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自消化式卫生间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334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5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自消化式卫生间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微生物消化反应槽,该微生物消化反应槽内部通过纵向隔板依次分隔为第一反应槽、第二反应槽、第三反应槽、第四反应槽和第五反应槽,第一反应槽上方侧壁上连通有污水入口,第三反应槽与第四反应槽之间连接有曝气溢流管,第四反应槽内部设有内部曝气管;第五反应槽底部设有过滤渗透膜。卫生间污水排入本处理系统后,先在消化槽内经过消化反应,再经过滤、脱色、杀菌处理后进行内部储存,在卫生间内部进行循坏使用,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同时,自消化能力比较强,污泥产量极少,不需要经常排放污泥,系统的维护成本低,操作简单。简单。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自消化式卫生间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降解
,具体为一种微生物自消化式卫生间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降解环保厕所装置是一种利用经过优化的微生物菌剂,对人的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转化成生态有机肥,实现就地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装置,排放物通过便盆进入发酵槽,在发酵槽内依靠微生物作用,通过自动温控使温度达到最佳使用温度,再将排泄物通过固液分离设备使得粪尿分离,剩余的固体成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从而达到粪便完全分解的功效。
[0003]传统的微生物降解环保厕所装置通常需要较大的水箱,以供微生物进行分解和反应,分解、反应周期长,并需要定期清空水箱,水箱重新注水,从水箱清理出的污水和淤泥需要再次处理后进行排放,维护成本高,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自消化式卫生间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自消化式卫生间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微生物消化反应槽,该微生物消化反应槽内部通过纵向隔板依次分隔为第一反应槽、第二反应槽、第三反应槽、第四反应槽和第五反应槽,所述第一至第五反应槽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承载隔板,第一反应槽上方侧壁上连通有污水入口,第一反应槽和第二反应槽之间连接有过水管,第二反应槽和第三反应槽之间同样连接有过水管,第三反应槽与第四反应槽之间连接有过水管和曝气溢流管,第四反应槽内部设有内部曝气管,内部曝气管穿过微生物消化反应槽侧壁与设置在微生物消化反应槽外侧的外部曝气管道相连,外部曝气管道尾端连接有气泵,该外部曝气管道的下方设有排污管道,该排污管道通过阀门与微生物消化反应槽内部管路系统相连;第五反应槽侧壁上方依次设有补水口、溢流口,该第五反应槽的底部设有过滤渗透膜和曝气溢流管。
[0006]优选的,所述承载隔板上均布有数个圆形透水孔。
[0007]优选的,所述曝气溢流管包括曝气口,曝气口端部设有堵盖,堵盖上开设有数组透气孔。
[0008]优选的,所述外部曝气管道与供氧系统相连。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五反应槽与循环回流系统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槽与排污端系统相连,卫生间污水处理系统内部储存端与用水端相连。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卫生间的污水排入本处理系统后,先在消化槽内经过消化反应,分解污水中的
有机物污染物,再经过滤、脱色、杀菌处理后进行内部储存,在卫生间内部进行循坏使用,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尤其在外部水源安装不方便的区域,更能发挥其优势,同时,自消化能力比较强,污泥产量极少,不需要经常排放污泥,系统的维护成本低,操作简单。
[0013](2)本技术的微生物消化反应槽总体容积为0.75m
³
,1

3个厕位可共用一个反应槽;普通的4厕位微生物降解环保厕所需要的水箱约3m
³
左右,相比之下,本技术更有优势。
[0014](3)本处理系统因为具有多级消化的反应槽及过滤渗透膜,使得消化反应产物最终成为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污泥产量极少,不需要经常排放污泥,维护成本低。卫生间的污水进入本技术中微生物消化反应槽后分解、反应充分、周期短,每24小时就可处理100人次左右所产生的卫生间污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微生物消化反应槽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曝气溢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2中曝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系统原理图;
[0020]图中:1

污水入口、2

载体隔板、3

过水管、4

曝气抑流管、5

内部曝气管、6

微生物消化反应槽、7

外部曝气管道、8

排污管道、9

过滤渗透膜、10

溢流口、11

补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如图1

5所示的一种微生物自消化式卫生间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微生物消化反应槽6,该微生物消化反应槽6内部通过纵向隔板依次分隔为第一反应槽、第二反应槽、第三反应槽、第四反应槽和第五反应槽,所述第一至第五反应槽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均布数个圆形透水孔的承载隔板2,第一反应槽上方侧壁上连通有污水入口1,第一反应槽和第二反应槽之间连接有过水管3,第二反应槽和第三反应槽之间同样连接有过水管3,过水管3管口均在承载隔板2以下,可有效将卫生间污水中的有机物留在反应槽中进行充分的消化反应;第三反应槽与第四反应槽之间连接有过水管3和曝气溢流管4,第四反应槽内部设有内部曝气管5,内部曝气管5穿过微生物消化反应槽6侧壁与设置在微生物消化反应槽6外侧的外部曝气管道7相连,外部曝气管道7尾端连接有气泵,气泵连接有供氧系统,该外部曝气管道7的下方设有排污管道8,该排污管道8通过阀门与微生物消化反应槽6内部管路系统相连;第五反应槽与循环回流系统相连,该第五反应槽侧壁上方依次设有补水口11、溢流口10,该第五反应槽的底部设有过滤渗透膜9和曝气溢流管4。
[0023]曝气溢流管4包括曝气口,曝气口端部设有堵盖,堵盖上开设有数组透气孔,曝气抑流管4将曝气口与水管水流进口合并,一方面在曝气的同时抑制水流的上升,减缓空气在水中的益处速度,同时曝气口使用带多个孔的封头,提高曝气的质量和效率。
[0024]本技术的使用工作过程为:卫生间污水通过污水入口1进入微生物消化反应槽6后,首先在第一反应槽进行缺氧反应,没有溶解氧,利用硝酸盐中的氧(结合氧)来氧化
分解有机物;反应完成后通过过水管3进入第二反应槽进行厌氧消化反应,反硝化细菌在厌氧条件下,以粪便中有机物(COD)为碳源,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简称脱氮),反应完成后再通过另一过水管3进入第三反应槽进行有氧反应,此时设置在第三反应槽上的曝气溢流管4将曝气口与水管水流进口合并,一方面在曝气的同时抑制水流的上升,减缓空气在水中的溢出速度,同时曝气口使用带多个孔的堵盖,提高曝气的质量和效率,第三反应槽与第四反应槽、第五反应槽与第一反应槽之间均安装有曝气抑流管4;随后污水通过第四反应槽进入第五反应槽继续进行有氧反应,曝气管道5为第五反应槽内部提供新鲜空气,氨氮在硝化菌作用下氧化为硝酸根离子;第五反应槽内部设有过滤渗透膜9,卫生间的污水在进过充分的消化反应后,通过过滤渗透膜9将一次处理后污水过滤;循环回流系统、内部储存系统将微生物消化反应槽一次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脱色后进行内部存储,以供卫生间使用;循环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自消化式卫生间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生物消化反应槽(6),该微生物消化反应槽(6)内部通过纵向隔板依次分隔为第一反应槽、第二反应槽、第三反应槽、第四反应槽和第五反应槽,所述第一至第五反应槽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承载隔板(2),第一反应槽上方侧壁上连通有污水入口(1),第一反应槽和第二反应槽之间连接有过水管(3),第二反应槽和第三反应槽之间同样连接有过水管(3),第三反应槽与第四反应槽之间连接有过水管(3)和曝气溢流管(4),第四反应槽内部设有内部曝气管(5),内部曝气管(5)穿过微生物消化反应槽(6)侧壁与设置在微生物消化反应槽(6)外侧的外部曝气管道(7)相连,外部曝气管道(7)尾端连接有气泵,该外部曝气管道(7)的下方设有排污管道(8),该排污管道(8)通过阀门与微生物消化反应槽(6)内部管路系统相连;第五反应槽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宝盛李景艺马生骥杨立海李东兴丁宏铃陈振浩曹雪峰何赟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兰石易可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