用户B的身份数据发送给用户A;发送数据系统以实名邮件系统作为发送数据的载体,按如下步骤发送结构化数据:步骤a、接收用户输入的“发件人实名邮件地址、收件人实名邮件地址、邮件标题、邮件内容”,发送数据系统把将要发送的结构化数据及数据发送者身份数据转换为XML文件,并把XML文件作为邮件附件添加到电子邮件中;数据发送者身份数据是由数据发送者设置的,可以是数据发送者所设定的若干条身份数据;数据发送者身份数据由契约数据流通系统根据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用户身份数据而由发送数据系统自动生成,不是由用户自己填写的;若在发送结构化数据的同时还要发送其它附件,则把相应的附件当作电子邮件的附件;在把将要发送的结构化数据转换为以XML文件的同时,发送数据系统获取所要发送的结构化数据的数据结构的编码,并把该编码与邮件内容合并在一起,两者之间以特殊字符分开;步骤b:在发送数据之前,契约数据流通系统首先判断相应的接收数据的电子邮件地址是不是实名电子邮件地址,判断方法是该电子邮件地址是否已在实名邮件注册管理系统中注册,若该电子邮件地址已在实名邮件注册管理系统中注册,则向该电子邮件地址发送数据,否则不向该电子邮件地址发送数据,并提示用户;步骤c、发送已编写好的电子邮件,即发送数据;步骤d、发送数据系统调用数据处理系统把已发送的结构化数据存贮到数据发件箱,若
邮件中含有附件则把附件存贮到指定的文件夹之中的子文件夹,同一邮件中的所有附件存贮到同一个子文件夹中,不同的邮件中的附件存贮于不同的子文件夹中;接收数据系统通过如下步骤接收、存贮数据:步骤a、在接收之前需要判断相应的电子邮件是不是实名邮件,若是则接收,若不是则不接收并提醒用户;步骤b、接收邮件中的数据;步骤c、把接收到的邮件的附件存贮到指定的文件夹,该文件夹由契约数据流通系统自动为每个用户建立,不同用户的数据存入不同的文件夹;接收数据系统所接收的每一个邮件中所有附件全部存入同一个子文件夹,不同邮件的附件存入不同的子文件夹;步骤d、调用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接收到的数据,把数据以数据集装箱的结构形式存入数据收件箱;发送数据时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数据的步骤:步骤a、数据处理系统把邮件中的数据“邮件地址、发件人、邮件标题、邮件内容”、用户身份数据、数据流通状态、已发送的结构化数据转换到数据集装箱中;步骤b、把数据集装箱中的数据存入数据发件箱;接收数据时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数据的步骤:步骤a、从邮件内容中截取与数据结构相关的编码;步骤b、根据数据编码把接收到的XML文件解码成结构化数据;步骤c、把“发件人邮件地址、邮件标题、邮件内容”、数据流通状态及解码后的结构化数据存入数据集装箱;步骤d、把数据集装箱中的数据存入数据收件箱中;数据收件箱、数据发件箱中的数据都是以数据集装箱的形式存贮数据,同一封邮件中的全部结构化数据全部存贮到同一个数据集装箱中,不同的邮件中的数据存贮到不同的数据集装箱中;数据处理系统把不同的用户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入不同的表中,同一个用户所接收到的各种数据全部存入同一张表中;数据集装箱的数据内容由“数据流通封面、数据发者身份数据、数据流通状态、数据内容”4个组成部分,同一数据集装箱中的数据全部存入同一张表中;数据发件箱中的数据流通封面中的数据包括数据集装箱编号、收件人、收件人实名邮件地址、邮件标题、邮件内容,其中的数据集装箱编号可设置为发件流水号;数据收件中数据流通封面中的数据包括数据集装箱编号、发件人、发件人实名邮件地址、邮件标题、邮件内容,其中的数据集装箱编号可设置为收件流水号;数据发送者身份数据由发送者自己设置,发送者可设置给对方提供哪些身份数据,身份数据的数据内容是由契约数据流通系统根据用户身份管理系统中的用户身份数据而生成的,不是由发送者填写的;数据流通状态由数据流通系统根据收发数据的状态而自动生成;数据集装箱中可含有子数据集装箱,子数据集装箱中还可以含有子数据集装箱,即数据集装箱可以嵌套;每一个数据集装箱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不同的数据集装箱不能拥有相同的编号,具有相同的集装箱编号的数据为同一集装箱中的数据;每一个子数据集装箱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不同的子集装箱有不同的编号;数据集装箱中的数据内容为契约数据流通系统收发的结构化数据;开放型系统是以契约数据流通集群为基础而建立的信息系统,主要内容包括用户管理、信息系统权限管理、用户与系统之间的数据流通;开放型系统以两种方式实现用户登录系统并实现“一次注册用户全球通用”的“单帐号登录”的用户管理的方法:第一种是以“实名邮件地址+密码”的方式登录开放型系统,相应步骤是:步骤a1.1、用户X在第一次登录某个开放型系统时,在系统中输入自己的实名邮件地址及自己设定的密码,然后点击登录系统;步骤a1.2、开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永正
申请(专利权)人:樊永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