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30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5 19:47
一种光学镜头,在一方向上依序包括光圈、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其中之一者具有正屈光度,另一者具有负屈光度。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度,且为光学镜头中外径最大的透镜。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度。该四片透镜的材料均为玻璃。且光学镜头对于波长为1315纳米的光,穿透率大于百分之九十。十。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学镜头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将光学镜头装置于各种智能电子产品、车用装置、辨识系统等智能辅助系统,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为了因应不同的应用需求,更发展出不同特性的光学镜头。
[0003]举例来说,在自动驾驶或驾驶辅助等系统中,结合传感器、雷达和机器视觉技术,可以感测车外环境的变化、并进行分析。在配置上,如何为光源提供适当的光学镜头,且与相关设备整合,是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可在较少镜片数量、较短系统长度的情况下,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光学镜头,在一方向上依序包括光圈、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其中之一者具有正屈光度,另一者具有负屈光度。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度,且为光学镜头中外径最大的透镜。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度。光学镜头符合条件:EFL与LT的比值介于0.45至0.65之间,其中,EFL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有效焦距,LT为光学镜头在光轴上的长度。光圈的内径与第三透镜的外径的比值介于0.3至0.5之间。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材料均为玻璃。且光学镜头对于波长为1315纳米(nanometer,nm)的光,穿透率大于百分之九十。
[0006]一种光学镜头,沿着一方向依序包括光圈、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材料都为玻璃,且都具有屈光度。而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两者之一具有正屈光度,另一者具有负屈光度。光圈至第一透镜的距离大于7毫米。光圈的内径与第三透镜的外径的比值介于0.3至0.5之间。且光学镜头对于波长为1315纳米的光,穿透率大于百分之九十。
[0007]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借由符合上述的元件特性及配置条件,可在镜片数量减少且系统长度缩短的情况下,仍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可因此具有较低的公差敏感度,较短的系统长度也可有利于光学镜头的配置。
[0008]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示意图。
[0010]图2A及图2B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各项像差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示意图。
[0012]图4A及图4B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各项像差图。
[001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示意图。
[0014]图6A及图6B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各项像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1,光学镜头OL沿着一方向D依序包括光圈0、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其中,方向D可以是从光学镜头OL的放大侧朝向缩小侧的方向。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OL可与设置在第四透镜4的缩小侧的光源E搭配使用。光源E可设置在光学镜头OL的成像面IP上。光学镜头OL可同时搭配设置在第四透镜4与光源E间的棱镜5,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及棱镜5都各自具有一朝向放大侧且使光线通过的放大侧表面12、22、32、42、52及一朝向缩小侧且使光线通过的缩小侧表面14、24、34、44、54。
[0016]光源E可发出带有角度的发散光。在本实施例中,光源E可以为激光光源,例如为红外光激光光源,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光源E也可以是其它适当形式的光阀模块或光源模块。自光源E发出的光,可依序经过棱镜5、第四透镜4、第三透镜3、第二透镜2、第一透镜1、光圈0,沿一与方向D相反的方向,朝向光学镜头OL的放大侧投射。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OL对于波长为1315纳米的光,穿透率大于百分之九十。
[0017]详细而言,第一透镜1为玻璃镜片且为球面透镜。第一透镜1具有负屈光度且为凸凹透镜,其中第一透镜1中放大侧表面12为凹面,缩小侧表面14为凸面。第一透镜1的放大侧表面12与缩小侧表面14皆为球面(spheric surface),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
[0018]第二透镜2为玻璃镜片且为球面透镜。第二透镜2具有正屈光度且为凹凸透镜,其中第二透镜2中放大侧表面22为凹面,缩小侧表面24为凸面。第二透镜2的放大侧表面22与缩小侧表面24皆为球面(spheric surface),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
[0019]第三透镜3为玻璃镜片且为球面透镜。第三透镜3具有正屈光度且为双凸透镜,其中第三透镜3中放大侧表面32为凸面,缩小侧表面34为凸面。第三透镜3的放大侧表面32与缩小侧表面34皆为球面(spheric surface),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
[0020]第四透镜4为玻璃镜片且为球面透镜。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光度且为凹凸透镜,其中第四透镜4中放大侧表面42为凸面,缩小侧表面44为凹面。第四透镜4的放大侧表面42与缩小侧表面44皆为球面(spheric surface),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可依设计需求而具有负屈光度,仍能达成一定光学性能。
[0021]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OL实质上由四片透镜所组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与第二透镜2其中之一者具有正屈光度,另一者具有负屈光度。第三透镜3具有屈光度,且为光学镜头OL中外径最大的透镜。第四透镜4具有屈光度。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及第四透镜4的材料均为玻璃。在本实施例中,光圈0设置在第一透镜1的放大侧。
[0022]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OL的光学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为16.75毫米(millimeter,mm),光圈数(F

number,F#)为1.40,视场角(field of view,FOV)为30.8度,系统总长(TTL)为60.0毫米,最大像高为4.4毫米。其中,上述的光学有
效焦距为光学镜头OL在波长为1315纳米下的焦距,系统总长为光圈0至光学镜头OL的成像面IP在光轴I上的距离。
[0023]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OL符合以下条件:光学镜头OL的光圈数大于或等于1.4;光学镜头OL的视场角(FOV)介于50度和20度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光学镜头OL的视场角(FOV)介于50度和25度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光学镜头OL的视场角(FOV)介于50度和30度之间;光学镜头OL的系统总长(TTL)介于55毫米至65毫米之间;光学镜头OL在波长为1315纳米的焦距介于16毫米至25毫米之间。光学镜头OL在波长为1315纳米的焦距较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在一方向上依序包括:一光圈;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其中之一者具有正屈光度,另一者具有负屈光度;一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度,且为所述光学镜头中外径最大的透镜;以及一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度;所述光学镜头符合条件:EFL与LT的比值介于0.45至0.65之间,其中,EF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有效焦距,LT为所述光学镜头在光轴上的长度;所述光圈的内径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外径的比值介于0.3至0.5之间;所述四片透镜的材料均为玻璃;且所述光学镜头对于波长为1315纳米的光,穿透率大于百分之九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至所述第一透镜的距离大于7毫米。3.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一方向依序包括:一光圈、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与一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材料都为玻璃,且都具有屈光度;而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两者之一具有正屈光度,另一者具有负屈光度;所述光圈至所述第一透镜的距离大于7毫米;所述光圈的内径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外径的比值介于0.3至0.5之间;且所述光学镜头对于波长为1315纳米的光,穿透率大于百分之九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符合条件:EFL与LT的比值介于0.45至0.65之间,其中EF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有效焦距,LT为所述光学镜头在光轴上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伟庭曾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