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侧深施肥方法及侧深施肥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74361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稻侧深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侧深施肥设备安装在插秧机的尾端;S2:插秧施肥前整平种植田;S3:插秧施肥过程中,施肥设备中开沟器距离秧苗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侧深施肥方法及侧深施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侧深施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侧深施肥方法及侧深施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一直沿用撒施肥方式,这种方法施肥量大、利用率低,插秧排水导致肥料养分流失且污染环境,均匀拌到土壤中导致离水稻根系较远的肥料无法被吸收。
[0003]目前为了解决撒肥方式施肥带来的弊端,采用侧深施肥的方式,侧深施肥设备与自动插秧设备通常配合使用,在秧苗种植时在秧苗的一侧开沟施肥,肥料靠近秧苗的根部,且肥料位于土壤中,不易流失;
[0004]但目前的侧深施肥工作时,开沟器在距离秧苗3

5厘米的位置开沟,施肥管道位于开设施肥沟内,跟随插秧设备移动并同时施肥,下料管的底端容易与泥土接触,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被泥土堵塞;且肥料沿开沟器均匀的撒肥,肥料不是定量施放在一个种植位置的秧苗处,靠近相邻种植位置的两株秧苗之间的肥料距离秧苗的根系较远,吸收较慢。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稻侧深施肥方法及侧深施肥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稻侧深施肥方法及侧深施肥设备,解决了水稻侧深施肥设备水稻侧深施肥下料管会被泥土堵塞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稻侧深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将侧深施肥设备安装在插秧机的尾端;
[0009]S2:插秧施肥前整平种植田;
>[0010]S3:插秧施肥过程中,施肥设备中开沟器距离秧苗3

5厘米开沟,且开头深度不小于5厘米;开沟的同时肥料通过下料管进行播撒;
[0011]其中,肥料由畜肥箱经连接管进入到定量管中,当定量管的定量腔中进入的肥料达到一个种植位置的秧苗的量时,第一阀件对顶料管的进料端封堵,定量管的出料口打开,肥料进入到下料管,下料管底端的第二阀件打开,同时推料机构将肥料推入到秧苗的一侧,实现定量对每个位置的秧苗单独施肥的功能。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侧深施肥设备,包括:安装架;
[0013]储肥箱,所述储肥箱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
[0014]导肥管,所述导肥管包括连接管和定量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储肥箱的出料端,所述定量管的顶端与所述连接管的底端连接,所述定量管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阀件;
[0015]下料管,所述下料管悬设于所述导肥管的一侧,所述定量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料管连接;
[0016]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包括升降装置和推料柱,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推料柱安装于所述升降装置的伸降端,且位于所述下料管的内部;
[0017]第二阀件,所述第二阀件安装于所述下料管的底端;
[0018]开沟器,所述开沟器连接于所述下料管上。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阀件包括第一阀板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阀板贯穿设置于所述定量管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调节第一阀板的开合状态。
[0020]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阀臂和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通过第一滑槽延伸至下料管的内部并与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端连接,所述阀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阀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0021]优选的,所述第二阀件包括第二阀板和水平驱动件,所述第二阀板封堵所述下料管的底端,所述水平驱动件用于调节第二阀板的开合状态。
[0022]优选的,所述水平驱动件包括带动架、斜压块和弹性件,所述第二阀板的一端贯穿下料管且延伸至所述开沟器的内部,所述带动架连接于所述第二阀板的一端,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带动架和开沟器的内壁,所述带动架的上侧设置有倾斜部,所述开沟器通过第二滑槽与所述下料管连通,所述斜压块的一端通过第二滑槽与所述推料柱连接,且所述斜压块位于倾斜部的上方。
[0023]优选的,所述带动架远离第二阀板的一端连接有滑杆,所述开沟器的内部开设有导向腔,所述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弹性件后延伸至导向腔的内部。
[0024]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部和升降部,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转动板和带动轴,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转动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带动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所述升降部包括外壳、带动框和升降杆,所述带动框滑动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带动轴的另一端贯穿带动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带动轴的底部,所述升降杆的底端与所述推料柱的顶端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杆连接。
[0025]优选的,所述定量管的上方设置有拨料机构,所述定量管的上方开设有方槽,所述拨料机构包括转轴、拨料板和旋转带动件,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方槽的内部,所述拨料板固定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旋转带动件用于驱动转轴转动。
[0026]优选的,所述旋转带动件包括单向齿轮和齿板,所述单向齿轮固定于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齿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阀板上。
[002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稻侧深施肥方法及侧深施肥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稻侧深施肥方法及侧深施肥设备,通过设置推料机构,在施肥时,升降装置推动推料柱可以将肥料由下料管直接推动至秧苗的一侧,从而不会存在下料管被泥土堵塞的情况,且通过设置定量管,配合第一阀件对肥料进行定量,使推料机构每次将等量的肥料推动至一株秧苗处,使肥料更加的集中在秧苗的根系附近,秧苗可以更好的进行吸收,使秧苗具有更好的生长条件。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深施肥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所示的局部的剖视图;
[0031]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4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33]图5为图1所示的推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深施肥设备的推料柱下推至下料管底端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深施肥设备的推料柱上抬至下端与定量管出料口的下侧平齐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深施肥设备的推料柱上抬至下料管最上侧的示意图;
[0037]图9为图8所示的C部放大示意图。
[0038]图中标号:
[0039]1、安装架;
[0040]2、储肥箱;
[0041]3、导肥管,31、连接管,32、定量管,321、定量腔;
[0042]4、推料机构,41、升降装置,42、推料柱;
[0043]411、电机,412、转动板,413、带动轴,414、外壳,415、带动框,416、升降杆,417、传动轴;
[0044]5、下料管,51、第一滑槽,52、第二滑槽;
[0045]6、第一阀件,61、第一阀板,62、阀臂,63、连接架;
[0046]7、第二阀件,71、第二阀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侧深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侧深施肥设备安装在插秧机的尾端;S2:插秧施肥前整平种植田;S3:插秧施肥过程中,施肥设备中开沟器距离秧苗3

5厘米开沟,且开头深度不小于5厘米;开沟的同时肥料通过下料管进行播撒;其中,肥料由畜肥箱经连接管进入到定量管中,当定量管的定量腔中进入的肥料达到一个种植位置的秧苗的量时,第一阀件对顶料管的进料端封堵,定量管的出料口打开,肥料进入到下料管,下料管底端的第二阀件打开,同时推料机构将肥料推入到秧苗的一侧,实现定量对每个位置的秧苗单独施肥的功能。2.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侧深施肥方法的侧深施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储肥箱,所述储肥箱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导肥管,所述导肥管包括连接管和定量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储肥箱的出料端,所述定量管的顶端与所述连接管的底端连接,所述定量管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阀件;下料管,所述下料管悬设于所述导肥管的一侧,所述定量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料管连接;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包括升降装置和推料柱,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推料柱安装于所述升降装置的伸降端,且位于所述下料管的内部;第二阀件,所述第二阀件安装于所述下料管的底端;开沟器,所述开沟器连接于所述下料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深施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件包括第一阀板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阀板贯穿设置于所述定量管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调节第一阀板的开合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深施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阀臂和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通过第一滑槽延伸至下料管的内部并与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端连接,所述阀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阀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启中张磊朱子君叶新新陈绪祥徐刚魏俊岭柴如山罗来超张亮亮景建元郜红建张卫峰张朝春陈勇束维正程启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